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光
摘 要: 一個學生要把歷史學好,關鍵不在于死記硬背,而是對歷史學習興趣是否濃厚。作者從教師備課、儀容形象、言語風格、多媒體教學和地方史的運用等方面結合數年教學實踐,談談如何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關鍵詞: 精心備課 教師儀容 語言風格 多媒體教學 地方史
成為歷史教師已經多年了,在教學活動中,我深知一個學生要學好歷史,關鍵不在于死記硬背,而是對歷史學習興趣是否濃厚。下面我結合數年教學經驗,談談如何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第一,教師上課前要充分準備,精心備課。在上每一節課之前,教師應充分研究教材,認真備課,深入研究“課標”和教材,仔細閱讀有關參考書,弄懂教材的思想,結合學習實際情況,確定各章節的教學目的、要求、重點、難點、關鍵點、障礙點及知識的內在聯系等,科學確定教學目的,不斷深入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況、心理特點、知識水平。有了優秀的教案,還要精心設計教學過程,選擇最優教學方法,寫出具體可行的教案,并設計好板書及課堂小結。有了充分準備,課堂自然精彩起來,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自然提高。
第二,教師要注意自己的形象、儀容。那么,教師儀容是否會給學生帶來影響,甚至影響學生上課情緒呢?我曾經見過一些年輕女教師,打扮入時,穿超短裙、露臍裝,試想一下,當老師轉身寫字的時候,身體某些局部就會暴露在學生面前,必然引發一些與課堂不必要的聯想。也有一些年輕男教師上班期間穿短褲、背心、拖鞋,我們經常教育學生不要染發、穿奇裝異服,可現在自己都這樣,還怎么教育學生呢?
教師到底應該穿什么樣的服裝才算得體呢?在日本、韓國教師都有專門的服裝,雖然我們國家目前并沒有規定教師的職業裝,但教師的服裝應該得體、大方。男教師盡量穿一些正規的服裝,如西服、休閑裝等,杜絕穿背心短褲、拖鞋進教室。女教師可以穿西裝等職業裝,如果覺得太古板的話,也可以穿休閑一點的運動裝,這樣顯得陽光又容易親近,杜絕吊帶衫、無袖上衣等“局部暴露”的服飾。
面對儀容整齊、干凈的教師,學生聽課興趣自然會提高。
第三,教師的語言風格應該輕松、活潑、幽默。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或多或少聽過諸如此類的話語:“某某教師上課真沒勁,真想睡覺”,“某教師上課就是照著書本念書,聽起來一點意思都沒有”……那么,教師上課怎樣才能避免死板、生硬呢?
我曾經聽過一個學校的教師上公開課,課題是《祖國統一大業》,在我看來,這節課應該是莊重、嚴肅的,然而課堂上,該教師給學生念詩、唱歌、說笑話,他的話語幽默、詼諧,課堂氣氛很輕松,一堂課下來,學生都覺得很輕松,沒有人打瞌睡、開小差。課后評課時,有的教師批評:“這么嚴肅的課題應該莊重點,這樣上課簡直是在搞個人秀,嘩眾取寵……”
但是,我覺得教師的課講得再好再莊重,學生不愛聽,就是失敗的課,所以,歷史教師課堂上的語言應當盡量避免死板生硬、照本宣科,適當使用幽默、詼諧的語言還是可取的。
第四,歷史教師要與時俱進,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知識水平。隨時了解時事、新聞及相關新名詞、新詞匯。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必須有一桶水。因此,教師自身學識水平的提高是關鍵。只有不斷學習,才能圓滿完成教學任務。教師應當經常博覽群書,從各種書籍、報刊中吸取與教學相關的精華內容,及時了解本學科、本行業的新知識、新情況,做好讀書筆記。
同時,在網絡信息時代,我們還要多關注網絡上的相關信息,諸如“犀利哥”、“有木有”、“杯具”、“奔奔族”、“閃族”等網絡詞語,也可以拿來使用,這樣學生對我的歷史課自然感興趣。
第五,有條件的學校,教師應該多使用多媒體教學,提高學生的興趣。畢竟,老是在教室上課,由教師講課,學生記筆記,時間長了,學生會覺得索然無味。多媒體教學自從九十年代興起以后,發展很快。多媒體教學不僅有大信息量、大容量性的特點,而且直觀性強,圖文聲像并茂,能夠多角度調動學生的情緒、注意力和興趣,同學們上課積極性自然能提高。
不過,有的教師特別是年紀稍大一點的教師,往往不愿意制作課件,覺得做多媒體課件很麻煩,浪費時間。很多學校雖然成立了備課組,但往往形同虛設。我曾經參觀過江蘇省一個非常有名的民辦學校,他們的經驗值得提倡和借鑒:每一個新學期,教研組的幾個教師一起分工,一本教材每一個教師準備三到四節課的多媒體課件,然后大家把做好的課件放在電腦上資源共享,這樣一本書的課件都做好了。以后任何時候,想要上多媒體課的話,對課件做一下簡單修改就可以。總之,在多媒體技術發展迅速的今天,教師應當加緊學習,科學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實現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使之更好地為教育教學服務。
最后,善于運用地方史、鄉土史,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比如,我所在的廬江附近,有湯池新四軍軍部遺址,巢湖有張治中將軍故居、孫立人將軍故居,合肥有淮軍故里,渡江戰役紀念館等,都是很好的實際材料,在課堂上靈活運用,有利于增加學生對歷史學習的興趣。
參考文獻:
[1]張漢林.高中課堂有效教學模式.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顧明遠.師德突出問題典型案例評析.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3]李林.巢湖鄉土教育資源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滲透.課程教育研究,20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