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麗敏
摘 要: 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本文分析了當前高中英語課堂中小組討論教學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提高小組討論在高中英語課堂中有效性的對策,旨在為高中英語教師組織課堂小組討論活動提供借鑒。
關鍵詞: 高中英語課堂教學 小組討論 有效性
高中英語新課程標準提倡優化學習方式,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并明確指出高中英語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應有利于學生優化英語學習方式,使他們通過觀察、體驗、探究等積極主動的學習方法,充分發揮自己的學習潛能,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提高自主學習能力。課堂小組討論是教師組織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時常見的一種方式,并越來越頻繁地被高中英語教師在課堂中使用。
一、小組討論的作用
通過有效的小組討論形式,可以改變傳統課堂中教師滿堂灌的填鴨式教學,學生不再是被動的知識接受者。小組討論的學習方式使每一位學生都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思想與觀點,并聽取學習同伴的想法或者糾正他人錯誤,達到鞏固學習內容的目的。同時,同伴之間的交流沒有師生交流的緊張感,學生可以更自信、更自如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增強獨立性和自尊心,提高學習動機和能力。另外,課堂也以形成一種互幫互助、密切合作的交際氛圍,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二、高中英語課堂中小組討論的現狀
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和觀察,筆者發現當前的高中英語課堂中雖然常常出現小組討論的身影,但是很多小組討論的效率低下,無法發揮其應有的作用。主要存在的問題如下:
(一)注重形式,不重內容。
在一些高中英語的教學課堂中,尤其是公開課教學中,我們發現,因為怕冷場,有些教師一味追求所謂的課堂活躍,課堂上的學習討論活動頻繁開展,一堂課有的多達五次以上,一個問題一討論,問得頻,討論得勤,課堂顯得十分熱鬧。但是,分析一下討論的問題,大部分的問題零碎、膚淺,答案顯而易見,大部分學生稍作思考便可以獨立完整地得出答案,根本不需要借助討論完成。有的問題則跟前面所學內容明顯脫節,僅僅是為了討論而討論,根本達不到鞏固學習內容或啟發學生思維的目的。
(二)注重結果,不重過程。
在很多小組討論學習實踐中,我們發現,有些教師為了追求課堂的完整性,根本沒有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討論,從布置討論任務到討論結束一共就兩到三分鐘的時間,學生還沒完全進入狀態,或者剛剛進入狀態,且只有一兩人在小組里發表見解,就示意停下來趕忙進行小結反饋,讓一些尖子生匯報結果,這樣的討論效果可想而知。有些教師為了節省課堂時間,匆匆布置討論任務,對討論過程沒有明確詳細的指導和要求,導致很多學生在討論時處于游離狀態,白白浪費寶貴的課堂學習時間。上述現象說明,教師在教學中關注的只是小組討論的結果,而不是討論的過程,更沒有關注全體學生的發展。
三、提高小組討論在高中英語課堂中有效性的對策
(一)精心選擇小組討論的內容。
1.明確討論目的
在選擇小組討論內容前,教師必須明確本次小組討論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學生英語練習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還是鞏固課堂所學,抑或是發散學生的思維,小組討論的內容應該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緊密聯系。
2.把握討論難度
此外,小組討論內容的難易程度必須把握好。太難或太簡單的問題都無法激活學生的思維,也就不可能使學生積極參與討論。“最近發展區”理論提出者前蘇聯著名教育家維果斯基認為:學生的認識水平分為兩個階段——目前認識水平(主要表現為學生能獨立理解和解決遇到的問題)和潛在發展水平(主要表現為學生在他人的幫助和指導下能夠達到的認識水平)。因此,課堂討論就應該杜絕表面的活躍熱烈的教學作秀。在討論之前,學生應該對題目的內容有一定深度的了解,但深度不夠沒有形成系統的、切合實質的看法,離教學目標有一定距離,這個距離可以通過小組討論解決。
例如在上“An adventure in Africa”這一閱讀課的同課異構公開課時,在讀后活動中,有一位老師設計了這樣的一個小組討論題目:What places would you like to have an adventure in? Why?這個話題看似跟文章題目相關,實際上已經偏離文章內容,達不到鞏固所學并提高的目的,并且僅僅基于本節課學的內容,很多學生對于這樣的問題感到茫然,在小組討論時無話可說。而另一位老師則讓學生討論下面的題目:What do you think Toby’s adventure will be like? Why? 這個問題設計基于文本內容,但又略高于文本。學生在回答這個問題時要再次回到文本提取信息,達到復習鞏固的目的。但要回答好這個問題,并不僅僅是照本宣科,需要學生運用一定的總結和概括能力對信息進行提煉和加工并給出適當評價,在學生相互交流討論的過程中,他們相互學習,取長補短,提高英語能力。從課堂效果看,學生討論這個話題的積極性較高,討論中出現很多新穎獨到的看法。
(二)完善小組討論的實施過程。
1.討論前的充分預熱
在討論開始前,教師要逐步引導啟發,從而順理成章地進入討論話題,否則很突兀地提出一個話題讓學生討論無法引起學生共鳴,學生不可能真正投入話題的討論中。
布置完討論話題以后,先給幾分鐘的時間讓學生獨立思考,甚至可以把自己的答案關鍵詞寫下來,對即將討論的話題進行預熱,這個預熱的過程可以確保討論時每個學生都參與進來,都有話可說,在表達觀點時也可以更好地組織自己的語言,更有邏輯性,學生之間才可以更多地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2.討論時的實時監控
在學生進入討論前,應該讓學生明確討論時該做哪些事情。組長和各個組員的任務分工,除了各自發表想法外,是否需要記錄一些要點,由誰記錄,最后由誰總結,等等。在學生討論時,教師應該在各個小組間認真巡視,一方面查看學生是否有表達上的困難,另一方面監督各小組的討論參與情況。
3.討論后的有效檢查
每次討論之后都必須有行之有效的檢查手段檢查各組討論的結果。這樣一方面檢查學生是否認真完成討論任務,這樣學生每次對待討論任務時,絕不會敷衍了事。另一方面給予每個小組平等的展示自我的機會,提高每一個小組中每一個成員的討論積極性。
例如在教授“School life in the UK”這一閱讀課時,我在讀后活動中設計了這樣的一個小組討論話題: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school life in the UK and in China?在之前的教學部分,教師已經引導學生對英語的學習生活的各方面有一定了解,學生對這個話題應該有話可說。我先給學生三分鐘時間獨立思考,盡可能多地寫下區別(只寫關鍵詞),然后給5分鐘時間進行小組交流,在交流時要求每個學生在自己的紙上用關鍵詞記錄好組內成員找出的所有不同點。并告訴學生討論完成之后,我會在每個小組隨機抽取一位組員代表整組發言,說出不同點最多的小組獲勝。
在教授“The curse of the Mummy”這一閱讀課時,我設計了如下小組討論話題:Which explanation for the deaths of Carter’s team do you believe in? Why?同樣要求每一位學生先獨立思考并寫下關鍵詞,然后進行小組討論。在小組討論時,要求每個學生用關鍵詞記錄好組內其他學生的想法,最后隨機抽取組員匯報各個組員的看法。此外,課后我還讓每一位學生獨立完成一篇自己組內的討論報告。
在這兩次小組討論中,我發現學生都很積極活躍,參與度很高,在小組某個成員做交流時,其他成員非常專注,全班交流時,學生也很愿意傾聽,我認為這樣的小組討論應該是有效的。
四、結語
實踐證明,有效的小組討論能促使學生主動與別人交流,增強自信心、責任感和交際能力。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我們要充分發揮小組討論的作用,必須精心選擇好小組討論的內容,完善小組討論的實施過程,提高其有效性,從而不斷促進英語教學。
參考文獻:
[1]教育部.英語課程標準解讀[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4.
[2]龐繼賢,吳薇薇.英語課堂小組活動實證研究[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