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澤龍
“當老師不當班主任,就等于沒當老師”,這是我剛參加工作時常聽同事談論的話題。因為年輕的緣故,校領導多次談話讓我當班主任,所以初為人師的我,就這樣被懵懵懂懂地推上了班主任工作的舞臺。
“初生牛犢不怕虎”。我以滿腔激情走上講臺,并信誓旦旦地投入到班主任班級管理工作中。第一次接觸學生管理工作,面對不良的學風和混亂的班風,我束手無策,向同事請教,眾多的說法是:“管理班級一定要嚴,一開始就要把學生鎮住,不然后面學生就難管理了。”我通過觀察發現,學校的多數老師基本上崇尚傳統的“教鞭”文化,“好話不如三鞭桿”、“棍棒之下出學子”是班主任們普遍遵循的管理信條。所以一開始,我深受老師們教育方式的渲染,年輕氣盛的我學會以苛責的手段處理學生問題。為了樹立自己的威信,我擺出一副專橫能耐的姿態;積極響應學校“勤跟嚴管”的號召,這更縱容我,嚴懲學生竟然成了我管理班級的家常便飯,“傲慢自信”的我還經常沾沾自喜地嘲笑別人不會管理班級,把嚴厲批評學生和體罰學生當“秘方”一樣給同事炫耀和推介。
一、一次難忘的經歷——急需調整管理思維
兩年前的一件事,徹底改變了我的班主任管理觀。當時,看似風平浪靜的班級管理背后其實暗流涌動,班上的楊有祥同學是本班的前三名學生,我一直很器重,但時不時有學生向我反映他經常不打掃衛生、動不動和同學因為一些小事吵架、有隨意拿別人東西的不良習慣。關于楊有祥的問題,我多次找他談話并批評了他的行為,結果他不僅沒有改變錯誤,而且變本加厲地當著學生的面和我作對,這讓我很生氣,不知道該怎么辦才好?一天早讀,我發現楊有祥和同桌玩溜溜球,我決定借此懲戒一下他。我把他叫到辦公室,批評他的貪玩,他態度很不好,我沖動地用PVC管子在他腿上抽了幾下,結果第二天楊有祥家長很生氣地找校長和我理論,要求我領孩子到醫院檢查并賠償醫藥費。這時我才意識到由于自己的莽撞和沖動,給自己惹下了不必要的麻煩,把楊有祥的腿打得有些青腫,醫院檢查為皮肉輕傷,我誠懇地給家長賠禮道歉并賠償400元醫藥費。
事后校長找我談話:“小馬老師,已經有學生和家長多次向學校反映,你的管理方式有些粗暴,過于嚴厲,學生沒有自由的空間和民主的氛圍,學生沒有被充分地尊重,你要好好反思自己,總結經驗教訓,不能簡單粗暴地處理學生問題,一定要改變班級管理方式。”
二、痛定思痛——班主任工作要將“心”融入
經過楊有祥同學這個事件的洗禮,讓我徹底放下傲慢專橫的態度,我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開始在失落中尋覓管理的渡口,路在何方?時間一直延續到2014年3月,那是一個值得緬懷的日子,在校長的多次開導和勸誡之間,我逐漸開始走出灰色的歲月,我的班主任生涯掀開新的一頁。
在多位老師的建議之下,我到學校圖書館借了四本關于班主任管理的書籍,分別是耿書麗主編的《班主任能力修養》、紀微主編的《做全能班主任——班主任實用案例匯編》、侯毅主編的《班主任兵法與運用》和《新時期班主任工作的認知》,我花了大概四個月的時間,開始認真閱讀、學習班主任管理藝術和班級管理技巧,我相信經過努力,我會走出困境,成為一位優秀的班主任。
通過學習和請教,我開始逐漸改變心態,面帶微笑地與學生打招呼和問候,敞開心扉地和學生交流,快樂地教書,穩健有度地做班主任。面對班級管理中的困難,我開始思考用智慧的頭腦攻克班級管理的一個個難題,終究讓我得到以下幾點啟示。
(一)嘗試做一個善于用心的“懶”班主任
走進學生,多傾聽學生的心聲,給學生一定的自由空間和民主的權利,嘗試做“懶”班主任,學會放手,自由地、盡情地學習和生活,不能事無巨細地進行“保姆”式管理。當然,放手并不是不管,而是讓班干部發揮作用,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學會自主學習和管理,自主召開每日一次的主題班會,自查自糾,自己當家做主,及時發現并解決問題,為學生創造展示才能的機會,讓他們樹立主人翁意識。班主任要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做學生的表率,努力提高自己駕馭全局和掌握班級動態的能力。
(二)批評學生要講究方法技巧
當班主任要沉住氣,遇事要鎮定,努力消除沖動的情緒,多體諒學生,多鼓勵學生,少責備學生,因為學生要正確引導,以適當降低對學生的過多要求和期望值。反之,不僅不會解決問題,反而會給自己帶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用一顆真誠的心感化和接觸學生,善于與學生溝通,用心培養學生對班級情感的認同,就會發現有很多意外的驚喜——授人玫瑰,手留余香。
(三)積極開展有意義的班級活動
通過每日一次的小主題班會活動,讓學生自查自糾當天的學習、衛生、紀律、安全等問題,讓學生學會自主管理;通過班級文化建設活動,調動學生的創作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審美觀和設計能力;通過組織學生參加興趣小組,培養學生健康的情操,讓學生的德、智、體、美、勞等全面發展;通過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體育運動競賽,增強班級凝聚力和學生熱愛班集體的榮譽感,努力打造優秀班集體。
(四)家校合力共同教育
通過打電話、發短信、QQ、微信等現代化通訊工具,溝通、家訪、面談等和家長聯系,了解學生的生活和學習習慣,掌握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并把學生在校的表現及時向家長匯報。再根據學生的個性差異,因材施教,轉變一些不合理的教育方式,把家校合作教育結合起來,達成共識,只有這樣才會使許多看似難以處理的教育難題迎刃而解,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和學習。
經過一段時間的磨煉和嘗試,我在開展班主任工作中逐漸走向成熟,昔日受挫時的忐忑和彷徨逐漸退卻,取而代之的是現在的自信和穩健,使我終于走上正確的班級管理道路。上下而求索,創新且用心,相信在以后的教育生涯中,班主任工作將給我帶來更多意外的驚喜和激動,我將恬淡地享受這生命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