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泉
摘 要:《化學與生活》課程模塊教學,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掌握與化學相關的生活知識,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還可以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幫助學生提高化學學習興趣。蘇教版《化學與生活》課程模塊教學,應該是生活化的課堂,在《化學與生活》課程模塊教學中,教師要積極接觸新信息,新科技,掌握好教學的深廣度,為學生構建新知識結構,利用有效的教學策略,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質疑;教學方式;自主探究
《化學與生活》模塊,是高二文科生學業水平測試的選修課程,因此,許多學生對于這一課程不夠重視,一些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也盡量縮短授課時間,課程講解主要是為了應付學分考試。不少教師在《化學與生活》模塊教學中照本宣科,沒有新意,教學目標不明確,在模塊的教學缺乏化學學科的味道,這種教學模式不僅不利于提高學生科學素養,使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同時,也不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怎樣才能夠提高學生對化學課的學習態度和認識,實現《化學與生活》模塊教學目標,是本文著重探討的一個問題。
一、《化學與生活》模塊教學存在的問題
《化學與生活》模塊感覺是很好,但是在實際教學中,由于一些學校教師和學生都不重視這一課程,導致這一課程一直沒有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主要原因在于,一是教師對《化學與生活》有關知識和問題缺乏了解,對生活中化學問題關注不夠,所以,在課堂教學中很難深入淺出的啟發式講解。二是《化學與生活》部分內容涉及的面過寬,描述性的常識過多,教學方式也顯得單調、乏味,教師對教學內容缺乏整體認識等因素,導致學生對《化學與生活》缺乏學習興趣。三是很多教師表示《化學與生活》太科普,沒有化學味,素材太多,不知道怎么組織,教起來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感覺講得東西很空,沒有生活特色。不知道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之所以產生這一認識,主要因為其他模塊的教學可以清楚的把握中知識線索,而《化學與生活》模塊中素材線和活動線太雜亂,知識線往往變成了暗線,不好把握。據調查顯示,一些學生覺得《化學與生活》教科書的內容“化學味”不足,教學內容只是簡單歸納生活中涉及的化學知識,因此對《化學與生活》不喜歡,不感興趣。
二、《化學與生活》模塊教學策略
1.培養學生掌握科學方法,鼓勵學生質疑、求真、創新
科學素養的重要內涵是對科學的認識和了解,《化學與生活》的教學就是培養學生探究科學知識,準確掌握科學基礎理論、規律,運用科學的方法,探索社會的實際問題,因此在《化學與生活》模塊教學中,我們首先要培養學生掌握科學方法,發掘生活本質,研究生活中所涉及的一些科學現象。《化學與生活》模塊教學具體內容是通過觀察、實驗、分析、概括、綜合、小制作等,使學生形成正確的思維方式,在探索中獲取知識,獲得自信,體驗到探究的樂趣,同時,通過對科學知識的正確理解,樹立科學的生活態度,形成科學信念與科學習慣。進而樂于探究,喜歡嘗試生活化的實驗,用化學知識更新生活觀念,產生發現身邊事物奧秘的欲望,在探究學習中能注重事實,愿意參與和化學有關的生活實驗,產生提高生活質量的意識。在平時的交流與討論中,教師應該告訴化學與生活緊密相連,在化學與生活的問題上,學生應嚴謹分析,主動仔細觀察,不要滿足于已有的結論,要設計自己創新的方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質疑、求真、創新,通過教學實踐,學生可以主動關注生活中的一些化學現象,在生活中發現日常所見一些化學現象化學,通過學習,使自己樹立健康的生活理念,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
2.選擇適當教學方式,搭建自主探究平臺
《化學與生活》模塊主要著眼于幫助學生認識化學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使學生能夠理解化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意識,提高學生應用化學知識改變錯誤生活習慣的能力,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使學生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站在化學的視角認識生活中的現象,教學中以化學知識為依據,選擇適當的教學方式,從化學角度分析生活知識,豐富學生對物質性質的認識,用化學指導未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在有效把握教學內容的前提下,創新整合教材資源,課程設計凸顯工農業生產、技術進步、社會生活等方面的問題,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適當的教學方式,要充分發掘生活素材,發揮好教材中知識類欄目和生活類欄目的功能,同時補充和豐富教學資源。另外,在教學中應重視學生的積極參與,搭建自主探究平臺,以實驗為主,積極開展探究式學習,讓學生有充分的展示自我的機會,形成多元化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切實感受化學對生活的影響。
《化學與生活》模塊所涉及的內容,主要是圍繞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展開,所以,《化學與生活》的教學要充分圍繞生活,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使學生正確認識化學的價值,提高化學素養,提高學生應用化學知識改變錯誤生活習慣的能力。
參考文獻:
蔡貞.《化學與生活·社會·環境》教材設計編寫理念的探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7.
?誗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