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正明

近年來,黃岡職業技術學院立足現代應用人才培養,不斷深化專業教學改革,積極構建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取得良好的效果,逐步探索出了一條符合高職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特色道路。
打造高職教育品牌
學院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研用結合發展道路”的辦學方針,堅持“用老區精神辦好高職教育,辦好高職教育服務老區經濟”的辦學思想,堅持“立足黃岡市,對接大武漢,面向大別山,培養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一線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促進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辦學定位,堅持“改革創新、科學發展、提升內涵、創建示范、特色強校、服務至上”的辦學理念和“樹品牌、創特色、建示范”的辦學戰略。
與此同時,學院不斷加強與國外高校、行業組織建立合作關系,進行職業教育交流、合作辦學、師資派遣、留學生培訓;加強與黔南民族職院等14所中西部高職院校、中職學院建立對口支援和交流合作關系。
目標定位清晰,課程體系健全
學院生物技術系針對高職課程體系建設存在的突出問題,積極借鑒國內外高職教育的成功經驗,從現代高職教育特點入手,從培養學生動手能力著眼,以生物技術及應用相關專業為切入點,大膽進行教學實踐探索,建立了職教實踐課程體系,在專業教學改革方面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學院針對生物技術類專業中存在的人才培養目標不明確、課程體系不健全、缺乏自身特點、難以適應現代高職教育要求的實際情況,組織部分教師和學生深入人才市場、深入企業和生產第一線人才市場,對生物技術專業高技能人才需求狀況開展細致調查,進一步了解掌握生產實踐過程中對生物技術專業高技能技術人才的人文、理論素質和技能的要求。
在此基礎上,學院結合現代高職教學特點,制定了高職生物技術及應用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進一步明確了高職院校生物技術專業的發展方向和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根據目標定位,確定了生物技術專業高職畢業生人文、理論素質和技能的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調整充實了現行的課程教學體系,尤其是在組織培養技術、食用菌栽培技術、微生物發酵技術、新型植物栽培和現代農業技術等應用生物技術方面,使課程教學更加適應生物技術專業職業崗位能力的要求。
重構課程體系,實現立體教學
學院生物工程系針對高職類生物技術專業課程設置缺乏科學性、合理性,尤其是模仿本科院校相關專業課程設置、課程設置目標不明確、實踐技能不突出的現狀,結合現有的教學環境和教學條件,汲取教學實踐中的經驗和教訓,積極開展生物技術專業實踐課程體系的研究和探索,將實踐課程體系獨立出來,讓理論教學從傳統的“主角”位置退屬為“配角”,逐步摸索出一套適合生物技術專業特點的實踐課程,研制出版了一系列專業技術教材,重構了高職生物技術及應用課程體系。
近年來,生物技術系教師共承擔院級科研項目21項、省級科研項目11項、國家級科研項目11項,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論文300多篇。在課程教材設計中,能夠為教師提供電子課件、案例庫、習題庫、模擬試題庫,為教師和學生開放專題討論網絡空間,實現更大范圍的互動教學,即時解決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案例教學緊密結合本地人才的需求實際,保證有更強的實用性,實現課程教學的立體化。
例如,學院自主開發的《生化技術》《發酵技術》《植物組織培養》《基因工程技術》等教材成為全國高職高專的規劃教材,《微生物及應用》《有機化學及實用技術》等一批教材作為湖北省高職“十一五”規劃教材,《應用微生物》《植物組織培養》兩門課程被確定為省級精品課程。
堅持行動導向,融入工作過程
學院生物技術系在教學改革中,針對生物技術職業特點,按照“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產學結合”的高職辦學指導思想,堅持行動導向,基于工作過程構建了教學課程體系,充分體現了教學觀念的創新、課程設計的創新、教材體系的創新、教學模式的創新及考核方法的創新。
在課程設計中,學院教師采用工作過程導向設計編寫模式,打破原有的學科體系,考慮社會需求、知識體系和個性發展的相關因素,針對每一個工作過程環節來設計相關的課程內容,將工作環境與學習環境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實現實踐技能與理論知識的整合,實現課程設計職業化、職業設計工作化、工作設計過程化、過程設計具體化、具體設計科學化。在教學觀念上,樹立“行動導向”教學觀,授課教師樹立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一體化和教、學、做一體化的思想,堅持在做中學、在做中教,實現教學做合一。
在教學模式上,學院鼓勵教學團隊大膽創新、大膽實踐,實現五個方面的轉變,即變教師主動講授為組織指導咨詢,變學生被動聽講為主動學習,變理論指導實踐為實踐上升理論,變傳統課堂教學為營造工作氛圍,變理論實踐分離為兩者完美融合。在考核方法創新上,要求變結果性考核為過程化考核、變知識性考核為能力化考核、變統一性考核為個性化考核。
結合專業特點,注重實踐應用
為加強實踐教學、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學院面向區域經濟發展,圍繞市場需求,結合專業特點,注重實踐應用,逐步深化對生物技術及應用專業的教學研究,創新了高職生物技術及應用專業的課程體系、教材體系、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
同時,學院積極推行校企合作、產教研結合模式,形成了學院、院系和專業三個層面、政行企校多方聯合的“三層合作、四方共建、互利多贏”的辦學體制,形成了校企合作長效機制,建設了生物技術及應用實驗室、生物制藥實驗室、植物組織培養實驗室等27個專業實驗室,與武漢、北京、廣州等地多家企業合作建設了25個實驗實訓基地,建有中央財政支持的國家級生物技術應用園藝專業方向實訓基地、畜牧試驗場、農業行業特有工種職業技能鑒定站等,實現了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一方面提高了學院生物技術及應用專業教師的教學研究能力和教學實踐能力;另一方面大大提升了湖北省高職生物技術及應用專業學生的職業能力。
2008年10月31日至11月1日,在杭州舉行的全國首屆高職院校生物技術技能大賽中,學院榮獲團體一等獎和兩個單項一等獎。學院畢業生連續多年就業率超過98%,其中生物技術類專業畢業生尤其受到社會的廣泛歡迎,畢業生供不應求,畢業生滿意率達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