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變峰
新課程的培養目標是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科學和人文素養及環境意識,使學生具有適應終身學習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在教學過程中要特別注意糾正一些學生不愛動手、喜歡背實驗的學習習慣,培養學生學習的獨立性和自主性,使實驗教學成為他們質疑、信息收集和處理、探究的實踐活動。因此,教師必須轉變教學觀念,將學生的發展放在首位,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科學探究,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要強調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生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強調從學生入手,發揮好化學學科的優勢,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一、努力構建新課改下的和諧課堂
新課改強調,教師傳授給學生知識時,要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通過參與、研究、體驗和實踐,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從而促進學生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整體發展。對教師而言,教師有什么樣的教學觀念,就有什么樣的教學方法。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知識的傳授者,課堂教學中,也是教師處于活動中心,學生只是配角。新課改要求轉變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在實施新教材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做到多一點交流(師生交流、生生交流),少一些灌輸;多一點引導,少一些替代;多一點自由,少一些限制;多一點民主,少一些專制;多一點思考,少一些識記。讓沉重的個性得到充分發展,讓學生充分發揮自主合作探究能力,讓學生有更多機會主動體驗探究過程,在知識的形成、聯系、應用過程中形成科學的態度,掌握科學的方法,構建生生和師生和諧課堂。
新課程標準指出:“對學生的學業評價注重評價與教學的協調統一,強調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并重。強化評價的診斷與發展功能,弱化評價的選拔與淘汰功能;強化評價的內在激勵作用,弱化評價的外在誘因和壓力作用。要改變過分追求評價的標準化○ 理化生教學與研○ 理化生教學與研究和客觀化的傾向,突出評價的整體性和綜合性。”在互動教學的課堂上,老師對學生的評價不再單一、態度也很清晰,客觀、公正地給予學生評價,特別是一些動手能力不好或回答問題存在問題的學生,老師評價不是為了作秀而大加表揚,采用的方式是以一種商量的口吻、激勵的話語評價這些學生。
化學課堂上的學生評價尚未引起教師的足夠重視,未能發揮教學評價的應有作用,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改革課堂教學中的學生評價方式,促進教學過程優化,促進學生發展越來越引起廣大教師的重視。在教學過程中,要變注重學習結果為學習過程,變學生的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變學生的接受式學習為探究式學習。廣泛地應用探究教學、問題教學、情景教學、合作教學、開放教學、實踐教學等行之有效的模式,并積極探索轉變學習方式的新途徑。
二、讓學生在自主參與中體驗化學
《新課標》指出,自主性學習是科學探究的重要特征,教師要幫助學生盡快步入自主性學習的軌道。可以讓學生獨立地進行實驗準備,自擬實驗步驟,搞清實驗原理;獨立操作實驗儀器,完成實驗觀察任務;獨立處理實驗數據;獨立分析推證實驗結果;獨立想辦法解決實驗過程中的各種問題。新課改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主旨,不僅要使學生獲得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培養創新意識與創新精神,提高科學素養。在教學過程中,要變注重學習結果為學習過程,變學生的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變學生的接受式學習為探究式學習。這一過程,就是要讓學生不停地動手、動腦,以此激活他們的思維,充分發揮他們的潛能和創造性,全面培養和提高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實驗能幫助學生認識和理解科學的發現過程,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因此,教師要盡可能地創設實驗,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在學生自主探究的過程中,要經常提出一些能激發學生創造欲望和創造興趣的問題,盡量給學生多一些動手機會,讓學生在手腦并用的活動中迸發出創造的火花。
三、注重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探究能力
《新課標》要求重視對學生創新意識及科學精神的培養,這一點應反映在化學教學的全部過程之中。充分發揮實驗教學的教育功能,不僅僅停留在課堂上。在教學中,教師要克服困難、創造條件多組織和指導學生開展化學課外活動,發動和組織學生積極開展課外和家庭小實驗,讓學生自己發現和尋找身邊的化學,使其成為自己實驗的研究內容,動手、動腦,長知識、長能力。學校可以創造條件全面開放實驗室,使學生隨時隨地能進行各種實驗。特別是對一些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要鼓勵他們敢于提出新問題,并按照自己的想法設計、進行一些小實驗,獨立地或與他人合作解決這些問題,同時可以通過實驗驗證自己在學習中的一些疑問,以此培養學生的實驗興趣和個性特長,使他們養成通過實驗探究未知,大膽質疑,勇于超越的創新精神。
例如,在“酸溶液與金屬氧化物反應”這一環節教學中,可以補充由學生分組做氧化銅與稀鹽酸、稀硫酸反應的實驗,原料易得,實驗易做,并且現象明顯。通過這個實驗和鐵銹的主要成分氧化鐵與稀鹽酸、稀硫酸的反應實驗,更能使學生理解能與金屬氧化物反應生成鹽和水的規律,便于學生得到和掌握規律。又如,在“堿溶液與非金屬氧化物反應”這一教學環節中,可以補充氫氧化鈉溶液與二氧化硫反應的實驗,先做硫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按要求聞氣味,再加入氫氧化鈉溶液,振蕩后再聞氣味。這個實驗,既可以讓學生得出堿溶液能與非金屬氧化物反應生成鹽和水反應的規律,又可以加強環保教育,強化環保意識。同時教育學生,對生產生活和化學實驗造成的環境污染,只要我們采取恰當的措施,就可以防止或減少污染,這樣既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又使學生所學知識更系統化與深刻化,效果非常好。
新課改下,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理念是老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只有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上樂學、想學、愛學,才能充分激發他們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這樣的課堂才是高效課堂,這樣的課堂才是師生共享的課堂。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基礎教育司.走進新課程[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上海市中學化學課程標準上海世紀出版社,2004.
[3]仲雷.優化化學作業設計.減輕學生負擔.新課程學習,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