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惠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小學英語教學也面臨新的挑戰,傳統的機械化、片面化的英語教學已經不再適應當下的教學要求。“微課”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方式,具有短小精悍、富有知識性等優勢,因此,受到了現代很多英語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關注。在對微課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探究其在當下的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有效應用。
關鍵詞:微課;小學英語;含義;應用
微課,指的是在新課程標準和教學實踐的要求下,將教師在課內外教學中圍繞某一知識點、教學環節所開展的精彩的教、學活動通過視頻這一主要載體進行記錄,其核心內容是課堂教學視頻,并且包括了相關的教學設計與反思、素材課件、練習與測試、課后反饋與點評等教學資源,這些教學資源為教學營造了一個主題式以及半結構化的資源單位環境,在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有效地提升了教學效率與質量。
一、微課的概述
1.微課的特點
一般來說,微課的時間都不超過十分鐘,教學時間短且內容精煉,教學的重點、難點得到有效的突出,更加符合教師的需求。通常一個微課視頻不超過幾十兆,資源容量小,方便學生下載與使用,同時其資源的結構更加情景化,研究成果更容易通過手機、網絡等多種形式進行傳播。除此之外,微課還具有即時性,其參與者可以在短時間內及時獲得他人的評價與反饋,針對性也比較強。
2.小學英語教學中應用微課的可行性
一方面,在當下的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采取的還是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模式,課堂教學單一、枯燥、被動,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得到保證,師生間缺乏互動,并且偏重于對詞匯和語法的教學,沒有對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培養給予足夠的重視,這些都大大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得教學目標很難實現。另一方面,微課體現了認知與積極心理學,強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注重對學生潛能的開發,促使教師改進落后的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中心,并采取多樣化的手段來輔助教學。另外,微課以人本主義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指導,以學生掌握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主要目標,促進了教與學之間的良性循環。
二、小學英語教學中微課的有效策略
小學英語教學中通常將微課視為微型視頻教學資源來輔助教學,在課前,教師把微課發放給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在課上,教師可以對學生自主學習中的問題進行收集,在師生互動、學生合作討論中找到問題的解決方法,同時還可以把微課作為教學資源,在視頻、圖像的呈現中使學生更好地掌握英語知識點。
1.實現動態教學
由于微課富有動態感,順應了小學生的年齡和心理需求,能夠有效集中小學生的注意力,促使其參與到英語課堂教學中。比如,在講解across,on,in,above,over,under,behind等介詞時,教師可以在微課中借助動畫對相關介詞進行情景模擬,通過鼠標來對動畫中人物的前進、倒退、跳躍等一系列動作進行控制,使學生在觀看過程中能夠快速、準確地理解各個介詞的含義與區別,增加了小學生的詞匯量。
2.強化視覺效果
微課借助現代化技術將聲音、文字、圖像、視頻等進行有機融合,通過形態各異的圖像、優美動聽的聲音、生動形象的視頻與動畫帶給小學生豐富的視覺體驗,激發了小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當講解到表示顏色的單詞時,教師可以在微課設計中通過動畫來模擬花朵綻放的過程,伴隨著優美的音樂,花蕾在鼠標的點擊下慢慢分層次綻放開來,每一層呈現出不同的顏色,在觀看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回答出花朵顏色所對應的英文單詞,并對回答對的學生給予相應的表揚與獎勵,對于回答錯的學生進行適當的鼓勵,充分促使學生主動參與。
3.營造教學情境
微課具有很強的知識性、新穎性、靈活性和趣味性,突破了時間、空間的局限性,通過對任務型教學活動的形象設計,使抽象的知識更加簡單、具體,便于小學生進行更好的理解。比如,在講解一些食物類英語單詞時,教師可以通過微課營造出超市購物的情境,在超市里展現出豐富多樣的食物,小學生聯系平時去超市購物的實際生活場景,更容易融入課堂中。再如,在講解小學六年級英語(譯林版)6A Unit1中的“Can I...”句型時,教師可以借助微課營造出一些具體的英語交流情境,如在進餐時詢問“ Can I have a piece of bread?”等,讓小學生在各個情景對話中對“Can I...”這一句型進行反復的練習,增強其記憶。
目前,在我國的小學英語教學中,微課的應用還處在初步實踐、探索階段,具有很大的應用發展空間。利用微課,使小學英語課堂實現了趣味性與知識性的有機融合,有效提高了小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從而促進了教學效果與質量的提升,為小學生今后的英語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趙俊飛.基于故事教學法的小學英語微課設計與開發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