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萌 宋岳禮
摘 要: 本文運用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結合的方法,對150名初中生進行問卷調查,并對其中9名初中生進行訪談,重點考察不同性別、年級的初中生英語學習自我效能感的差異及英語學習自我效能感與英語成績之間的關系。結果表明:初中生英語學習自我效能感總體上處于中等偏上水平;女生的英語學習自我效能感顯著高于男生;初三年級學生的英語學習自我效能感顯著低于初一與初二年級;英語學習自我效能感與英語成績呈顯著正相關,能解釋英語成績38.2%的差異。
關鍵詞: 自我效能感 英語學業成就 初中生
1.引言
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最早由班杜拉(Bandura)于1977年提出,指個體對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種特定行為的判斷,可通過認知過程、動機過程、情緒反應和選擇過程影響個體的成就(Bandura,1977&1997)。
國內外研究表明,學生的學習自我效能感對學業成就有重要影響。Zimmerman(1994)及其同事的調查研究發現,自主學習的自我效能感對學生的動機性信念和體驗到的學業成功都具有一定積極影響。唐芳與徐錦芬(2011)的研究表明大學英語寫作自我效能感與寫作成績呈顯著正相關。吳曉丹(2013)的研究表明學業自我效能感與學習成績呈正相關。
這些研究從不同角度關注了學習自我效能感及學習自我效能感與學業成就之間的關系,但主要針對一般性學習而言,研究對象多為大學生,而具體針對英語學科,探討初中生的英語學習自我效能感狀況的研究不多。本研究試調查初中生英語學習自我效能感狀況。
2.研究設計
2.1研究對象
本課題的研究對象是焦作市第二十中學的150名初中生。
2.2研究工具
本研究問卷采用中國學者李力、陳治安等(2006)調研開發的英語學習自我效能調查量表,其一致性α系數分別為0.84,表明問卷信度良好。
問卷共分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個人簡況;第二部分是英語學習自我效能感調查,共20個項目,包括對目標的自信感(6個項目)、對行為的判斷感(8個項目)和對困難處理的判斷感(6個項目)三個維度。問卷中采取句子陳述形式,計分采用Likert五點計分,被試從“完全不符”(1分)到“完全符合”(5分)中做唯一選擇。分數越高,說明英語學習自我效能感就越強;反之亦然。
2.3數據收集與分析
采用集體施測的方式,于2014年1月在被試期末考試前一周以班級為單位進行團體施測。在班主任的協同幫助下,所有問卷由筆者親自發放實施,發放問卷150份,回收145分,回收率為96.7%。問卷完成后,從每班隨機抽出3名學生,進行訪談。
首先對問卷進行整理,剔除無效問卷,得到有效問卷141份。其次,問卷的數據輸入電腦后,運用社會科學的統計軟件(SPSS)對數據進行分析。
3.研究結果
3.1初中生英語學習自我效能感的總體狀況
對141名研究對象的自我效能感及其三個相關維度進行了描述性統計。初中生的英語學習自我效能感總體上處于中等偏上水平(M=3.7255),在三個維度上呈不均衡狀況。其中自信感最強(M=3.7589),能力感(M=3.7163)次之,困難處理最弱(M=3.7045)。
3.2英語學習自我效能感的差異
將研究對象分為男、女生兩組,在自我效能感及其三個維度上,對其進行獨立樣本分析。在0.05的顯著性水平下,男女生自我效能感及三個維度的差異均達到了顯著性水平(p<0.05),女生的自我效能感及三個維度均顯著高于男生。
將研究對象按年級分為初一、初二、初三,在自我效能感及其三個維度上,對其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在0.05的顯著性水平下,初三學生的自我效能感最低,與初一、初二學生的差異均達到了顯著性水平;初一學生英語自我效能感雖然高于初二學生,但二者間的差異未達到顯著性水平。
3.3英語學習自我效能感與英語成績的關系
將研究對象的英語成績與他們的英語自我效能感及其三個維度進行相關分析表明,英語學習自我效能感及其三個維度均與英語成績呈現顯著正相關(p<0.01)。
通過相關分析,雖然證明了英語學習自我效能感與英語成績之間呈現顯著正相關,但諸如二者之間是否有因果關系及自我效能感在何種程度上影響學習成績這樣的問題并未得到解決。因此,進一步采用回歸分析回答這個問題。
表1表明,英語學習自我效能感進入了回歸模型,對英語成績的解釋率為38.2%。因此,英語學習自我效能感是英語成績的一個預測變量,即自我效能感越高的學習者,往往越有可能取得好成績。
4.結論與啟示
研究結果表明:(1)初中生英語學習自我效能感總體上處于中等偏上水平;(2)女生的英語學習自我效能感顯著高于男生;(3)英語學習自我效能感存在顯著的年級差異,初三年級最低,與初一與初二均存在顯著差異;(4)英語學習自我效能感與英語成績呈顯著正相關,能解釋英語成績38.2%的變異。
由于英語學習自我效能感與英語成績呈現顯著正相關,作為英語教師,我們應該幫助學生尤其是那些自我效能感較低的學生,提高他們的英語學習自我效能感。具體策略為:為學生提供更多成功機會;鼓勵學生在英語學習中樹立合理目標;引導學生對自己的成敗進行正確歸因;在英語課堂教學中融入學習策略的訓練。同時,由于初二是英語學習和自我效能感變化的關鍵時期,因此這個時期應配備教學經驗豐富的老師,關注學生的情感變化,不斷提高他們的自我效能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參考文獻:
[1]Bandura A.Self-efficacy:toward a unifying theory of behavioral change[J].Psychological review,1977,(2).
[2]Bandura,A.Self-efficacy:the exercise of control[M].New York:Freeman,1997.
[3]Zimmerman,B.J.& Bandura,A.Impact of Self- regulation Influences on Writing Course Attainmen[J].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1994,(31).
[4]李力,陳治安,蔣宇紅.策略·風格·歸因—學會學英語[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6.
[5]唐芳,徐錦芬.大學英語寫作自我效能感調查與研究[J].外語界,2011,(06).
[6]吳曉丹.初中生工作記憶廣度、學業自我效能感與學習成績的關系[D].山東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