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錄

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已成為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培養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興趣,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是全面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鍛煉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而且是提高學生智力因素的重要途徑。在現實的教育教學中,這些觀點早已為教育學家和心理學家所論證和肯定,即體育鍛煉對學生智力的培養與發展有重要影響。但這些觀點在偏遠的農村地區還是不被家長、學生、教師,甚至體育教師們認可,認為這是錯誤的觀點。相反,積極參與體育鍛煉不僅能促進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還能促進學生的智力發展,從而促進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本文通過對學生參加體育鍛煉能否促進學生智力發展進行對照實驗研究,用實驗的結果證明,從而徹底改變其錯誤觀念,進一步推動農村中學體育與健康教育和體育鍛煉的蓬勃發展。
一、研究對象和方法
1.研究對象。
汪清縣天橋嶺中學中學七年級學生60名。
2.研究方法。
從汪清縣天橋嶺中學七年級所有學生中隨機抽取60名學生為實驗對象,又隨機抽取30名為實驗組(A組),另30名為對照組(B組)。從七下學期開始實驗至初三上學期結束,歷時二年,對學生二年來語文、數學、外語三科成績進行數據統計對照分析。
二、實驗結果與分析
1.實驗數據結果。
2.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動機和目的。
組成實驗組時,對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動機和目的進行了解,大部分學生來源于偏遠的農村小學,體育與健康教育教學對他們來說是陌生的,更多的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動機和目的是住校。除學習外設有什么可娛樂的,參加體育鍛煉可消磨時間,還“好玩”。根本沒有人把參加體育鍛煉與促進智力發展、提高學習成績、增強體質、提高身體素質相聯系。學生的動機和目的是很明確的,從中反映出農村中小學學生是多么純樸,他們在一定程度上缺少體育與健康教育知識。從另一個層面折射出農村中小學體育與健康教育還處于相當落后和匱乏的境地,這應當引起體育教師,特別是教育行政領導的深切關注,以改變這種落后的現象,促進體育教育教學的發展。
3.學生參加體育鍛煉存在的困難。
對農村中學來說,要參加課余的體育鍛煉,可謂困難重重。一是農村中學師資、場地、設備十分缺乏;二是由體育鍛煉影響學生學習成績的錯誤觀點所形成的“環境”因素。農村中學特別是偏遠、貧困地區的農村中學,學生要真正參加課余體育鍛煉中,首先要徹底改變師生和家長的陳舊觀念,其次要因地制宜、因陋就簡地開發課余體育鍛煉的各種資源,以彌補教育教學資源的不足。
4.學生參加體育鍛煉項目的選擇。
農村中學,在學生參加體育鍛煉項目的選擇上,一是要結合中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選擇一些趣味性強、運動負荷量不大的運動項目;二是要結合農村中學的現實實際,選擇一些需要場地器材少、便于學生參加鍛煉,又體現學生青春活力的項目,如韻律操、跳繩、武術套路、踢毽子、趣味性體育游戲等。
三.對指導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的建議
1.增強學生鍛煉意識,樹立新型體育觀。
要使學生轉變思想觀念,了解體育鍛煉的價值,增強體育鍛煉意識,樹立只有身體健康才能促進智力發育、確保全面發展的新型體育觀。
2.關注全體學生參加體育鍛煉。
校長作為第一責任人,要充分發揮體育教師和學生體育骨干的作用,多給予他們關懷和鼓勵,多渠道地宣傳體育鍛煉對學生生長發育、智力開發、意志品質培養等的作用,使體育與健康教育真正成為農村中學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真正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3.農村中學體育與健康教育要有特色。
農村中學的體育與健康教育,要與農村實際和農村中學生實際相結合,從教材、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教學設計等方面進行大膽創新。教堂內容選棒上要更貼近學生;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教學設計上要形式多樣;充分發揮健康教育的作用,從思想、理論知識、心理生理知識和科學鍛煉方法等方面解決學生參加體育鍛煉存在的思想“問題”。
4.體育鍛煉運動強度的合理性。
農村中學和農村中學生有其自身的特點,在運動強度上,考慮貧困地區農村中學學生的體質和營養現實,運動強度和運動量不宜過大,要保證學生有充沛的精力投入文化知識的學習中。
5.加大健康教育的力度。
健康教育與體育教育本身就是密不可分的,忽視健康教育,從而也就忽視了解學生自身心發展特點的重要一步,也給學生在參加體育鍛煉與智自發展方面帶來不必要的誤解。開展好健康教育,不僅能讓學生了解自身身心發展的特點,更有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和智力的發展。
6.建立健全管理與監督機制。
體育與健康教育由于常常被人們忽視,因此,在管理與監督機制方面也不健全,使得農村中學的體育與健康教育處于名存實亡的境地。只有建立健全管理與監督機制,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農村中學的體育與健康教育的有序發展。
總之,加強學生的體育鍛煉不僅是素質教育的需要,而且是促進學生智力發展的有效途徑,從而促進學生學習成績和身體素質的提高。因此,廣大體育教師要從學校的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努力開發課程資源,切實把體育教育教學真正落到實處,體現“以學生為本”促進學生發展的核心理念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