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小紅
摘 要: 考試中對英譯漢考查的分值沒有在卷面上直接體現出來,很多老師忽略了英譯漢的重要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普遍反映一個問題:看得懂單詞,但不理解句子的意思。這讓作者想到學生的翻譯能力及教學中翻譯教學的重要性。
關鍵詞: 高中英語 翻譯誤區 翻譯技巧
很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總對我說這樣一句話:“老師,我看得懂單詞,但不理解句子的意思?!边@樣的話讓我在教學過程中產生了一個問題,中學教科書里提到的聽、說、讀、寫夠嗎?符合新課程下英語教學的所有需求嗎?學生看不懂,直接原因是無法將英語轉化成他們思維里的文字,也就是翻譯的問題。高中教學用書里明確指出教師教學過程中的指導方針——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同時在教科書的每單元里都做了相應的配套分布,如:Listening(聽),pre-reading,reading,comprehension(讀),speaking(說),writing(寫)。考試中對英譯漢考查的分值沒有在卷面上直接體現出來,所以很多老師忽略了英譯漢的重要性。
翻譯是學習外語的重要手段之一,是運用一種語言把另一種語言所表達的思維內容準確而完整表達出來的語言活動。雖然翻譯課程只在大學開設,但翻譯在高中無處不在。
一、翻譯教學的必要性
1.教育部于2003年4頒布的《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在7級、8級、9級的語言技能要求中指出:“能做簡單書面翻譯?!薄澳茏鲆话愕纳罘g。”“能做一般性口頭翻譯?!啊蹦茏龇菍I性筆頭翻譯。”
2.學生大量的閱讀過程其實就是大量的翻譯過程。從小在漢語環境里成長,學生已經養成了漢語思維的習慣,學習英語不是在語言熏陶下耳濡目染,而是把它作為一門學科來學習。在語言環境缺失的情況下,學生大多靠翻譯完成理解。中英文化、思維方式的不同導致表達上的不同,使學生理解英語文章困難重重。
二、當前學生翻譯的誤區
學生在翻譯過程中最大的誤區就是他們認為英語等于中文。英語在用詞、語法和邏輯等方面和中文有很大不同,但學生在閱讀英語文章時,習慣性地依次逐詞死譯、硬譯,文理不通、邏輯不清,尤其在遇到長難句時,無分析、無轉化,造成用中文思維理解英語內容的混亂,就形成了開篇提到的學生看懂單詞卻無法理解句子或文章內容的問題。
三、學生在翻譯中的常用技能
翻譯要達到良好效果,保持作者的原意,必須對英漢兩種語言進行對比,找出各自特點。
1.了解詞義,尋找差異。
(1)一詞多義。和中文一樣,英語的單詞也存在一詞多義。例如:China這個單詞,大寫時翻譯成中國,小寫時是瓷器的意思。
(2)一詞多性。當第一眼看到present一詞時,腦海中出現的是“禮物”的意思,但隨著對詞性的了解,它的多重用法呈現在眼前:present adj.現在的;目前的;出席的,如:the present situation(目前情形),the representatives present(出席的代表);present v.呈現、頒發。了解詞性是學習英語的關鍵,否則將會失之毫厘,謬以千里。
(3)單詞因所跟的形式而意思完全不同。例如:Mean v.mean to do sth (打算做某事),mean doing sth(意味做某事),I mean that(我的意思是……);和不同的介詞或副詞構成的詞組意思截然不同:die of/from,因……而亡,die off一個個相繼死亡,die out滅絕,die down火等漸息,平息,die away聲音或光慢慢變弱,消失。
(4)單詞隨著詞性的變化,形式也起了相應的變化。如:marry v.-married adj.-marriage n。
(5)不同單詞有相似的意思。如:wound(刀傷,劍傷),hurt(肉體、精神傷害),harm(心靈、健康傷害),injure(身體創傷)。
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必須認真區分,才能減少詞義的差別導致的翻譯錯誤。
2.了解句式,轉換思維。
(1)定語從句的翻譯
一篇文章不可能都由簡單句組成,其中最常見的復合句是定語從句。在中文中,定語無論多長,都置于名詞前,而英語定語從句后置于名詞,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沒有先推敲句式而是依然逐詞翻譯,以致翻譯的結果和中文有較大差異。
①限制性定語從句通常前置翻譯。如:I accidently met a good friend who I hadn’t seen each other for about ten years this morning in the market.今天上午在市場里我偶遇了二十多年未見的老朋友。
②非限制性定語從句通常后置翻譯。如:This movie,which I have read several times,is really moving.這部電影很感動,我已經看過好幾遍了。
(2)狀語從句的翻譯
狀語從句中也存在類似的問題。在英語中,狀語從句的翻譯通常情況是從連詞開始翻譯,先從句后主句,這種翻譯結果比較接近中文的邏輯。如:(2012陜西高考)I don’t believe we’ve met before,although I must say you do look familiar.雖然我敢肯定地說你確實看起來面熟,但我相信我們以前沒見過面。但也有先從主句翻譯的狀語從句。
①where引導的地點狀語從句。
Please put your books where they were.請把書放在原來的地方。
②當when作“正在此時”時。
Be doing when .../be about to do when .../be on the point of doing sth when/had done when ...
They were about to leave when it began to leave.他們正要離開,正在此時開始下雨了。
③scarcely/hardly/rarely ... when,no sooner ... than,一……就。
Scarcely had I sat down when he stepped in.我一坐下來,他就進來了。
④當unless譯為“除非”,“如果……不”時,中文代入意義不同,翻譯順序必須相應調整。
(2014湖南高考卷)26.You will never gain success ?搖?搖?搖?搖 you are fully devoted to your work.A.because B.when C.after D.unless
你將不會獲得成功除非你全身心投入工作。/如果你不全身心投入工作,你將不會獲得成功。
⑤so that,in order that,for fear that當作為目的狀語的時候,必須前置分句。
He pushed open the door gently and stole out of the room for fear that he should awake her.為了不驚醒她,他輕輕推開房門,悄悄地溜了出去。
⑥譯成表“目的”時,應該后置分句。
The murderer ran away as fast as he could so that he might not be caught red-handed.兇手盡快地跑開,以免被人當場抓住。
(3)拋開固定思維,尋找真正主語
盡管高中學生對英語句式有了很多的積累,但學生見到it開頭的句子,會習慣性地翻譯成“它”?!癷t”為主語的句子,大概有三類。
①指代時間、距離、日期、天氣,或上文提到的單數名詞或不可數名詞等。
As we all know,it is chilly outside today.(“it”翻譯成“天氣”)
②形式主語的句式,it必須由真正主語取代。
It is my honor to be here to give you a speech.在這兒給大家做演講是我的榮幸。
③強調句,it通常不翻譯。
(2014福建高考)It was the culture,rather than the language that made it hard for him to adapt to the new environment abroad.讓他很難適應國外新環境的是文化,而不是語言。
(4)被動句子的巧妙翻譯
①被動語態的句式在翻譯過程中并不是非得用上“被、受”兩個字。
The project was started almost one year ago.工程開始于一年以前。
His paper hasn’t been handed in yet.他的論文還沒有上交。
②主動翻譯。
It is considered that honesty comes first.我們認為誠信第一。
翻譯和聽、說、讀、寫一樣,都是語言實際運用的一種能力。雖然高中生英語語言水平有限,但他們已經具備了較強的語言創造能力。在高中階段,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翻譯能力,能夠不斷提高他們的翻譯水平,深化他們對英語學習目的的認識,順暢地理解文章內容,從而提高英語學習興趣,學會欣賞英語的美。
參考文獻:
[1]張培基,喻云根,李宗杰,彭謨禹編著.英漢翻譯教程.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2003年4月研制.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
[3]英語名師學案.福建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