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增
在初中體育教學中有目的、有計劃地開展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讓學生在玩中學、玩中練促進身心和諧發展達到體育鍛煉目標,讓學生體驗上體育課的樂趣,不僅能充分發揮體育教學的教學思想,而且能使學生的體育學習變得親切、自由和歡悅,并能對強化體育教學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1.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
隨著生產自動化水平的迅速提高、社會物質生活的較大改善及閑暇時間的不斷增多,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特別是近年來,參加健身鍛煉,正在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如,隨著醫療改革制度的實施和完善,健康成了人們關注的熱點,每天晨練、登山、打球的人絡繹不絕,加之體育鍛煉的人群越來越廣,終身鍛煉的意識逐漸深入人心。因此,體育教師也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利用體育教學改善學生的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從增進學生身心健康這一目標出發,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運動技能,學會科學鍛煉身體的方法,培養堅持課外鍛煉的習慣,促進身體素質、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等全面發展。
2.體育游戲化,增強體育教學興趣感
很多人認為體育課應該是讓學生機械地反復練習,其實根據學生的生理特點和心理特點,游戲才是他們的樂園。如果體育課的教學機械而無生命力的話,則學生是不會感興趣的,而是感到枯燥乏味又令人厭煩。自古以來教師被喻為“辛勤的園丁”,而學生則是花圃中那一朵朵初綻的小蕾或驕人怒放的鮮花。在體育課中只要你稍加留意就會發現有些花“無精打采”。他們“無精打采”也正是因為體育課枯燥乏味,機械反復練習。這時,我們只要多費心思盡量用游戲手段提高他們的興趣,使課變得生動多姿,學生聽起來就會有滋有味,動起來也會生龍活虎。
3.耐久跑在教學實踐中,根據學生特點采用分層教學法
3.1按學生體能分組進行教學。學生體能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正因為這種客觀存在使我們必須考慮耐久跑教學的分層教學法。如果對全班同學提出同樣的要求,實行同一個標準,那么就必然會出現一部分同學“吃不飽”、一部分同學“剛剛好”、一部分同學“吃不消”的現象。所謂分層教學法,就是把上述“吃不飽”、“剛剛好”、“吃不消”的同學分成A、B、C組,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不同體質,在教學中區別對待,使不同水平的學生通過不同要求的練習都能得到提高。初中階段的學生自尊心和好勝心都很強,這樣分組教學,有利于他們的相互促進。有的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后,耐力素質有了較大提高,會積極要求調到高一級的組。
3.2對各層次的教學目標要明確。由于各層次學生的素質基礎不同,所以對各層次學生提出的教學目標也應該不同。教學目標的確定要符合學生實際,根據耐久跑(一般初中男生為一千米跑,初中女生為八百米跑)教材的特點,采取定量和定性指標相結合的方法,力爭使每一個學生的目標經努力都能達到。在教學中,應要求A組學生在原有基礎上有所提高。這樣,就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練習積極性,使不同層次學生都能取得進步。
3.3教師要抓重點,以中間層次為主,促進兩頭。對學生進行分層以后,往往B組的學生占全班的五分之三左右,A組和B組學生只各占五分之一左右。教師在教學中應著重抓住中間層次,對兩頭施加壓力。在促進兩頭的同時,反過來激發中間層次的積極性,使全班學生在耐久跑練習中出現熱烈競爭的局面,大家你追我趕,力爭上游,這樣的課堂氣氛正是我們所夢寐以求的。
4.教師要正確、有效地運用組織教法
接受式學習大多是以班級授課為基本形式的,學生在教師的直接指導下學習知識、技能。這種學習方式具有快速、高效的優點。因此,它是基礎教育階段學生體育學習的基本形式,我們應當充分認識其地位與作用。但在接受式學習中,學生按照教師的講解、示范進行學習,主體性可能失缺;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難以得到充分發揮;學生之間的合作,也受到一定的限制;學生的個體差異難以得到充分照顧。為此,新一輪的體育課程改革,積極提倡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這三種學習方式,不僅是對接受式學習的一種必要的有益補充,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弘揚學生主體精神,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為此,在教學中,教師應當根據教學目標、教材內容、學生特點和教學的實際需要,正確、有效地運用各種學習方式,防止盲目性和只追求表面形式而不顧及效果的傾向。
5.從學生的安全角度入手,與實際相結合
在講解運動損傷的預防和處理時,通過一些運動損傷的事例,使學生了解運動中安全的重要性。在運動中如果被撞倒或被絆倒時則怎么辦?此時結合前滾翻動作技巧講解,學生就能較快接受前滾翻技巧的學習,并能很好地掌握動作方法。運動損傷一旦發生,有時就很難完全恢復,所以無論是體育課還是其他體育活動,在運動之前都要認真做好準備活動,從而保證自己的安全。這樣一環套一環地講解,學生聽起來就不會走神,從而不僅掌握課堂教學內容,而且提高自己在運動中的安全意識。
6.堅持從實際出發
教師面對的是在優越條件下成長起來的“小太陽、小皇帝”,他們好奇心強,對新鮮事物易產生興趣,思維敏捷,活潑好動,愛上體育課,卻不愿意參加劇烈或難度較大的活動,更不愿意在活動中受到太多約束。再加上班級人數多,肥胖兒多,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弱,給體育教學帶來很多困難。進行體育教學時,應該從學生年齡小、基礎差、理性知識少、反應及協調性不好的實際情況出發,合理安排教材。在組織教學上要先易后難,遵循先簡后繁、先分解后綜合的循序漸進的原則進行。體育教師一定要根據學生特點,從小到大地安排活動量,先組織學生適當練習進行熱身,再進行各項體育比賽。
上好體育課,教師是關鍵。教師要摒棄“以教師為中心”的觀念,樹立為學生服務的理念,與學生一起加深對體育與健康課程的理解。要加強繼續教育的學習,挖掘學生潛力,發揮學生自主性和創造性,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與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