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杰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聚焦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對于堅持依法治校、加強大學治理具有重要指導意義。大學,作為特殊的社會組織和學術共同體,必須形成持續激發師生創新活力的環境和文化。這決定了堅持依法治校、加強大學治理的中心環節是構建以人為本的制度激勵機制。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高等教育快速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由于起步晚、底子薄、基礎差,辦學水平與世界一流大學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尚不能滿足建設創新型國家的迫切需要。我國大學,要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創新引擎和動力源泉,必須在治理方式上實現深刻變革。破解發展中的難題,關鍵在于通過以人為本的制度激勵,不斷提升我國大學的治理水平,探索建立現代大學依法治理的制度體系。
從政府與大學的關系看,我國大學的治理結構有待進一步優化。政府應充分尊重高等教育發展規律,充分尊重大學辦學自主權,切實減少行政干預。政府對大學的管理應基于法治思維,強調信任授權,強化自律機制和社會監督,通過制度激勵所形成的目標管理、政策約束和內生驅動來實現。基于法治思維和制度激勵,形成政府與大學之間的良性互動關系,有利于充分激發大學的內生活力和創造力,是實現大學治理體系變革的根本。
從大學內部治理結構看,與時代發展要求相適應的現代大學制度體系還沒有完全建立。問題突出表現在部分領域和環節制度缺失、制度滯后、制度失靈、制度多變等。這些問題是在我國高等教育快速發展中暴露出來的,是發展中的問題。解決這些問題,根本在于強化制度激勵,不斷提升大學內部依法治理的科學性和有效性,讓制度充滿正面激勵力量,而不是一廂情愿的強制性要求;讓制度以人為本、環環緊扣、相得益彰,而不是彼此抵消、相互羈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