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呈平 孫春陽
新課程強調合作學習,就是強調學生學習行為方式的轉變,也是強調教學方式的改革,從而促進“教學相長”。所謂“教學相長”,簡單來講,就是既要促進學生成長,又要促進教師成長,真正實現有效教學。很顯然,合作學習中教師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可忽視的,強化教師在合作學習中的主導作用是確保合作學習取得實效的根本保證。
一、合作學習開始階段,教師應該是學習內容的設計者
不是所有的內容都適合合作學習,不是所有的合作學習都是一種固定的模式。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合理安排布置合作學習的內容、形式及實施過程。教師必須對合作學習的內容進行精心設計,從學生分析、分組策略、目標設置、任務選擇到教學過程的設計與評估等都要進行全面設計,并事先讓學生知道小組合作學習要解決的問題,讓學生提前準備和收集資料,使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之前就對問題有一定的獨立思考。通過精心的設計,學生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對問題有進一步更深入的認識和有所創新。所以教師在合作學習中扮演總導演的角色是對學生學習促進的很好體現。
如電表的改裝教學,合作學習過程:提出問題—問題引導—分析論證—得出結論。
提出問題:由于表頭的滿偏電流和滿偏電壓都很小,不能滿足實際測量,怎樣利用表頭測量大電流和大電壓呢?
教師提示:表頭的內阻和允許的最大電流和最大電壓是一定的。那么在允許的電流一定的情況下,為了增大電路兩端的電壓該怎么做?同樣在允許的電壓一定的情況下,為增大通過電路的電流該怎么做?
學生合作討論:利用已學串并聯電路的相關知識,大家較容易想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問題引導:如何計算分壓電阻?改裝后的表盤刻度還是均勻的嗎?
分流電阻的情況可以引導學生合作或自主完成。
二、合作學習進行階段,教師應該是學習過程的組織者和調控者
教師在布置完小組學習任務后,不是就沒事了,而應該在事前深刻領會和把握自己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的職責。首先,教師要組織各小組進入學習情境中,不讓學生游離于合作學習之外,或者脫離學習主題而出現“不合作”現象;其次要密切關注每一個組的表現,及時發現各小組的問題,并給以指導或督促,做好調控。再次,親臨有問題小組的學習,參與小組學習,保證小組合作學習中每個小組成員都有機會發表自己的見解,關注每個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的表現,尤其關注困難學生的表現。合作學習過程中可能出現事先沒有預想到的情況,提出和問題解決關系不大的問題,這些都需要教師及時幫助學生解決和指導,調控學習和討論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比如,在教授“探究感應電流產生的條件”一節,設置合作與探究活動,教師可以參與小組討論,指導學生提出假設,設計實驗方案,從而引導學生進入合作實驗,通過實驗探究,總結分析,歸納現象,得出結論。
三、合作學習深入進行階段,教師更應是參與者和學習者
合作學習強調學生學習的主體性,但并不是削弱教師的作用,相反,對教師的教學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合作學習和傳統課堂教學形式有所不同,新的學習方式要有新的教學行為來支持,但并不是完全改變教師課堂主導者的身份,因此,合作教學活動中教師的作用更不容忽視。只不過教師的角色定位隨之發生轉變,由原來的傳授者變為知識學習的創設者、學生學習的幫助者,教師和學生之間是一種合作和相互促進的關系。學生畢竟是學生,他們的課前準備不一定充分,知識儲備不一定充足,考慮問題不一定全面透徹。這就要求教師利用合適的機會把正確的思想與觀點教給學生,或者引導學生做更全面深入的思考與分析。教師只有以一個學習者的身份參與各小組的學習與討論中,才能讓學生少走彎路,節省時間,提高學習效率。教學過程是一種“人際合作關系”的訓練,教師和學生都得參與進來,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合作學習質量。教科書中設置很多“思考與討論”欄目,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在處理這些內容時,可以采取自主獨立思考的方式,也可以采取分組合作學習的方式。總之,教學中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思考空間。根據問題難易程度和學生掌握情況,教師適時給出點撥,在每個學生都充分思考問題以后,教師可以給出大家不能解決的問題結果。
四、合作學習交流和匯報階段,教師應該是引導者和質疑者
在合作學習中,學生在合作與交流中思維火花不斷迸發,潛能得到挖掘。這就要求教師的角色必須從以往的知識的講授者、精神的控制者轉變為學生潛能的發現者。教師要在合作學習中把求知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創設一種民主的氛圍,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引導他們積極思考、勇于創新。合作學習理論認為,教師備課時應該更多地考慮如何使學生學得更多更好,更會學、更愿學。教學活動的著眼點應從以往立足于“教”轉變為現在的立足于“學”。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應從比較注重他的過去和現在,轉變為對學生潛在能力的關注。因此,合作學習要求教師做有心人,善于發現學生的潛能,明晰學生對學習的掌握程度,以及學生具有的能力,并根據學生的需求隨時給予幫助和指導。諸如:幫助學生制訂學習計劃,分析學生學習傾向,評價學生的進步,為學生提供反饋信息,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最大限度地把學生在各種活動中的潛能激發出來,使之獲得最佳發展。在小組合作學習結束后,教師不是只聽聽小組匯報就完事了,而要“問在疑惑處,導在需要時,點在關鍵點,評得恰到好處”。教師作為質疑者強調的是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錯誤、疑問、困難,及時有效地把握生成性問題,促進學生知識、思維的再次提升,也是教師積累教學經驗、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關鍵,從而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真正達到“教學相長”的效果。
總之,要培養學生的能力,教師必須跳出原有的知識傳遞者的角色定位。當然傳遞知識依然是教師的責任,但不能把此當做教師工作的全部,更不是終極目標。在教學思想上要發生轉變,教學應由教師為中心組織教學轉變為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中心。所以在組織合作學習中,教師要找準自己的角色定位,才能讓合作學習真正取得實效。
甘肅省定西市“十二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