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宇浩
摘 要: 本文主要研究新課改背景下,提高課堂合作學習有效性的問題。要提高課堂合作學習的有效性,首先要認識到合作學習是一個完整的過程,在具體操作中完成好合作學習前的準備工作,處理好合作學習中的關鍵環節,以及落實好合作學習后的點評提升,才能讓每個學生通過合作學習得到提高。
關鍵詞: 新課改 課堂教學 合作學習 有效性
合作學習是新課標倡導的三大學習方式之一,它讓生生互動占據課堂教學的重要位置,實現教學活動中多種因素的多邊互助,改變過去集體教學中師生單向交流的被動局面,使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得到充分調動。隨著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教師喜歡運用這種方式進行課堂教學。然而,審視中學課堂教學現狀,不難發現在合作學習中出現諸如優生包辦、效率不高等困惑和誤區。如何提高課堂合作學習的有效性,真正讓每個學生都得到提高呢?下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談談個人的一些觀點和做法。
一、完成好合作學習前的準備工作
1.科學合理分組,明確成員分工
筆者認為,小組成員的組成是否合理科學及成員職責是否落實到位對合作學習效率的影響頗大。因此,教師應以學生自愿為前提,在充分考慮學生性格、氣質、興趣、特長及性別等方面差異的基礎上,進行分組。組建好的合作小組應力求小組間力量均衡,這樣才利于不同小組真正體驗合作基礎上的良性競爭。
按以上方法劃分小組,除了促進小組成員取長補短、互相幫助外,另一個目的是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在小組中體現出獨特的價值,并承擔個體責任?!皞€體責任”即每個小組成員的責任感,是小組合作學習的要素之一。有了明確的分工,才能督促小組每個成員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有所作為,承擔個人責任和完成各自任務;有了明確的分工,合作才能有效進行。誰負責組織、管理,誰負責記錄、匯報等必須明確落實到相應的組員身上。這種分工不必固定,可根據學習任務隨時調整,使每個同學都能擔當不同角色,以增強學生的責任感,從而使每個學生都學會合作。
2.制定合作規則,加強方法指導
教師在開展合作學習前要制定好相關規則。如討論前,小組成員先獨立思考;沒有深思熟慮而匆忙展開討論或操作,視為違規;較難些的內容、問題小組內交流討論,對于難或有爭議的內容,全班討論,直到找到滿意的答案。諸如此類的規則在活動前講明,使學生按規則展開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
教師還要專門指導具體方法,培養學生合作學習能力,使學生學會傾聽、學會發言、學會合作。教師要使學生懂得傾聽別人發言,不僅是對他人學習成果的尊重,還可以從他人的發言中集思廣益、辨析謬誤,發現不同思考方法、解題思路,從而學習別人的好方法;培養學生認真思考、大膽發言,做到敢想、敢做、敢說;引導小組成員互相協作、共同配合,尤其是操作性學習,做到人人參與、齊心協力。
3.融入競爭機制,激發合作熱情
將競爭機制引入合作學習活動,開展小組間的競賽既可以通過競爭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又可以促進組內成員在共同任務目前加強合作。以競爭促進合作,使學生在競爭中懂得合作的重要性。通過制訂《合作學習評比細則》,實施小組捆綁式評比,即小組內所有成員同進同退,如果有一個學生扣分了,那么整組都扣,這樣可以培養學生增強集體意識,樹立合作精神,主動參與競爭。發揮評比的鞭策作用,使學生合作意識更強,互幫互助熱情更高。
二、處理好合作學習中的關鍵環節
1.把握有效時機
不管哪種學習方式都不是萬能的,不是任何時候都適用的,不同學科只有結合各自特點恰當選擇合作學習時機,才能確保合作學習的有效性。選擇合作學習時機,應從學生實際出發。一是在學生獨立思考后有疑惑時組織合作學習。如果剛開始就讓學生合作學習,則他們只是湊在一起,相對無言,失去合作學習的意義。二是在學生解答開放性問題時組織合作學習?!伴_放性”指解題策略、方法、結果具有多樣性,學生一個人的思維能力很難全面、多樣,這時小組合作學習明顯比獨自學習更有效,比全班集體學習更能促進全員參與,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三是在學生面對復雜任務時組織合作學習。面對繁雜的學習任務時,組織學生合作學習,既能在較短時間內實現學習目標,又能鍛煉學生的合作能力。這樣的合作學習無疑是高效的。
2.提供適宜問題
教師要選擇具有思考性或開放性,僅憑個人力量難以考慮周全,須發揮小組集體智慧的問題讓學生合作學習,即教師向學生提供的問題要適宜。一是問題要明確,讓學生看了問題之后知道在什么情況下做什么,獲得什么樣的效果,切忌模棱兩可。二是問題精選。教師設計的問題要有利于促進學生動腦,培養主動探究知識的能力,有利于集體研究,促進合作學習。不提過于簡單、不假思索就能解決的問題。
3.實施有效調控
合作學習的有效實施離不開教師的有效調控。開展合作學習并不是說課堂上教師就可以“無所事事”。開展合作學習時,教師應當是促進者和合作者。在學生討論時,教師要加強巡視指導,對個別學生出現的問題行為進行矯正。在保證教與學的活動繼續進行的前提下,根據出現問題行為學生的特點和具體情境,靈活采取適當策略矯正學生的問題行為,如在巡視過程中悄悄提醒,讓注意力不集中的學生重新回到小組學習中。巡視中,教師可以參與小組學習,根據學習任務難度與學生遇到的實際困難,適時進行指導與調控,回答學生的問題等。這樣,學生的討論會更起勁、更有效。
4.開展組間競賽
好勝是學生特有的心理特征,在小組內開展競爭活動,可以提高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讓學生在競爭過程中既體驗到學習的樂趣,了解競爭與合作的相融性,又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
在合作學習中開展競爭活動,其流程大致為:教師布置學習任務—學生分組學習—開展組間競賽—評定競賽結果,并給予一定獎勵。競賽形式不必拘泥,可以多種多樣,如競答式、辯論賽式、互相檢查式等。每次競賽前,教師要先擬好競賽題目,并依據班級《合作學習評比細則》訂好競賽規則,確保競爭活動取得實效。
三、落實好合作學習后的點評提升
1.及時點撥
學生合作學習活動后,經常出現問題分析比較膚淺、知識掌握不夠深入等不足,此時教師的及時點撥就顯得尤為重要。它能使學生有醍醐灌頂之感,幫助學生在恍然大悟中加深對問題的認識理解。另外,當學生合作學習后,教師的及時點撥可以起到“點睛”作用,幫助學生深化理解。
2.及時評價
在合作學習結束后,及時進行評價,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成果有恰當認識?!叭魏螌W習行為都是為了得到某種報償”,這種“報償”可以是精神上的,也可以是物質上的,肯定的評價對學生來說就是精神上的報償。在得到“報償”后,學生先前的有效學習行為就會得到強化。
評價時,堅持評價團體與評價個人相結合,教師評價與學生評價相結合,有效評價與物質獎勵相結合的原則,做到每課、每天、每周、每月評比,實行量化積分,從而激勵學生合作學習的積極性,維持長久的小組合作激情。運用多樣化評價方式,讓合作學習走向成功,及時的評價可以使合作學習作用最大化。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我們應大力倡導合作學習,合作學習是新課程理念下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隨著新課程改革漸入佳境,有效開展合作學習必將給課堂教學帶來勃勃生機。當然,要想真正實現課堂中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教師不斷探索與實踐。相信只要教師從小組組建到合作學習實施再到最后評價環節都精心設計,并能根據實際需要不斷調整和改進,合作學習一定能充分發揮它的優勢,從而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福建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課堂合作學習的有效性研究》,編號:FJJK14-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