王兆平 胥照方
一、明晰尊重教育的含義
同學楊九俊說過這樣一件事,他同江蘇部分校長到加拿大考察,在一所小學聽了一節數學課,教師在給學生講“3+5=?”時,一個學生舉手說“3+5=6”!這樣一個令人尷尬的場面出現后,教師不僅沒有責備這個孩子,反而對孩子大加贊賞:“很好,真不簡單,你的計算已經非常接近正確的答案了!”九俊同學不禁感言:“他是一位真正懂得和實踐尊重教育的教師。這個孩子將來數學即使不怎么樣,他的興趣也會由此有較大的提高,如果說好了,那這位教師的鼓勵應該給他的一生帶來巨大的影響?!本趴⊥瑢W在這里提到的尊重教育,展開來說應該包括兩個方面的意思:
1.尊重教育規律,尊重教育對象身心發展的規律
“3+5=?”這在我們成人看來是一個非常簡單的問題,但對小學生而言卻是一個未知的領域。這是客觀存在的,也是孩子成長所要經歷的,我們應該尊重它,正確面對它,而不是否定甚至諷刺挖苦——如九俊同學所言,這樣的情況要是在我們這里碰到,輕則是讓學生站在那兒受冷落,重則是痛責,要么是冷嘲一番:哎,真不簡單,你父母怎么生出你這么個“聰明”的兒子。而那位教師可能一開始也沒有想到會出現“3+5=6”的問題,但難能可貴的是,他在學生的答案不是正確的情況下,仍堅持激發和鼓勵學生。那么正確的答案是什么呢?一個新的問題在學生的腦海里“生成”,學生的探究與思考的潛能反而被激發出來,真個是化拙為巧,巧奪天工。正如我們新課程改革的價值取向之一,就是在教學的過程中激勵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思考問題和討論問題,指向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2.尊重學生的人格、人性和個性發展,創造和諧的教育環境
美國紐約大學海姆·G·吉諾特教授認為:“良好的教育,是基于人性的,是尊重人性的,是幫助孩子形成和建立良好人性的過程。為了能達到人性的目標,我們需要學習人性的方法。要承認過程就是方法,結局并不能證明手段的有效和正當。”“3+5”當然等于“8”,但可貴的是教者卻從“等于6”這樣一個錯誤的答案當中,“設計”了一個最人性的解決問題的辦法。這樣的辦法尊重人性,合乎學生心靈的成長要求。我們教育者就是要把尊重學生人性放到極高的位置,要在具體行為和事件的指導中,幫助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人品。
二、實踐尊重教育的理念
誠然,尊重教育的核心價值觀在于以人為本。我們要在新課程的背景下,堅持“人本思想”,實施素質教育,尊重人,發展人,創新人,以此來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他們健康成長。
1.尊重學生人格,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
人都有被尊重和賞識的心理需求。那種訓斥、挖苦,體罰的“管、卡、壓”式教育,不僅收不到教育的效果,反而加重了學生的自卑感和逆反情緒?!皟煞稚砩咸N天才”(蘇霍姆林斯基語),要讓每一個學生都能自信地走自己的路,就必須建立民主、平等、和諧與相互尊重的師生關系。例如,過去我們對犯了錯誤的學生,往往是一味采取批評式的教育。而進行耐心細致的說服教育、嚴愛同施,會有意料之中和意料之外的教育效果。對受過處分的學生,經常給予疏導和鼓勵,他們會樹立起信心,重新找到自尊,迎頭趕上去的。
2.尊重學生個性,公平對待每一個學生
在班級大家庭中,學生的愛好特長、社會背景等存在很大差異,學習、思想狀況也參差不齊,但學生的人格是平等的。在教育教學中,為了能使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特長得到發揮,我們要努力多為學生創造展示自我的機會,多尋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千方百計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如組織演講比賽、文藝演出、體育比賽和學生會、班委會競選、校園電視臺主持人選拔等,讓學生積極參與,在各項活動中擁有自尊,樹立自信,努力進步。
3.尊重學生身心發展規律,促進他們立足于長遠發展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提出,“我們遵循教育規律,最重要的就是強調自然觀點,倡導自然教育”。高中生有其特有的心理特點,教育只“堵”不“疏”,其作用會適得其反。我們的教育管理則是用愛心感化,用真情打動,著力于抓“五嚴”,即嚴中有格,嚴中有愛,嚴中有情,嚴中有疏,嚴中有導。學生中普遍存在的早戀、抽煙、喝酒、自私、偏見等心理障礙問題,我們通過個別交心或主題班會,讓學生自我解剖,同學間展開討論,幫助這些學生解決問題和化解矛盾,走出心理和行為的誤區,從而認真和用心地向前、向上、向好發展。
三、建構尊重教育的課堂
課堂是學校教育教學的主陣地。我們的教育思想主要通過課堂教學來體現,因此踐行尊重教育,必須以擁有尊重教育的課堂為基礎,必須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為目的,必須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為目標。
1.建構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
新課程強調尊重學生,弘揚學生的主體性。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必須充分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成為課堂的真正主人。課堂上激發學生思考,鼓勵學生大膽地提出問題、發表見解,甚至質疑教師,質疑教材。尊重不同層次、不同走勢學生的要求,關心愛護每一個學生的健康成長,實行與時俱進的“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引導全體學生真正地明確學習目標和學習任務,按照身心發展的規律,自主學習,自主發展,以獲得最近發展區的成功。
2.建構研究性學習的課堂模式
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踐行了研究性學習的理念,引導學生掌握新型的學習模式,這就是:求知的欲望——自我感悟的空間——總結的能力——提高的目標。教師在這一過程中,指導學生從學習生活與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主題,主動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以學習到一些科學研究的方法,獲取豐富多樣的體驗和知識。如果我們能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那么會促使他們充分地發揮自己的特長,實現發展自我的目標。
3.建構尊重學生個性發展的課堂文化
課堂文化是課堂教學的“土壤”,也是課堂教學的活力之根、動力之源。因此,我們要努力建構尊重學生個性發展的課堂文化,注重學生的自我尊重、發展、完善品質能力的培養,以此提升學生的人格品位和生命質量。課堂要盡可能讓精神生命涌動,成為學生心靈的棲息地、揮灑個性的大舞臺,要充滿成功法則、方法介紹、語言天地等鮮活的內容。其中教育者對受教育者應給予信任和尊重,以樹立受教育者自尊、自愛、自信的心態,進而促進他們自我教育,健康成長。擁有尊重教育的課堂文化,體現著學生生命的需要和生命的發展。
四、在尊重教育中培養創新精神
尊重教育的最好境界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精神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不竭動力,也是現代人應該具備的素質。基于尊重教育就是尊重教育規律和尊重學生個性、人格發展的核心內容,我們要在其中努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活學生多方面的潛能。這樣,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才有根基,才有可能,才有價值取向。
1.促進學生個性化學習
個性是創新精神培養的基礎。尊重教育中更加突出強調學生學習的個性化和主動性。每一個學生都有其獨特的個性,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方式又都是其獨特個性的體現。因此,我們的課程應當尊重每一個學生學習方式的獨特性,積極探索個性化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與時俱進地為學生構建開放的學習環境,鼓勵他們努力去自主學習,自主發展,進而形成自己學習的個性與風格。事實告訴我們,只有將學習鑲嵌在學生的個體發展之上,有意義的學習和創新精神才有可能實現。
2.給學生以更多的選擇余地
新課程的兩大特點是多樣性和選擇性。有了課程的多樣性,才可能有學生學習的選擇性。構建學生自主學習模式最重要的策略就是向他們提供更多的選擇。當有幾項不同的學習活動可達成同一目標時,讓學生從中選擇最感興趣的或自己認為最佳的;當課堂教學過程處于某個關鍵環節時,讓學生選擇決定如何實施此過程。只要有可能,就要給學生提供機會,讓他們自己決定完成學習任務的時間、地點以及節奏、容量。學生學習中有所選擇,才可能有創新火花的迸發,才可能有創新思維和創新品格的養成。
3.讓學生換一個角度思考問題
人們認識事物發展往往是順向的、直線的。如果換一個角度或者多一個角度認識和思考問題,又往往有新的發現、新的認識。“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這是說的同一個人站在不同的位置觀察事物和思考問題,會有不同的認識和結論。新課程背景下課堂需要呈現開放性和生成性,需要我們啟發和促進學生更多地換一個角度思考、多一個角度思考,唯有學會求異思維,才能有創新意識、創新思維,進而有創新精神。
綜上所述,尊重、發展、創新,是我們踐行尊重教育的三個關鍵詞,這其中尊重是前提,是基礎;發展是過程,是保障;創新是追求的目標。只有這樣,我們的尊重教育思想才會真正落到實處,走向高處,我們的學校才會成為培育創新精神和創新人才的搖籃,從而實現我們美麗的教育夢和中國夢。
(作者單位:江蘇東臺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