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藝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信息傳播的基本載體,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因此,學好語文對獲取知識,實現教育目標,全面促進學生素質提高,乃至提高中華民族素質,都有重要的意義。隨著計算機、網絡等現代技術的飛速發展,現代教育技術——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已越來越多地走進高中語文課堂,為深化教學改革、培養學生能力、提高學生的現代素質、發展學生的個性提供了嶄新的天地。它對于教學過程的設計、教學方法的組合和教學手段的運用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下面我結合高中語文教學,談談現代技術媒體在其中的獨特作用。
一、運用多媒體技術于高中語文教學之中,可以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自主積極地學習,學習效率才能得到提高。在多媒體教學中,學生一改平時單調聽和寫的學習方法,利用多種感官(比如聽覺、視覺、運動覺等)學習。這樣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在活躍的課堂氣氛中學到知識且記憶深刻。如在《荷花淀》的教學中,教師通過視頻和圖片展示那“炮聲隆隆、硝煙四起、刀光閃閃、鮮血淋漓的悲壯場面,那馳騁疆場、奮勇殺敵、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英雄領袖”,隨后轉入《白洋淀》中展示的抗日戰爭時期白洋淀人民戰斗生活的另一面,用優雅的音樂伴著白洋淀的圖片,加上教師對課文的描述,學生情不自禁地融入課文學習中。
二、運用多媒體技術于高中語文教學之中,可以營造課堂氛圍
高中語文教學中應當滲透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全面實現教學目標。在教學中滲透思想教育,最有效的方式是創設濃厚的教學情境,在學生身臨其境的感受之中提高教育滲透成效。如何有效創設濃厚的教學情境,是每一位高中語文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當深入研究的課題,我在教學中利用多媒體,達到這一效果。在一些情感豐富的教學中,我一方面借助多媒體手段播放與教學場景相關視頻,讓學生的學習活動從字面轉到畫面、聲音之中,增強內心情感的共鳴效果,再趁機進行教學引導,達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成效。另外,在高中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還可以通過播放背景音樂的方式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在美的享受之中受到熏陶、感染與教育。實踐證明,多媒體手段的加入,將對活躍教學氛圍、創設教學情境發揮積極的作用,是提高思想教育成效的重要手段與載體。
三、運用多媒體技術于高中語文教學之中,可以實現探究性學習
新課標要求教師“在繼續提高學生觀察、感受、分析、判斷能力的同時,重點關注學生思考問題的深度和廣度,使學生增強探究意識和興趣,學習探究方法,使語文學習的過程成為積極主動探索未知領域的過程”。
多媒體技術實踐證明:綜合應用各種教學手段,巧妙結合信息技術,注意準確地把握多媒體在教學過程中演示的契機,對于激發學生的求知興趣,幫助學生解決疑難問題,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網絡在教學中的普及與應用,可以拓寬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和范圍,使語文學習變得更便捷。網絡既是一個“天然的圖書館”,學習語文要查找的一切資料,幾乎都可以從網上得到,又是一個“及時的時文讀本”,網絡閱讀時代性強,生活中發生的一切新鮮事都可以在網絡上反映出來。學生可以交流、合作,完成課題探究小論文,這樣既能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又能鍛煉他們的動手與實踐能力。
四、運用多媒體技術于高中語文教學之中,可以培養學生想象力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說:“圖畫不單是文字的說明,而且拓展兒童的想象力,涵養兒童的美感。”人們學習任何知識,都離不開想象。閱讀教學更是這樣,必須重視啟發和引導學生想象、思維。心理學家研究告訴我們:想象水平依賴表象的質量和數量,表象越豐富,想象就越開闊、越深刻。在閱讀教學中運用投影,可以幫助學生仔細、全面、深刻地體驗課文內容,把抽象的文字變成形象的畫面,為想象思維提供豐富的表象。這不僅有利于對課文的理解,而且有利于想象、思維能力的訓練。如教學《桂林山水》一課時,為了使學生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我利用七張幻燈片進行演講,讓學生清楚地看到漓江水平得像一面鏡子,由跟前一直伸向遠方。近處,小船蕩游漓江上,水流無浪,倒影不曲,真可謂是靜。接著指導學生繼續看幻燈片,讓學生說出水中的魚兒游來游去,水底的沙石清楚可見,倒映的樹木像在鏡子里一般,水真清。漓江的水是什么顏色的呢?學生又從投影的色彩中理解,“猶如一塊無瑕的翡翠”。這樣通過幻燈片的演示,學生對桂林水“靜、清、綠”的特點有正確形象的認識,猶如身臨漓江。
五、運用多媒體技術于高中語文教學之中,可以使課堂容量大大增加
學生單位時間所獲取的知識和信息量得到更大的拓展。語文很雜很泛,這是難點,而多媒體本身具有信息量大、傳輸快、清晰度高的特點,用它擴大知識面,開闊視野,有無可比擬的優勢。作為一門工具性學科,語文很多時候需要記住死的知識點,像一些名家名人名篇名作,用多媒體做出來可以省很多時間。多媒體由于圖文聲并茂、形象直觀生動,使課堂教學由靜態的灌輸變為動態的傳播,學生耳聞其聲,目睹其形,大腦皮層形成并保持廣泛的興奮點,加大有效信息的接受量,提高教學效率。比如詩歌鑒賞,有時擴展很寬,需要引用很多課外詩歌加以補充,如果依靠傳統的方式,老師用粉筆在黑板上板書就勢必浪費很多時間,運用多媒體則能節約時間,增加教學容量。
六、運用多媒體技術于高中語文教學之中,可以使導讀及復習課更有效
在上導讀課時,利用幻燈、投影的圖像幫助學生思維理解文字內容,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如:在講授《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一文時,把徐特立、劉少奇、雷鋒、拜倫、貝多芬、巴爾扎克等古今中外的名言,投放在投影儀上,引入課題。據此,讓學生廣開思路,舉出自己知道的在困境中出現的人才。為了發展學生的立體思維能力,讓學生把知識學活學透,我利用投影上好每一節課。又如在復習小說單元時,我將《故鄉》、《我的叔叔于勒》等幾篇小說,從小說的要素、塑造人物的方法及采用此方法的作用通過投影儀打到屏幕上,逐一比較,取得既省時省力又鞏固所學知識的完美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