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孝武
一、培養學生自主識字興趣
語文新課程標準把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愿望”列為教學重要目標。在教學實驗過程中,我們進行了一些嘗試,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1.形象思維添樂趣。低年級學生正處于形象思維的最佳時期,他們的求知欲強烈、想象力豐富。開始教生字時,我有意識把一些生字編成謎語、故事講給他們聽,學生聽了之后很感興趣,一下子就把生字記住了。之后,我鼓勵他們自己給生字編編謎語、講講故事。小學生的情緒更高漲,有的學生編的謎語相當出色,如學習“春”字時,編出了謎語“三人看日落”,效果相當不錯。但在教學時應適時點撥、引導,避免為了編謎語、講故事硬拆漢字部件的做法,影響學生識記規范漢字。
2.對比復習記憶深。識字過程中,小學生記得快,忘得也快。針對他們的識記特點,在教學嘗試中,我常常讓學生根據熟字換偏旁這類字的特點,用加減法識記生字。如“報”與“服”、“近”與“聽”、“驚”與“就”等,通過對比記憶,學生能較快掌握新字。另外,有些形近字可以放在一起教學。如學“青”字的時候,我就把“清”、“情”、“晴”、“睛”這幾個字放在一起學,讓學生學會對比觀察,區分形近字的細微差別。在我的啟發下,小朋友會比較出“清”字是三點水,與水有關,清水。“情”字是豎心旁,與心情有關,心情。“晴”字是日字旁,與太陽有關,晴天。“睛”字與眼睛有關,眼睛。通過比較觀察,引導學生用部首分析法區分出字與字的區別,并把各自觀察的結果告訴大家。
3.課外活動興致高。低年級學生好勝心,榮譽感極強,總希望自己的成績得到同學、老師、家長的認可。針對學生這一心理特點,我采取讓學生走出課堂,在各種課外實踐活動中識字的方法,增添學生課外學習興趣,拓展他們自主識字空間,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如小學生對兒童食品情有獨鐘,為迎合學生這一心理特點,我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食品包裝紙上的字進行識記。這一識記過程充分刺激學生的感官,收到較好的效果。
二、提高學生自主識字能力
要使學生學得快、記得牢,就要求教師不僅教會生字,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如何學習生字、怎樣鞏固生字。
1.放手讓學生自主識字。傳統教學往往采取教師教、學生學的方式,識字教學同樣如此:教師先出示某個字,直接告訴學生這個字哪里容易出錯,應該注意什么。這樣,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狀態,即使當時記住了,也很容易遺忘,因為他沒有能動地自主識記。授之以魚,只供他餐;授之以漁,終生受益。由于年齡和心理特點獨特,學生知道自己喜歡什么樣的學習方式,也會尋找符合自己個性的識字方法,這些學習方式一旦被鼓勵和激發,就會變成學生可貴的學習動力,成為方法性資源,這些方式方法不僅不會遺忘,反而會隨著時間增加不斷熟練和提高。因此,我在教學中逐步教給學生正確學法,先扶后放,嘗試讓學生做小老師,讓他們自覺思考、自己說話、自主地學。
2.鼓勵學生自創識字方法。學生稟賦不同,一堂課下來,對生字詞有的讀過或抄過一遍便能很好地記住了,而有的則需反復練習才能加深記憶。因此,對于學生自創的獨特的識字方法,教師要多加鼓勵,有時即使學生編得和想得不夠好、不夠完整或者不夠正確,也要鼓勵他們獨特的思維,同時,及時對他們的方法給予指導和幫助。比如鞏固記憶,我時常提醒學生抄寫生字時第一遍可以讀著抄,第二遍則可以默寫,然后檢查一下正誤再默寫第三遍。實踐證明,許多原來死抄的學生改用這種方法后,默寫字詞時的準確率提高了許多。
3.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學校舉辦的“識字大王比賽”、“故事大王比賽”、“美文誦讀比賽”等活動,都給學生提供了體驗成功、展示自我的廣闊舞臺。受此啟發,我曾嘗試讓學生一天識一個字,當一回小老師,把自己認識的生字寫在黑板上,教給其他同學,還可以要求說出怎樣記住這個字,誰做得好,誰就是“一字之師”。在學校可以當同學的老師,在家里也可以當小弟、小妹、父母、爺爺、奶奶的老師。在交流中人人為師,既多了一份快樂,又多了一份進取,更多了一份責任。
三、在閱讀中鞏固自主識字效果
1.在閱讀和運用中增加識字量。心理學家認為,6~12歲是人學習書面語言的最佳時期。在這個階段,應該引導學生大量閱讀課外書,學會質疑問難,并且尋找解決方法。學生只有學會如何學習,才真正為未來發展奠定了基礎。教學中,我經常向孩子們推薦具有童趣內容的課外讀物,吸引學生樂意讀,同時教會學生發現生字,學會向別人(同學、老師、家長等)主動問生字,學會借助注音識字和學會文中識字能力,引導、鼓勵學生搞好課外閱讀識字,不斷提高學生獨立識字的自覺性。有時采用編小故事的方法,讓學生自編自寫,由舊知生出新知,在運用中鞏固,擴大識字量,讓學生充分體驗學習識字的愉悅、輕松。
2.在共同學習中以讀促識。輕松閱讀識字課的學力培養要注意閱讀識字的拓展性原則。教學中,我注重通過學生家長做好其他家長的工作,指導家長參與學生課外閱讀識字活動中。首先請學生自讀嘗試,讓他們自主閱讀材料,標出不識的字。學生同桌(或小組)進行讀識教學活動,鼓勵學生互教互學,可做一些簡單標記。接著由我或家長進行范讀,進一步定準生字、難字的字音。這里必須注意范讀課文的語速要慢,讀到難字時語氣要重。學生邊看材料邊做標記,然后借助注音定準字音。最后讓學生自主閱讀材料,看自己學會哪些字,還有哪些字沒學會。我再將學生不認識的字詞帶注音用卡片或投影顯示出來,讓學生讀一讀、記一記。學生在與老師或家長的共同學習中增強讀書識字效果。
3.在反復閱讀中熟記漢字。在小學低段教學中,如果加上課外讀物,學生共需要接觸大約1600個生字。這些字雖然學生不理解,但在以后課本中會陸續出現。當學生再次見到時,就會像見到老朋友一樣,很快在大腦中浮現出來,達到課本識字的要求。教學中,我注重采取多種形式認讀,讓學生在反復閱讀中識別和掌握漢字。首先,通過學生自由讀、同桌試讀、分類齊讀、個體檢查讀等多種形式的練讀鞏固字的讀音。其次,難字詞脫離文章識讀,進一步鞏固字音。教師通過圖片或幻燈片將材料中的生字詞展示出來,檢查學生掌握情況。接著,流利而有感情地讀課文,強化識字。最后,去掉文中標記,要求學生把句子讀流暢,把生字詞的音讀準,有效減少課本識字時間,降低自主識字難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把識字教學變成一種樂趣,贏得學生的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