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金陽
摘 要:新教師步入崗位,面對角色轉變和提高業務能力的雙重壓力,除了充沛的干勁之外,還要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也就是教育智慧。教師只有通過大量的理論和實踐的學習,做教學的有心人,勤于反思,善于總結,才能豐富自己的教育智慧,從而在教學實踐中引導學生在快樂的學習中成長。
關鍵詞:距離;活力;鼓勵
記得剛接觸小學語文教學的時候,心里很是茫然,小學語文要教些什么?怎么教?一頭霧水,直到后來,學校開展了小荷工程,我有幸拜蔡老師為師父,她毫不吝嗇地把語文教學的小妙招都告訴了我,來自蔡老師的鼓勵,激起了我勝任小學語文教師的信心,也開啟了我的教學之旅。
經過五年的理論與實踐的學習,在遭遇了男教師執教語文的種種尷尬之后,我漸漸地“走近”我的班級,“走近”每個孩子的內心,逐漸摸索出了自己的教學心得……
一、蹲一蹲,拉近師生距離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師應盡可能深入地了解每個學生的精神世界。因此,學情分析必須充分關注學生的心理需求,注重激發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通過交流,教師會對學生有更深入的了解;通過交流,學生也可以對老師有更深的了解,師生關系會變得更融洽。
初為人師,我接手的是三年級,該班原語文老師是一位女老師,孩子們突然見到我這一位瘦瘦高高的男老師難免心生恐懼。為了盡快熟悉孩子,了解他們的學習狀況,除了正常的課堂交流外,我還經常利用課間“走近”孩子們,蹲下來與他們聊天。他們會主動告訴我他們喜愛的書籍,不喜歡寫作文,更喜歡輕松活潑的課堂。所以在課堂上,我經常讓孩子們進行好書推薦,秀一秀自己的愛書,等孩子們分享完好書之后,我相繼開展了“我和習作交朋友”系列活動,為了增強大家的興趣,該活動以闖關形式出現,激發了他們的好勝心,也漸漸克服了他們畏懼習作的心理。針對孩子們在語文學習方面的“不良表現”,我都會蹲下來,讓我的視線和他們保持一致,開始我們的話題。“別扭的字”歷險記、“迷糊”的逗號、“再見吧,錯別字”都是深受孩子們喜愛的故事,慢慢地,班級里的“語文淘氣包”越來越少,多了很多我的“好朋友”,我們一起快樂地學習語文。
二、比一比,增添學習活力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語文學習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結合這一理論,我認為教師與學生的關系不應僅僅是“朋友”,還應是嚴師,無紀律的語文課堂是低效的。班級的學習氛圍及良好的行為習慣氛圍對于小學生非常重要。如何建立一種評比機制來調動孩子們學習語文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并自覺規范良好的行為呢?
剛開始我苦苦思索著,后來我想起和孩子們聊過游戲的話題。班里的不少孩子都玩過“植物大戰僵尸”的游戲,對游戲中可愛的卡通植物形象和富有挑戰性的關卡設計贊不絕口。何不讓孩子們通過搜集陽光來換取植物,從而打敗學習和生活中的“僵尸”(不良的語文學習習慣)呢?于是,我精心設計了語文學習的評比制度:我是種植小達人。學生可通過自己在語文課上的好習慣和優秀表現贏取太陽,集滿相應的太陽數可換取植物。同時,如果學生的表現不好,則要扣取太陽或沒收所得植物。評比活動在班級里轟轟烈烈地開展起來,孩子們把“太陽”當成了比玩具還要珍貴的禮物,也在潛移默化中改掉了學習上的陋習,我們的班級也增加了越來越多的“陽光”。
三、夸一夸,給予孩子鼓勵
《中國孩子成功法》簡單而且明了地道出了教育孩子的重要手法:欣賞、夸獎、鼓勵、榜樣。
在我的課堂上,對于回答得好的學生我總是不吝惜給予表揚,而對于幾個不經常舉手發言的學生,我也會選擇性地將簡單的問題留給他們,并趁此機會進行表揚。我特別注意到班上的那個“搗蛋王”。一次,我在課前布置完成一首古詩的背誦,如果他在課前兩分鐘能在全班面前背誦出來,我就會向全班表揚他的先進事跡,我欣喜地發現這節課他學得比所有人都好!而對于那些有特長的孩子,發現“苗頭”的我總是不失時機地讓他們去大膽嘗試,我們班的小晶字寫得棱角分明;小茜的文筆文采飛揚;小蕾演講起來口若懸河,更是得到同學們的一致點贊,就連被大家稱為“懶羊羊”的小衡也變得酷愛閱讀,還獲得了學校最愛讀書的孩子的美稱……
總結那些成功的人,都有一個規律,他生活有再多的挫折、再大的曲折,在人生中總有一些人在欣賞他、夸獎他、鼓勵他,或者說他有榜樣。成功者的幸運,就是在人生的某些關口,他得到了人們更多的、更及時的、更到位的欣賞、鼓勵和夸獎。說不定,我們就是孩子人生中欣賞他、夸獎他、鼓勵他、改變他一生的人!
都說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更多的是因為教師承載了太多孩子的希望,承載了太多的責任。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道路上,我只是剛剛踏出了艱難的第一步,而我相信,我也將漸行漸遠,腳步越來越輕……
參考文獻:
柯云路.中國孩子成功法[M].鷺江出版社,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