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悅秀
摘 要:小學生是祖國的未來與希望,但是他們的內心世界還處于萌芽階段,沒有形成完整統一的價值體系,處于最單純也是最脆弱的時期,因此其心理發展狀況對其整個人生軌跡都將產生舉足輕重的影響,而小學班主任在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通過淺析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現狀與問題提出與之相應的解決之道,促進小學生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健全小學生的認知體系,為小學生應對未來挑戰打下堅實的心理基礎。
關鍵詞: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
小學階段是每一個社會成員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萌芽階段,是一個人學習發展的開端,猶如欲揚帆搏擊巨浪的巨輪一樣,探險歷程的開始階段非常重要,必須找對正確航行的方向。而在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班主任就如同巨輪上的羅盤一樣,為小學生的健康遠行提供方向上的指導。隨著我國職場競爭的白熱化,社會也給小學生更多的壓力。而小學生自身心理的不成熟與現實要求之間存在較大溝壑,這無疑在給小學班主任增添了更多的負擔與壓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班主任要不斷鞭撻自我,提高自身素質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領路人,在日常教學與工作中與小學生的交集較多。義務教育小學階段除了教授具體知識外,應在教學中更多地融入一些基本道德、素質教育的內容,引導小學生形成正確的認知體系,這也是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中心環節。處于三觀萌芽階段的小學生很容易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因此小學班主任要做好自律,做好表率。小學生擁有很強的模仿與學習能力,他們會留意班主任的神態、語言,并往往以此為榮。如果班主任有較高的綜合素質、很好的心理溝通交流技巧與形態感染力,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到學生的行為。這是一種看不見的力量,往往會在學生群體中引發強烈共鳴,成為一股塑造小學生健全人格、升華小學生心理境界、豐富小學生精神生活、改進小學生精神面貌的良方,使之更有活力、更有朝氣。這也是小學班主任需要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的原因所在。
二、營造和諧有趣的教學課堂有助于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班主任是任課教師,也是小學生日常生活的導師。在課堂上不僅傳授知識、培養方法,而且更多的是教授學生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引導小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一個人師的偉大之處在于其將教書育人的過程看做是激發學生潛能、培養人文關懷、滋潤學生內心世界的一次心靈歷險。同樣,小學班主任在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的每一個耐心的解釋,每一次信心的鼓舞,每一個善意的眼神都會像晨曦照耀大地一樣耀眼,給人以精神上的慰藉,推動小學生向著善解人意、熱情活潑的方向良性發展。
每一個小學生都是一株有可能長成參天大樹的樹苗,班主任要認真做好園丁,在他們成長所必經的人生之路上站好每一班崗,為每一個可愛的孩子健康成長護航。
三、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建立在師生關系融洽、平等的基礎上
小學生處于人生的起步階段,面對紛繁復雜的大千世界,茫然無措也就在所難免。出現問題就需要班主任盡已所能地利用自己的現有資源施以援手,幫助其走出困境。每個人的認知實踐范圍都是有限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與缺點,哪怕思想上的圣賢也有其思想未曾抵達過的“新大陸”。班主任在小學生心理教育過程中,不僅僅是充當師長的角色,也應該放低姿態。心靈單純可愛的小學生往往也能一鳴驚人,給教師以深刻啟迪。教師與學生的定位不是一成不變的,其角色定位往往可以互換。心理健康教育也是一種交流活動,其影響是雙向的、互惠的。教師要力求與學生成為“良師益友”,教育學生的同時不斷增強自身的實力。平等融洽的師生關系是關系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成功與否的關鍵之匙,有利于拉近師生關系,形成師生之間積極健康的心態,有助于小學生樹立正確的人際關系的理念,激發小學生的無限創造潛能。
同時,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可以讓小學生形成一些現代社會的觀念。而我們的課堂教育往往非常匱乏對這些基本觀念的傳授與熏陶。我們的物質現代化了,但是我們的觀念仍然處于滯后狀態。而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對于教師和學生都是有百利無一害的,且高高在上的老師能與學生平等地“坐而論道”,有利于學生形成獨立健全的人格,培養其創新能力,激發學生的自主創造力。
四、在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需要班主任發揮建設性作用
班主任作為長輩,擁有豐富的認識閱歷、實踐經驗。而小學生是涉世未深的“小鮮肉”,其在日常生活中面臨的問題也很多,這也就需要班主任及時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與輔導,使小學生形成正確的心理認知。在日常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學班主任需要發揮建設性作用,不斷激勵自我,提高自身素質,同時也要放低姿態。每一個小學生就好比一株小樹苗,班主任就好比護林員,澆灌好每一株樹苗的同時,引導樹苗充分享受陽光的沐浴與理想的恩澤,助力小學生成長為有獨立人格,有思想的未來社會的建設者、領導者。
參考文獻:
張潔.隱形的翅膀[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