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玉峰
摘 要: 新課改以來,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高效)一直是一個熱門話題,基于此作者提出了構建“生活化”的地理學習情境,打造生活化的地理課堂。生活化的地理課堂應當是充滿活力的趣味課堂,是開放的、自主的探究性學習課堂,是利于學生發展的高效課堂。
關鍵詞: 生活化 地理課堂 學習情境 地理習題
一、創設“生活化”學習情境的必要性
學習情境是指一切作用于學習主體,并能引起學生一定情感、興趣的客觀環境。學習情境設計的目的是要通過創設與當前學習主題盡可能吻合的真實情境,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并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當前的學習主題上。地理教師在課堂上需要積極創造條件,充分挖掘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背景,為學生創設生動有趣的生活情境以激發學生學習動機,鼓勵他們關注、發現生活中的地理問題,養成從地理的角度觀察、分析周圍事物的習慣。更重要的是,讓地理課堂充滿生活氣息和時代色彩,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
“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地理課程標準》提出的重要基本理念,要實現這一理念,地理課堂教學應該將課堂與生活緊密聯系,讓生活走進地理課堂,創設生活化的地理學習情境。教師要將教學拓展至學生的生活和經歷體驗,讓學生感受、領悟到地理與生活息息相關,從而產生學習地理的濃厚興趣,提高學習效率。只有讓學生處于一定的生活背景下學習地理,所得到的知識才是牢固的、靈活的,才能使學生更加喜歡地理,學好地理,從而使學生更好地了解周圍的生活環境,學會用地理知識與技能解釋生活中的現象,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地理難題。
二、創設“生活化”學習情境的途徑
1.創設生活情境引出新知
所謂“生活化”課堂導入,是指在導入時,要從學生感興趣的、他們所熟知的日常生活化入手。例如:在引入《大氣圈的組成、結構與受熱過程》的內容時,先播放視頻《中國夢——探月進行時》,并附文字材料:“2013年12月14日21時11分,嫦娥三號月球探測器在月球虹灣區成功著陸。這是我國航天器首次降臨地外天體,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在月球上成功軟著陸的國家。月球表面白天溫度可達127℃,晚上則降至—183℃。”接著分別展示“‘傷痕’累累的月球表面”、“嫦娥奔月藝術畫”,提出問題:“《嫦娥奔月》是一個美麗的傳說,那么嫦娥奔月后能很好地生存下來嗎?”這時學生的注意力立即集中,有的說嫦娥會被砸死,有的說嫦娥會被熱死,有的說嫦娥會被冷死……七嘴八舌之間,學生的好奇心就被很好地調動,這時我及時向學生指出要解決好這個問題需要學習大氣的相關知識,從而順理成章地引入新課。
“生活化”的地理課堂導入途徑很多,如講故事、說典故、談生活體驗、播放視頻等,這就需要我們根據教學需要靈活運用。
2.挖掘生活中的地理,讓探究內容生活化
沒有生活的地理是沒有魅力的地理。在地理教學中應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情感,將地理學科與學生的生活緊密聯系起來,讓學生學習活生生的地理知識,這是中學生構建地理知識、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和探究精神的重要途徑。
例如,在學習“城市功能區”這一概念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片段:同學們,假如你是一位高檔服裝專賣店老板,你會將專賣店安置在哪里(投影展示“儀征市城區圖”)?一下子,教室里便炸開了鍋,小組同學議論紛紛,各抒己見。甲同學說:“肯定是我們儀征目前最繁華的步行街,大家說對不對?”立即就有乙同學補充:“步行街是不錯,解放中路也是可以的,房租稍微便宜點。”此刻,我非常高興,不失時機地展示“儀征市中心城區遠期土地利用規劃圖”并提出“城市功能區”這一概念。通過這一開放性活動,學生從直觀到抽象理解了“城市功能區”的含義。這一片斷的教學,讓我感受到學生在現實生活中的能力不可估量。要想真正挖掘學生潛力,培養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就必須隨著學生走進生活,讓他們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地理,并初步培養用地理的“眼光”看身邊的事物及運用地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讓他們學到有價值的、生活所必需的地理。
3.編制生活化的地理習題
編制具有時代性的地理習題,能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的地理現象,體會到學以致用的樂趣,培養學生關注時代的意識。例如,筆者以北京市空間變化圖(圖1)及漫畫《城市化病癥診斷書》(圖2)為命題素材,設計例題,考查城市化的主要表現、主要問題及解決措施。這樣既考查了相關知識,又在潛移默化中進行了可持續發展觀的滲透,對學生科學態度和正確價值觀的形成起到很好的引導作用。
圖1 圖2
總之,生活化學習情境的創設強調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為學生提供充分從事地理活動和交流的機會,促使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識和技能、地理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地理體驗。
參考文獻:
[1]周小山.教師教學究竟靠什么.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2]郭芳英.設計生活化地理試題的思考與實踐.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