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天賜

摘 要: 課堂教學既是學生學習英語的基本途徑,又是學生進行英語互動交流的主渠道。只有真正提高課堂教學過程中師生間、生生間互動交流的有效性,才能把教學目標落到實處,使學生的英語知識和英語交際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關鍵詞: 英語課堂 互動教學 能力提高
互動式教學是指把教學活動看做是師生之間進行的一種真誠、和諧的交往、溝通,把教學過程看做是動態發展著的教與學統一的活動過程。在這一過程中,通過優化教學互動的方式,即通過調節師生關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諧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學習個體與教學中介的互動,強化人與社會環境的相互影響,以產生教學共振,達到強化教學效果的一種教學模式。因此,增進課堂教學的有效互動,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教學質量有很大促進作用,這是英語課堂教學活動中的最高境界。如何才能實現這一有效互動呢?
一、構建融洽的師生關系,提升學生參與課堂互動的自信心
羅杰斯說:“成功的教育依賴于一種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于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氛圍?!痹谟⒄Z課堂教學過程中,營造輕松和諧的課堂互動氛圍,可以讓學生產生良好的心理效應,使學生處于積極的情感狀態,使學生主動而愉快地學習,融洽的師生關系有助于營造和諧的課堂互動氛圍。因此,構建融洽的師生關系,對于提高課堂師生、生生互動學習,強化學生參與課堂互動的自信心,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經常做足課前“攻心課”。
1.做學生的貼心人是實現課堂互動的前提和基礎
“親其師,信其道”。感情投資是最廉價、回報最大的投資方式。如何讓自己成為最受學生歡迎的教師大有學問。常聽說個別教師抱怨自己對學生付出太多,卻得不到學生的認可,而有的教師從不需要抱怨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生卻偏偏喜歡自己的學科。這種情況的出現,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其實,學生喜歡某位老師的課,起決定作用的并不是教師的知識或口才,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講課態度,特別是面部表情和聲音語調。當學生覺得教師很貼心,很理解自己,跟自己挺“知音”的時候,學生喜歡該教師的課便是水到渠成的事。這方面需要教師在主觀上作積極努力,平時多關心學生學習,多了解他們的心理特點,多體諒他們學習英語的難處,善于換位思考,尊重不同學生的個性思想,面帶笑容地融入學生群體之中,并善于抓住時機“潤物細無聲”地激勵他們,幫助他們不斷成長。
2.多鼓勵少批評是實現課堂互動的有力保障
初中階段的學生,特別是農村初中學生,英語水平參差不齊。英語課堂互動能否有效開展,決定因素不在于“金字塔頂”的學生,而是大部分處于“塔基”水平的學生,如何調動這些學生主動學習英語,積極參與互動才是關鍵所在。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努力尋找他們的閃光點加以鼓勵,幫助他們樹立信心;對于作業中出現較多錯誤,不是簡單地用紅筆打“×”一概否定,而是把正確的部分標出來,寫上“good point”或“good sentence”之類的表揚話;在課堂上,不要急于指出學生表達上的錯誤,不要試圖采取批評學生錯誤的方式展示教師的才學。學生的自尊心就像含羞草一樣,是經不起尖銳和粗野的蹂躪的。細心呵護學生自尊心的最好方法就是要多鼓勵少批評,他們會把教師的表揚看成是對自己的關注、尊重和重視。一旦學生覺得教師賞識自己,將會信心大增,迸發出極大的學習熱情,激發繼續向上的動力。
師生間的這種融洽關系,可使學生感覺到課堂氣氛輕松,其參與課堂互動的積極性會被激發并主動配合老師的課堂教學,從而使課堂互動教學得到良好開展。
二、挖掘教材趣味因素,有效開展課堂互動教學
興趣是激發學生積極主動探索知識的內部動力,是學生積極認識事物,積極參與活動的一種心理傾向,興趣越濃,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會越高,掌握知識就越快。因此,要使英語課堂互動教學真正、有效地得到開展,教師在課前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認真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作為激活學生參與課堂互動的“藥引”,“誘導”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興趣,學生一旦對所學內容感興趣,就會樂于接受它,主動鉆研它。
在教學初一年上冊Unit3,Topic2,Section A時,我提前操練“My mother/father is a/an...,she/he works in/on a...”,然后要求學生向同學介紹自己父母親的職業和工作場所。由于教學內容與學生自身信息關聯極大,他們的學習興趣立即被激發起來,涉及所需職業的單詞,咨詢量讓老師都忙不過來。介紹完畢后,我再讓學生進行倆倆問答操練(What does your mother/father do?Where does she/he work?),因為涉及學生個人隱私(學生往往對同學的隱私有著極大的興趣),對話過程中往往會因為個別同學的“弄虛作假”被拆穿而收到意料之外的精彩。此時,課堂上師生、生生互動真正得到有效開展。
三、開展小組化合作活動,強化學生參與互動的有效性
英語新課標要求學生“積極合作、主動請教”。在英語教學中采取小組合作方式,不僅能促進學生之間的溝通協作,還能為學生開放自主的學習活動搭建重要舞臺。在合作學習的教學實踐中,課堂成為師生合作互動的“學習共同體”,在這個共同體內,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發現、思考,并提出問題,然后通過師生間、生生間的對話,分享彼此經驗、知識和情感。這種師生共同參與的交流互動方式,強化了學生參與互動的有效性。
在教學七年級上冊Unit3,Topic3,SectionB時,我讓學生進行組內成員三餐飲食現場調查,調查匯總后進行交流匯報。
學生組內調查時,我明確要求他們用英語詢問同學:What do you usually have for breakfast/lunch/dinner?并進行即時記錄,口語問答與書面記錄同時進行。調查過程中,我充當各個小組的特邀嘉賓,回答他們的詢問,指導他們如何填寫表格,怎樣撰寫匯報材料,句子語法上的不足一一給予解釋和說明。這樣,生生間、師生間的互動合作與交流在小組成員間的調查過程中得到充分、有效的開展,課堂學習氛圍既濃厚又高效,學生參與互動的有效性真正得到強化。
四、適當的深化課堂,培養學生的互動交際能力
語言只有在應用中才能體現出它的價值,尤其是當今社會,英語已經成為對外交往的重要工具,要切實的學好并掌握英語,教師必須有意識地深化課堂,督促學生平時用英語進行互動交流。如在教學初二年上冊Unit 3和Unit 4時,可以讓學生以My Hobby和How to Protect the Animals and Plants為題進行演講。此外,還可以經常組織學生在課堂上分組,進行One-minute Dialogues比賽和Plays比賽等。每次課堂競賽活動,都要進行過程性評價,即登記表現的量化得分,并請其他非表演學生點評比賽的優缺點。這樣,既可以提高表演者的表演質量,又可以提高傾聽者的參與熱情,極大地加強課堂有效互動,建構課堂,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譯等技能,提高課堂教學實效。通過各種實踐活動,可以提高學生對英語的感性認識,從而更好地記憶、思考、應用。這種語言應用性學習和生生的互動交流,既體現了英語的語言交際功能,多了幾分真實與親切,同時增加了同學之間的交流機會,培養了學生的互動交際能力。
目前,課堂教學仍然是學生學習英語的基本途徑,是鍛煉和提高學生多種能力及形成一定思維觀念的主要渠道,更是學生進行英語互動交流的最重要途徑。因此,只有真正提高課堂師生間、生生間互動交流的有效性,才能將教學目標落到實處,真正使學生的英語知識和英語交際能力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徐卿.淺談英語教學課堂上的互動[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8,(3).
[2]張思中.張思中新課程背景下的英語課堂模式.外語教學法.
[3]袁謙.英語課堂教學中的互動策略[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2012,(3).
[4]呂秀蓉.淺談英語教學模式[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