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小軍 程守梅 朱泓
摘 要: 當前高校教師文化倫理責任建設面臨諸多嚴峻挑戰。重新審視高校教師的文化倫理責任問題,是一項極為迫切的政治任務。
關鍵詞: 資本 高校教師 倫理責任
一、傳承文化是高校教師的文化倫理責任
今天的文化倫理建設問題不是出在繁榮與創新上,而是出在傳承上,即繁榮與創新的文化靠誰傳承?這似乎不是問題的問題恰恰是當下制約文化發展的最大問題。關于這個問題的答案,在高校,當然是教師。高校教師文化傳承責任的缺失,對于一段青春、一個國家、一個政黨而言,無疑是最可怕的。這里需要強調的是,高校教師不是不應該講功利,而是說,功利也應該有底線,沒有底線的功利就是極端功利主義。很難想象一個極端功利主義的教師會向學生傳播什么樣的文化。需要澄清的一點是,文化與知識是兩個不同概念。知識體現的是教師的專業能力,它的傳承可以通過講授完成;而文化體現的是教師的個人修養、境界,它的傳承更多的是靠教師的行為、舉止。教師這一特殊身份客觀預設了從事這一職業的人必須更加注重自己文化修養這一命題。因為,相對于知識而言,高校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更多體現在文化滲透力層面。問問那些曾經成績優異的學生,有多少在畢業時能把自己學過的東西都能記起來,幾乎沒有。但是,他們知道自己最喜歡哪位老師;哪位老師最值得信賴;自己更喜歡哪位老師與學生的交流方式;遇到困難,他們知道自己最想找哪位老師幫助;遇到解不開的心結他們知道自己可以和哪位老師談;若干年后,他們學過的知識全都過時了,然而,他們依然會贊許自己的某位老師是真正的學者。這是高校教師文化責任可能的最好證據。高校教師文化責任就是傳承、傳播、創新文化的責任,其核心就是成為有德性的人,而不是情欲與資本的奴婢。但高校教師首先應該具有傳承文化的責任意識。然而,最為嚴重的問題是,部分高校教師身上,連這種起碼的意識都沒有,這才更為可怕。
二、科技理性教育觀導致的高校教師文化責任倫理缺失
若干年來,高校一直比較注重教師的知識、學歷、職稱、教學能力、教學方法建設,但對教師文化責任建設的重視程度存在嚴重不足。這與重能力而輕文化的教育觀有密切聯系。當代社會對科技理性的推崇使愛因斯坦的教育觀成為支配當下中國教育語境的顯性語言。在愛因斯坦看來:“什么是教育?當你把受過的教育都忘記了,剩下的就是教育。”這種教育觀勢必會把人們對教育的理解引向剩下之物為何的思考。關于剩下之物為何?有些人武斷地認為是能力,用他們的話說,就是“教育的本質屬性,即教育是一種影響,一種積極的影響,一種對人類認識和改造客觀世界及自身的積極的影響。教育的最終目的是達到教是為了不教!即教會其自我反思自我管理的生存和發展的能力”。這種理解顯然存在閹割教育者文化責任的傾向。也正是在這一層面,高等教育出現了對高校教師文化責任建設力度不夠的傾向。對于這一點最近有了一定改觀,比如,高校教師師德的績效考核力度的加強,但這種考核也僅僅是一種文化底線考核,從某種程度上講,這是一種消極的教師文化責任建設,其結果是教師不違反職業操守即可。然而,教師的文化責任應該更多地體現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積極擔當精神及對學生無私關愛的精神,沒有這樣的精神,教師的文化責任就是一件裝飾品,教師的文化責任就不可能落到實處。
三、高校教師文化責任倫理建設策略
高校教師的文化責任建設應該從三方面著手。
首先,要提升教師的文化素養。教師文化責任的底板是自身的文化素養,沒有良好的文化素養,教師的文化責任就是一句空話。就教師承擔的角色而言,教師文化素養提升應該從四方面入手,一要加強基本文化素養培養,二要加強學科知識培養,三要加強駕馭本學科教學的學科文化素養培養。四要加強教師的教育理論學習。
其次,要喚醒教師的文化責任意識。文化責任意識是教師文化責任擔當的道德良心,沒有文化責任意識,教師的文化責任就會失去精神支撐。因此,喚醒教師的文化責任意識對于加強教師的文化責任尤為重要。教師文化責任意識培養,應該從兩方面入手,一要加強師生交流平臺建設。每位教師必須公布自己的QQ號、電子郵箱、電話等聯系方式。二要在制度上加大對那些教師與學生保持密切聯系的教師切身利益的關照,比如在職稱評定、獎勵措施等方面給予切實有效的制度保證。
最后,要用制度規范教師的文化責任倫理。教師的文化責任發端于道德良心,但這種責任又不能僅僅依靠這種良心維系,它還需要外在的制度規范,否則就只能淪為道德說教。在這一層面,高校應該將教師的文化責任審查作為職業選擇的門檻,而不只是一種擺設。
課題:
黑龍江省教育廳科研項目,項目編號:11554205;黑龍江省高等教育學會高等教育科學研究“十二五”規劃課題,課題編號:HGJXHC110056;牡丹江師范學院教育教學改革專項項目,項目編號:2013JGZX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