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麗玉
摘 要: 語法知識是語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語言的組織原則和監控者,與聽、說、讀、寫有著密切的聯系,是掌握語言的工具。作為語言和文字或語言和文學組合而成的語文,在平時的運用和寫作中是離不開語法知識的。高考復習時的實例處處證明語法知識在語文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強調老師和學生在平時的教與學中不能因高考不直接考查語法而忽視了對它的重視。
關鍵詞: 語法知識 高中語文 具體應用
語言是以語音為物質外殼、以詞匯為建筑材料、以語法為結構規律而構成的體系。語法是語言的法則,按照《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語法指語言的結構方式,包括詞的構成和變化、詞組和句子的組織”。現在高中語法教學的實際是高考不直接考查,教材不系統編出,教師不正式教導,學生不愿意學習,因而高中學生語法知識欠缺已是不爭的事實。然而,高中語文教學的目標和任務脫離不了相關的語法知識,教學實踐中也離不開語法知識,高考專題復習中涉及語法運用的題目更是比比皆是。
一、語法知識在文言文復習中的運用
1.選擇題:根據語法可直接判定答案。
古代漢語在語法結構的表面形式下潛藏著豐富而深刻的語義內容,語法形式多是從主觀體會的語義角度概括的,因此,在古漢語中,語義是語法的基礎[1]。
如一次月考選取《魏書·列傳良史七十六之杜纂》這篇文言文,試卷第2題,“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搖?搖)”。(3分)
A.課種公田,隨供軍費 課:督促完成
B.延昌中,京師儉 儉:節儉、儉省
C.吊死問生,甚有恩紀 吊:悼念
D.刺史元孚德纂 德:認為……有仁德
根據語法可以直接判定B項是錯誤的,因為“延昌”是年號,“京師”是地點,即現在的北京,而地點是不可能“節儉、儉省”的,也不可能當主語主動去做事,只有人才可,所以譯成動詞是錯的,只有譯成“年成不好”才符合語境和語法。
2.翻譯題:處處要用語法知識點來規范句子。
如《新五代史·死節傳之劉仁贍》“彥貞見周兵之卻,意其怯,急追之”中“周兵之卻”,按語法,“之”應是放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不譯。再如“景兵大敗,諸將往往見擒”,按語法,“見”應是引出被動句,譯為“被”,而不是“看見”。
又如《勸學》中“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鄒忌諷齊王納諫》中“此所謂戰勝于朝廷”,皆屬于介詞短語當狀語而后置的句子,翻譯時需要調整。“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石鐘山記》),“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勸學》),是定語后置句,翻譯時也要調整。
二、語法知識在語言文字運用復習中的運用
如2011年3月份的月考試卷第16題,“閱讀下面文字,按要求回答問題”。(2分)
水,是我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元素。過去,大家總是認為,水“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但事實上,水將成為石油危機之后的下一個社會危機。我國的人均水資源擁有量還不足世界人均量的1/4,是世界13個嚴重貧水國家之一。今年,我國遭受到百年不遇的旱災,兩千萬人飲水困難,這正是大自然為人類鳴起的警鐘;所以,?搖?搖?搖?搖?搖 ?搖?搖?搖。
(1)畫波浪線的句子在表達上存在錯誤,請予以修改。
這句話提取主干便是“人均水資源擁有量不足1/4,人均水資源擁有量是國家之一”,后半句明顯主賓搭配不當,所以只要在“是世界13個嚴重貧水國家之一”前添加上“中國”,改換一下主語便可。很多學生沒辦法得分,是因為他們大多不知道錯誤在于主賓搭配不當。
再如上學期期中考第17題,“下面一則廣告在內容、語言表達、標點三方面有四處不當之處,請找出來并加以修改”。(4分)
個性選擇,創意分享;雅虎工具條閃亮登場。雅虎工具條是全新的一款免費客戶端軟件,集成了雅虎360度全能搜索、一站式登錄服務、動態提醒等。在打造優質服務的同時,分享傳遞互聯網精神。
A.?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 ?搖?搖?搖
B.?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 ?搖?搖?搖
C.?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 ?搖?搖?搖
D.?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 ?搖?搖?搖
答案 A.分號應改為破折號。B.“全新的一款”應為“一款全新的”。C.“等”后面加上“功能”。D.“分享傳遞”應為“傳遞分享”。
B項屬多項定語位置不得當,C項是缺少賓語,D項屬支配和被支配對象間的判定失誤。
三、語法知識在時文評說復習中的運用
本學期一份練習卷是這樣的:閱讀下面的材料,回答問題。(10分)
“中國古代發明創造文物展”日前在中國科技館開幕。該展覽以絲綢、青銅、造紙印刷和瓷器四大文物為主展示了中國古代的發明創造,而指南針、火藥出局。
該展覽的主要策展人趙豐向記者表示,原來的四大發明主要是由外國人提出的,也不能完全代表中國古代科技的最高水平,中國重要的發明技術不止這四大發明。而這次展覽,則是新“四大發明”的首次集體亮相。
但是,“中國古代發明創造文物展”也引起了廣泛爭議。對重新定義四大發明的做法,社會各界眾說紛紜。還有種種關于古代發明創造的歷史定位和重新評價的觀點和看法,引發了人們的深入思索……
(1)用一句話概括以上材料的內容。(3分)
本題參考答案是重新定義四大發明引發熱議。學生的答案為“對重新定義四大發明引起各界熱議”或“對中國四大發明是否重新定義引發社會爭論”等,沒有主語的病句隨處可見。
四、語法知識在作文寫作中的運用
語言作為一個有機體,其性質往往在各個語言單位的普遍聯系中體現出來[2]。語法不是說明個別的、具體的詞和句子含義的,而是說明存在于具體的詞和句子中的結構規律和格局的[3]。作文是由一個個字、一個個詞、一個個短語、一個個句子和句群組合而成的,怎樣讓文章聲情并茂,能打動人,除了具備真情實感的素材外,更多的是作者如何用精妙的文筆和靈巧的表達把這些零星的詞、短語、句子組織起來。這之間涉及語法運用就更加靈活了,采用什么句式、運用什么論證等都是在寫作中需考慮的。老師在進行作文寫作這個專題復習時,會針對不同文體指導學生,如記敘文怎么形象描寫、散文怎么靈活表達、議論文怎么進行論證,等等。
斯大林指出:語法從詞和句的個別和具體的東西中抽象出來,把作為詞的變化和用詞造句的基礎的一般的東西拿來,并且以此構成語法規則、語法規律[4]。掌握語法規則是學習語言非常重要的因素,若不知道如何把詞匯組織到一起,就不知道如何使用它們。“任何語言中,語言規則決定著如何組織語言來準確表達意義”[5]。可以說,已經掌握和能應用這些規則使用得體的語言形式才能充分表達自己的意思。
語法知識在高考復習過程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師必須充分認識到語法的重要性,平時教學過程中不能忽略它們。那么在淡化語法的背景下怎樣進行語法教學?我的看法如下:
1.在閱讀教學中滲透語法知識,用語法知識促進閱讀理解。可結合認知詞語、理解語句語段等滲透語素及詞的構成等知識,用這些知識幫助學生閱讀理解。
2.在作文教學中滲透語法知識,用語法知識促進用語規范,可選用具體例子詳細指導。
3.在口語交際中滲透語法知識,用語法知識促進用語規范,可在課前5分鐘進行。
4.在培養語法思維習慣中增強語感,可在詳解篇目中選取精彩語句或語段做重點指導。
需要注意的是,在淡化語法的背景下加強語法教學,要作適當的補充擴展,因為“淡化”下的教材對語法知識介紹太少,如在高考復習時涉及詞的活用、介賓短語、句子成分、復雜單句等,平時教學遇到時如不及時補充介紹,學生就無以知曉,更談不上運用,要把握好補充擴展的度。再者,語法教學要長期堅持,貫穿始終,因為語法知識較抽象,突擊短時教學效果弱,應將其分散于各個時段的讀、寫、聽、說中,并在適當的時候加以總結,使之具有一定的系統性。
參考文獻:
[1]毛宇.論漢語語法特點的探求方法.青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3(01).
[2]毛宇.論漢語語法特點的探求方法.青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3(01).
[3]黃伯榮,廖序東.現代漢語.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1993.10.
[4]斯大林.馬克思主義和語言學問.外文出版社出版題,1972.
[5]馮至.北京大學精品課程.現代漢語.講義,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