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斌才
初中數學已被公認為是一門基礎性強、知識嚴謹的學科。隨著數學內容的不斷更新、變化,部分學生開始對數學產生害怕心理,進而產生厭學情緒。其中后進生所占比例較大,初二年級尤為明顯。這種狀況直接影響著數學教學質量的大面積提高。學生學習兩極分化的原因和對策,值得我們思考、研究。
一、造成分化的原因
(一)缺乏學習數學興趣和學習意志薄弱是造成分化的主要內在心理因素。
對于初中生來說,學習的積極性主要取決于學習興趣和克服學習困難的毅力。學習數學興趣比較淡薄的學生數學成績就比較差,可見學習成績與學習興趣有著密切聯系。在中小學銜接過程中有的學生適應性強,有的學生適應性弱,表現出學習情感脆弱、意志不夠堅定,在學習中一遇到困難和挫折就退縮,甚至喪失信心,導致學習分化。
(二)掌握知識、技能不夠系統,沒有形成良好的數學認知結構,不能為連續學習提供必要的認知基礎。
與小學數學相比,初中數學內容的邏輯性、系統性更強。表現在教材知識的銜接上,掌握數學知識的技能技巧上,如果學生對前面所學內容達不到規定的要求,不能及時掌握知識、形成技能,就會出現連續學習不能銜接的薄弱環節,跟不上整體學習的進度,導致學習松懈,成績分化。
(三)思維方式和學習方法不適應數學學習。
初二階段是數學學習分化最明顯的階段。而初二學生正處于由直觀形象思維向以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關鍵期,沒有形成比較成熟的抽象邏輯思維方式,而且學生個體差異明顯,有的學生抽象邏輯思維能力發展快些,有的慢些,因此表現出數學學習接受能力的差異。除了年齡特征因素以外,更重要的是教師沒有很好地根據學生的實際和教學要求組織教學活動,指導學生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能力和學習適應性,因而導致成績分化。
(四)德育滲透技法不活,力度不強,渲染效果不佳。
德育在很多數學教師的心目中,總認為是班會課、班主任應盡的職責,在數學教學中極少滲透德育教育。即使滲透,在技法上亦極為粗糙,通常采用“走過場”的形式,根本起不到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作用。
二、逐步減少學習分化的對策
(一)創設生活情境,激發求知欲。
數學情境是含有相關數學知識和數學方法的情境,同時也是數學知識產生的背景,在教學中應多增加一些以生活為背景的情境問題。如在學習“不等式組及其解法”的過程,我創設如下情境:拿出一個事先準備好的平衡的天平,把物體(A)放在天平的左盤中,帶幾個質量都是1g的砝碼,在實驗過程中,發現如果右盤放一個砝碼,則左低右高;如果右盤放兩個砝碼則左高右低。這時教師可以問學生:“你能猜測物體(A)的質量m(g)的取值范圍嗎?”一下子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然后再學習不等式組的解,將會變得輕而易舉。
(二)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動力,學生如果能在學習數學中產生興趣,就會形成較強的求知欲,就能積極主動地學習。因此,教師要舍得花時間,鉆研教材教法,在備課、授課上狠下工夫,努力創造學習的氣氛,想方設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學習的起始階段留下深刻的印象,產生濃厚的興趣。如我在教學第一章中“有理數的加法”時,讓學生自己走上講臺表演,同時提醒學生最終的方向和位置與規定的符號和絕對值之間的關系,從而讓他們產生學習興趣。當然,培養學生學習數學興趣途徑很多,我們要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并讓其體驗到成功的愉悅,發揮趣味數學的作用,同時提高教師自身的教學藝術,等等。
(三)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
后進生學數學能力較差,主要表現在對基本技能的理解、掌握和應用上。只有在鞏固基礎知識和掌握基本技能的前提下,才能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因此,要加強對舊知識的復習和基本技能的訓練,起點要低;通過基礎知識的訓練,讓學生對已學的知識進行鞏固和提高,使他們具備學習新知識所必需的基本能力,從而對新知識的學習和掌握起到促進作用。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一方面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正確的數學學習觀念,另一方面要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學法指導和學習心理輔導。
(四)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初中生對某一學科的學習興趣與學習情感密不可分,常常因為不喜歡某科任課老師而放棄該科的學習,所以要充分發揮教師在教學中的人格魅力,因為教師的語言表達、儀表、板書等都可以無形中給學生美的感染,從而陶冶學生的情操。
(五)強化學生的薄弱意志,增強自信力,形成你追我趕的競爭勢頭。
成功感是人們順利完成一項工作的重要因素。學習也是如此。教師必須按照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梯級式布置教學任務,讓學生順利完成本梯級的學習任務,此時教師應進一步改革考查的方法,讓學生得到滿意的分數,培養學生的自信心。達標后,學生的能力得到了發展和提高,基礎亦得到鞏固。這樣,教師可繼續引導他們向上一級臺階過渡,通過幫助他們消除怕學、厭學情緒,讓他們感到自己只要“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成功感。
總之,解決初中數學學習分化的問題是永久性的研究課題。關鍵是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從實際出發,具體問題作具體分析,善于觀察,總結歸納,探究其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做到關愛后進生,減少兩極分化,盡量縮小學生之間的差距。
參考文獻:
[1]田學鋒.初中數學學習中兩極分化的成因及控制對策.新課程(中學),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