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娟
摘 要: 閱讀教學是中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內容之一,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樹立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意識,堅持課內、課外閱讀兩手抓的策略,不斷提高學生的閱讀品位和審美層次。
關鍵詞: 中學語文 閱讀教學 課堂內外 能力培養
21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隨著科學技術迅猛發展,對適應時代發展需要的高素質人才的培養已成為當今世界各國關注的熱點。我國適應時代要求,適時進行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在大力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作為中學語文教學主體的閱讀教學必須創新,才能適應新形勢的需要。
一、關于課內閱讀教學
以往閱讀教學中,不少教師在考試指揮棒的引導下,習慣順從教學參考書上的權威分析,不敢有自己的見解。于是閱讀教學過程成了對教學參考書的簡單“復制”和“機械”傳播,不敢有教師個人對課本知識的解讀,更不敢讓學生對課本知識提出異議,教材成了絕對的權威,課本知識成了千古不變的標準。教學任務就是通過填鴨式課堂教學將這些現成的結論硬塞給學生,形成教學參考書上的統一認識。考試成績成了檢驗學生掌握知識多少的唯一途徑,試卷上必須是標準答案,不能有學生自己的觀點。有時,教師明明知道書本上的知識是錯誤的,但還是照本宣科、點頭默認、以錯傳錯。
其實,教師很清楚一切作品特別是文學作品,其內涵是非常豐富的,任何人都不可能窮盡其表達的意義。同一部《紅樓夢》,由于讀者的年齡、閱歷、學識不同,一百個人讀可能有一百種林黛玉的形象。就如我國偉大思想家、哲學家老子的《道德經》,一百個大學教授去闡述,就有一百種見解,不會有完全相同的兩種見解。讀者群是復雜而龐大的,對作品的理解不可能有標準答案,如果我們非要用統一結論框定作品的理解和價值,非要稚氣十足的中學生說老氣橫秋的學究話,那么是十分荒唐可笑的。好在素質教育春風吹遍了祖國的大江南北,考試內容變革使語文教師擺脫了唯教參至上的錯誤定論,迎來了閱讀教學的春天。
(一)讓學生多讀。“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語文教學中,讓學生大量閱讀是很有必要的、不可缺少的。如果語文教學中缺少學生的閱讀,就不是一節完美的語文課。因此,可以采用默讀、朗讀、分角色讀等形式,同時在教學中采取全班集體讀、小組讀、個人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在反復讀中領悟和品味。“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學生的閱讀能力絕不是老師講出來的,而是學生在閱讀實踐中不斷悟出來和練出來的,在學生反復讀的情況下,教師可適當設疑、解疑,推進教學過程。根據教材、學生情況或可采用“閱讀點講法”,或可采用“四遍八步法”等。
(二)課堂討論中,教師要敢于發表見解,對學生一些獨特看法和出格理解給予積極鼓勵,允許他們對一些權威觀點和傳統看法進行大膽否定。因為我們培養的是有個性的人,而不是傳聲的機器。現代素質教育更提倡學生自主學習,鼓勵學生在課堂上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敢于大膽否定教材內容,敢于向教師的權威發起挑戰。以前中小學語文教學中有一篇課文叫《長城磚》,內容講了在美麗的太空能看到中國雄偉的萬里長城,當我國宇航員楊利偉登上太空,向下俯視時,根本看不到課本上說的中國的萬里長城,因此楊利偉回到地球后,發表文章希望更改延續多年的教材。
(三)鼓勵學生把見解寫下來,表明自己的觀點,以讀促寫。對“后生小子”對前輩文豪的指指點點予以贊賞,從而鼓勵他們多寫、愿寫,而不做只會整理筆記的奴隸。前幾年的一次語文考試中,有道語文題是這樣的:“海南會下雪嗎?”課本的標準答案是“海南不會下雪”。當有的學生答成“海南會下雪”后,教師沒有給分,因為與標準答案不符。但考完這道題不久的寒假,海南就下了一場雪,讓老師和學生都感到莫名詫異。
二、關于課外閱讀教學
如今信息時代,閱讀是人們獲取信息的重要方式,會不會閱讀將決定一個人向社會獲取智慧的能力。《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規定初中生每學年課外自讀不少于80萬字。為適應新形勢要求,我校及時開設課外閱讀課。學生面對書海找不到適合自己的書,不會也不知道該讀什么,往往身入寶山而空手歸。甚至有的學生見什么讀什么,缺乏鑒別和選擇,或一味沉湎于武俠、言情小說中不能自拔。鑒于目前這種情況,教師必須對學生的課外自讀進行指導和幫助。
(一)幫助學生制訂課外閱讀計劃。根據學生年齡特征、閱讀心理和時間,向學生多推薦一些貼近學生生活的精美短文,如朱自清的《匆匆》、冰心的《寄小讀者》等,以及精美的古詩詞和名著。
(二)定期舉辦閱讀討論會。讓學生對自己的讀書見解暢所欲言,并把自己的讀書筆記拿到討論會傳看,促使其他同學閱讀。要求全體學生閱讀的名著要開專題討論會,以促進閱讀。
(三)教師借專題講座對有關文章、作品、作家進行介紹、點評,并有意留一些空白,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促使學生自覺主動地閱讀課外書籍。
(四)以寫促讀,幫助學生走進書籍的殿堂,并使他們心馳神往、樂此不疲。如講過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后,我留下了這樣的作業:請課外閱讀《朝花夕拾》,并說出魯迅夕拾了哪些舊事?表達了他什么樣的心情?并要求寫出讀后感,兩周后開專題討論會。
總之,我們在閱讀教學中要樹立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意識,堅持課內、課外閱讀兩手抓的策略,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閱讀品位和審美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