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麗
摘 要: 課堂是教學的主要場所,是師生交流的重要基地,課堂教學是教師協調課堂內各種教學因素,組織引導學生學習知識,“傳道授業解惑”的有效途徑。如何組織課堂教學需要一定方法,是體現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地位的關鍵,反映教師的教學才能和整體素質。
關鍵詞: 有效課堂 組織教學 方法
班級授課制最早起源于16世紀的歐洲,之后教育家夸美紐斯出版《大教學論》將其系統化、理論化、科學化,自此班級授課制逐漸成為課堂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課堂成為教學的主要場所,成為師生交流的重要基地。韓愈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目前“傳道授業解惑”的組織形式便是課堂教學。課堂組織教學能力是教師的一項重要基本功,是教師傳授知識和學生獲取知識雙向交流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課堂組織教學起主導作用,同時必須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課堂組織教學不是教師單向的機械施教,而是師生在教學活動中思想與情感、知識與能力的協同促進。教學活動能否取得優質有效的成果,教師的課堂組織教學必不可少,是對教師組織能力的一大考驗,怎樣組織課程教學呢?下面筆者提出一些自己的感悟和體會。
一、制定班規,立規矩促方圓
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合理有效的規章制度可以很好地制約學生的行為習慣。教師制定課堂常規要從實際出發,聯系生活,如要求學生上課不能遲到早退,課中不能睡覺、講小話、吃東西等,回答問題要舉手,下課不能打架鬧事,放學要按時回家,不進游戲廳、黑網吧等。這些規章制度不僅可以使學生養成遵紀守法的好習慣,還對學生的人身安全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課堂常規制定使學生的行為有了標準,學生可以按照這些標準,區分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一方面培養學生的自制能力,另一方面達到課堂常規制定的效果,為課堂教學創造輕松活潑、嚴肅和諧的課堂氣氛和教學情境,讓教師課堂教學活動順利進行。
二、巧用情感,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教師面對的是一群有血肉、有思想的人,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必然少不了情感依托。教育過程中,教師對待學生的情感如何,可以說直接關系教育教學工作的成敗。假如教師教學過程中毫無表情、機械死板,沒有一點情感投入,學生會深切感受到并受其影響,對上課提不起興趣,味如嚼蠟,這樣的課堂教學效果可想而知,學生冷漠地跟著老師走,不會主動積極思考,更不會創新思維、舉一反三,只會消極地、不情愿地配合老師,課堂上師生都覺得難受。
教師應該在情感教育上加強注意。首先,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保持親切感,讓學生樂意與教師交往,在交往過程中使學生感受溫暖、收獲知識。其次,教師要充分發揮情感的激勵功能,用語言、眼神或者動作表達愛與關心,讓學生更自信自強、自尊自愛。教師對學生真摯的愛和暗含的期待,可以產生巨大的感召力、推動力。再次,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善于體察每個學生的性格、志向和需要,針對每個學生采取相應的辦法,語重心長地給予啟發、呵護,寓教育于關懷和體貼之中,不能不管不問,諷刺挖苦,或者惡語辱罵。只有這樣才能贏得學生對教師的信賴感,進而把教師當做良師益友。
三、明確目標,化被動為自覺
愛默生說:世界會給知道自己要去哪里的人讓路。這告訴我們,一個人想要成功,確定目標必不可少,學習也是如此。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后,在課堂教學中才不會感到迷茫沒有方向,學習才會更自覺主動,從而對學習產生濃厚興趣,這樣學習起來才更有趣,越學越輕松。如果學生沒有學習目標,或者學習目標模棱兩可、不夠堅定的話,那么學生永遠會被老師牽著鼻子走,這樣老師與學生都覺得很累,習得的知識也是生澀難懂的。
教師要將牽著學生的繩索剪斷,放開雙手,讓他們自由暢想。由被動學習變成主動學習,需要教師充分發揮各項教育教學才能,循序漸進、循循善誘,一步一個腳印對學生進行引導。首先,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引導學生制定學習目標,可以先是階段目標,然后是長遠目標,目標實現過程中教師要經常和學生交流互動,雙向溝通反饋,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方法對策,朝著目標前進。其次,教師要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學習目標,不能不切實際,讓成績很差的學生目標考第一,也不能戴著有色眼鏡看人,忽視“差生”的發展潛力,對他們冷嘲熱諷、偏見對待。再次,確定目標后如何讓學生由被動到自覺學習,少不了教師的鼓勵,教師要經常對學生的成績給予適時鼓勵,讓學生感到主動、自由學習的收獲和樂趣,從此逐漸愛上學習、享受學習。
四、樹立師威,促進課堂教學
教師的威信指教師通過自身高尚品德、優良素質、淵博學識等方面的表現在學生心中產生一種心悅誠服的力量或者令人敬畏的影響力。贊科夫說:“如果沒有威信,那就是說,師生之間沒有正確的相互關系,就缺少有成效地進行教學和教育工作的必要條件。”教師的威信是教師充分發揮主導作用的關鍵。那么教師如何樹立威信呢?我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教師要樹立高尚的人格。教書育人、為人師表是教師職業的概括,也是教師職業魅力所在。教師是學生無言的教科書,教師的思想理品格、道德情操,甚至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學生的發展,對學生有著或好或壞的典范作用。教師只有具備高尚的人格,才能用自己的人格感召學生,使學生朝著良性方向發展。
第二,教師要有高尚的人格和淵博的學識。“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只有具有精深的專業知識、淵博的學識,才可以做一個真正的傳道授業解惑者。在學生眼中,教師是淵博學識的代表,倘若學生的提問教師一問三不知,這樣教師在學生心中就被看輕了,教師的威信也蕩然無存。
第三,教師要對職業絕對忠誠。教師必須堅定自己的職業信念,具有職業奉獻精神。不能僅把教師當做一種謀生手段,更多的是毫無雜念地教書育人、傾注心血,將教師作為自己終生奮斗目標,從中享受人生快樂。
五、巧學活用,機智處理偶發事件
課堂教學機智指教師面臨復雜意外教學情境時表現出的一種能迅速、準確判斷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它是教師高超教學藝術的具體體現,是教師智慧與才智的結晶,是教師處理課堂意外事件和課堂復雜教學情況的重要心理智能,是教師必備的課堂教學技藝。實際課堂教學中,教師常常會遇到一些突發事件,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是考驗教師教學才能、教師整體素質的關鍵,對成為優秀教育者非常重要。課堂教學機智如此重要,那么教師如何培養這種教學技能呢?
首先,教師要積累豐富的知識。知識是學海無涯、永無止境的,教師要有活到老學到老的心態,不斷開闊自己的知識視野,緊跟時代步伐,同時保持謙虛態度,不可妄自尊大,各學科知識都要有所了解,這樣課堂上才能充分解決學生的各種疑惑,排憂解難、增長見識。其次,教師要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面對突發意外事件,教師要保持良好心態,不能過于慌張而自亂陣腳。研究表明,人在冷靜時頭腦做出的判斷更正確。教師面對突發事件要沉著冷靜,根據課堂實際情況制定相應恰當的對策。再次,教師要注重教學經驗反思和積累。孔子說:“吾日三省吾身。”教師要有經常自我反思總結的習慣,可以基于課堂教學經過和結果進行經驗反思和總結,達到下次改進或借鑒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