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穎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明確指出:“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000年,原教育部長陳至立在“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工作會議”上發表講話,提出“要努力推進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教學的整合”,第一次從政府角度提出了“整合”的概念。而數學是抽象性和邏輯性很強的一門學科。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適時恰當地應用信息技術,不僅能發揮其優勢與特長,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拓展知識面,而且能提高教育教學效率。因此將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有效整合,意義重大。
一、整合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烏申斯基說:“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將扼殺學生探究真理的愿望。”小學生天生具有好奇心強,求知欲強烈,容易被新奇的事物吸引的特點,這就要求教師先在學生面前揭示出一種新的東西,激發起他們的驚奇感。這種情感越能抓住學生的心,他們就越迫切地想要知道、思考和理解。這就需要我們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善于用新穎的教學方法引起他們對學習內容的新鮮感,從而全神貫注、興趣盎然地投入學習。
如在《簡單統計》的教學中,利用“最喜歡的動畫片”這一生活實例,貫穿整節課的始終,實現從單式統計圖到復式統計圖的過渡。小學生都喜歡看動畫片,但每個人對動畫片類型的喜好程度是不同的。教師可利用其個性差異,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學生通過分組調查的方法收集同學和老師的數據,整理后形成對復式統計圖模型的主動建構,在此基礎上分析統計圖形的現實意義。
又如:在教學百分數、分數和小數互化時,可制作一個多媒體課件,其購物情景為:星期六,王強、趙偉和陳兵三名同學帶著同樣多的錢到不同的超市買一種質量、形狀完全一樣的鋼筆,王強花了這筆錢的30%,趙偉花了這筆錢的4/7,陳兵花了這筆錢的0.3倍。他們誰花的錢多,誰花的錢少?
生動有趣的CAI課件,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很快就開始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有的利用學過的小數比較,有的利用分數比較,還有的利用百分數比較。這樣不用老師講解,學生自己就已經實現百分數、分數和小數的互相轉化,從而總結出轉化的方法,充分享受到學習的樂趣。
二、整合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探索精神
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課程的整合,改變了以往學習過程中忽視學生主動性、能動性、積極性的以“教”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轉變為一種讓學生自主探索、學生間合作交流、實踐操作的教學方式。
如在教學《圓的面積》時,可以通過信息技術的展示,讓學生領會推導面積公式的方法和“變不規則為規則”、“平移”、“拼湊”等思想,當把圓平均分成16份后,學生拼出的圖形各不相同,從而探索推導出計算圓面積相同的公式的多種方法。教師把權力下放,通過觀察、討論、操作等一列活動,學生圓滿地完成學習任務,這極利于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和學習能力的提高。
三、整合有利于增大課堂信息容量
傳統教學以教材、教參、黑板、粉筆為主,隨著信息技術的引入,其呈現方式不必考慮板書和板書時間,這樣,一堂課的信息容量增大。特別是在一些需要較多的板書文字和作圖的課上,教師將預先制作的CAI課件存儲在電腦上,上課時根據需要播放所需的文字;還可以利用計算機高速處理信息的特點,在課堂上快速、準確地進行作圖,從而豐富教學內容,為課堂增加知識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如在教學“年月日”時,可以讓學生通過網絡查找相關信息,有些學生知道地球自轉一圈就是一天,圍繞太陽轉一圈是一年,也知道有關平年和閏年的知識,這樣學生在網絡上就能學習到更多的課外知識。
四、整合有利于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在小學數學重難點處教學時,恰當運用信息技術顯得尤為必要。教學內容中的“難點”之所以會成為難點,是因為這些知識點太抽象,學生學起來困難,理解有障礙。運用信息技術則能化難為易,使難點分解成圖像、圖形,由抽象變為直觀,事倍功半,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如教學“求陰影面積”時,學生的空間想象力較弱,可以利用計算機多媒體教學。多媒體動畫及實際演示在屏幕上一目了然,學生既掌握重點又突破難點。
又如在教學“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識”時,首先讓學生初步掌握長方形的特征,用計算機的閃動功能突出長方形有四條邊,對邊相等,四個角都是直角。然后通過動畫演示,將長方形的長逐漸縮短到和寬相等時,長方形就變成一個正方形,從而推導出正方形的特征。再通過觀察,得出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的結論。
五、整合有利于及時反饋教學效果
在傳統教學中,教學效果往往要通過批改學生作業或測驗才能了解到,教師與學生反饋的信息都相對滯后,而信息技術的“當堂反饋,及時補救”功能,解決傳統教學不能解決的問題。
如利用計算機的測試功能,可當堂對本課的全部知識點進行檢測,并按順序調出檢測題,選擇答案,便于及時糾錯與補救,不讓錯誤在頭腦里“過夜”,老師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便于安排對“差生”的補救措施。
總之,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的有機整合,應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原則,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激發求知欲,提高數學學習興趣,從中體會到創造性學習數學所帶來的樂趣。如何將兩者更好地整合起來,發揮最佳效益,還需要我們今后更深入地研究與探討。
參考文獻:
[1]邸靜.對小學數學與信息技術整合的一些思考[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7a682b0100nadu.html.
[2]劉波.淺談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的融合[EB/OL].http://www.fyeedu.net/info/127377-1.htm.
[3]楊琳.淺談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的整合[EB/OL].http://www.lyedu.com.cn/jiaoyan/dianhuajiaoyu/200710/20071023090301.html.
[4]現代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中的應用[EB/OL].http://web.5ykj.com/shu/40882.htm.
[5]黃偉強.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課程整合的探析[EB/OL].http://www.yxedu.net/show.aspx?id=17700&cid=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