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成根 汪乾輝
(湖南農業大學,長沙 410128)
留守兒童是在城市建設大發展、大繁榮的背景下,在城市與農村發展速度差異巨大的現實中,大量農村人口進城務工而誕生的一個新的弱勢群體。據調查表明,全國農村留守兒童約5800萬,其中湖南、四川、安徽、河南、廣東、江西、重慶等7省、市的農村留守兒童占總數的52%。在全部農村兒童中,留守兒童的比例達28.29%,平均每4個農村兒童中就有1個留守兒童。長沙縣也有一定數量的留守兒童,通過查閱相關資料2010年有1.1萬余名,但隨著長沙縣城鎮化建設的不斷深入,農村人口逐漸減少,留守兒童也隨之下降,現有5100名左右。留守兒童的問題引起了政府部門的重視及社會的廣泛關注,同時也一直是眾多學者研究熱衷于研究的領域,他們對于留守兒童的數量、生存狀況、心理、教育等方面進行了諸多的探討。筆者擬通過調查分析從留守兒童參與體育狀況,找出影響留守兒童參與體育的因素。
本研究以人文主義和實證主義的方法論為指導,對長沙縣留守兒童體育活動參與狀況進行調查,通過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分析方法,查找影響長沙縣留守兒童體育活動參與狀況的各種因素,并提出改善留守兒童體育參與狀況的合理化建議。
本文的研究對象為長沙縣的農村留守兒童。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實地訪談法、邏輯分析法和數理統計法。根據本研究的目的、內容和對象總體的特點以及研究精力等情況,遵循社會學調查問卷制定的原理和方法,設計了《長沙縣農村留守兒童體育參與現狀調查問卷》采用隨機整群抽樣法,對長沙縣農村留守兒童體育參與狀況進行問卷調查(在長沙縣選取10個行政村發放調查問卷,每個行政村15份,總計150份),對于不能填寫問卷的兒童,調查人員采取口述問答的方式進行現場填寫。調查問卷經過了嚴格的效度和信度檢驗,收回有效問卷136份,有效回收率90.7%。
留守兒童的運動興趣是指他們心理有一種積極主動去認識、探尋和參與體育運動的傾向,是他們學習、了解和掌握體育技術和知識,促進身體素質全面發展、心里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據調查表明(見表1),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方面留守兒童男生和女生并沒有有顯著區別,他們當中大部分孩子分別表示對參與體育活動非常感興趣或較感興趣(男生占總調查人數的86.4%,女生占總調查人數的81.9%。分析調查數據分析:大部分留守兒童持有參與體育運動的積極態度,他們渴望參與體育活動,學習運動技術,但由于受體育場地設施條件和體育師資的限制,使得他們參與體育活動的愿望或意向一直停留在美好愿景的狀態之中。表2顯示,留守兒童參與體育活動的動機以開展愛好和獲得樂趣為主,其次才是增強自信及強身健體,可見他們體育參與的動機符合兒童參與體育運動正常發展規律。

表1 留守兒童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

表2 留守兒童參與體育活動動機情況
留守兒童正處于成長的關鍵時期,自律性比較差,是非觀念模糊,他們亟需父母的引導,社會的關心,學校的教育。鑒于留守兒童在這三個方面因有所缺失,組織體育活動時對組織者要求更高,需要采取合適的組織形式和方式,才能讓留守兒童在體育參與過程中達到事半功倍的鍛煉效果。表3顯示,長沙縣農村兒童參與體育鍛煉的方式列第一位的是由學校老師組織,占88.2%;之后則是留守兒童跟小伙伴自發組織,相約一起進行體育活動,占62.5%;而33.1%的留守兒童在進行體育活動時經常選擇“自己活動”,這一方面體現出了留守兒童孤獨無聊,需要宣泄和尋找寄托,另一方面反映出了我們社會、學校和家庭在留守兒童體育教育中的缺位。

表3 長沙縣留守兒童體育參與方式(多選題)
對體育項目的選擇受留守兒童的體育興趣、體育動機及體育場所基礎設施等條件的制約。表4顯示,長沙縣農村留守兒童在參與體育的內容主要以學校組織的體育活動以及一些球類運動;而留守女生比較喜歡踢毽子。在訪談中得知,農村能開展的項目較少,根本無法滿足留守兒童體育鍛煉的需要,留守兒童在學校之外能夠開展的現代體育項目并不多,主要是以簡單并有著明顯地方特色的體育項目為主,如,滾鐵環、打陀螺、追捕游戲等等。還有相當一部分留守兒童甚至從不參與校外的體育活動,而影響了他們參與體育積極性的原因是沒有人一起活動或沒有氛圍。因此,長沙縣農村留守兒童體育參與的項目分布比較窄。

表4 長沙縣留守兒童體育參與的項目分布(多選題)
任何體育活動,都需要或大或小的體育,都需要各種體育器材。然而在現實中,農村的體育活動場所稀少,體育基礎設施薄弱已是制約留守兒童體育參與正常進行的主要因素。雖然長沙縣農村經濟相比以往有較大發展,但體育場所基礎設施建設的經費投入相當有限。表5顯示,留守兒童參與體育的“主戰場”還是在學校的體育場館,其次是村鎮一些簡單的文化活動場所和自家的堂屋、曬谷坪、房前屋后的空地、草地、樹林等。

表5 長沙縣留守兒童參加體育活動的場地(多項選擇)
要使留守兒童在體育鍛煉中取得良好效果,那么體育參與的頻次是主要因素之一。留守兒童的身體素質要全面發展,每天的體育鍛煉是必不可少的,但事實上從表6來看,長沙縣農村留守兒童體育參與頻率的總體情況一般,學校體育活動參與要明顯好于其他組織形式的體育參與。其中的原因要歸功于教育部頒發的《學校體育工作條例》明確規定:“農村中學每周要安排三次以上課外體育活動,保證學生每天有一個小時課外體育活動的時間”。在訪談中得知,在留守兒童的心中有個錯誤的認識,體力勞動也是屬于體育活動,并計入了體育參與頻次當中。由于經濟的原因村鎮較少開展體育活動,這使得留守兒童參與學校體育的次數遠遠多于其他形式的體育。

表6 長沙縣留守兒童參與體育活動的頻次(次/周)
體育鍛煉的持續時間留守兒童硬傷,若按有關標準,每次鍛煉時間必需超過半小時,才能達到鍛煉的目的。可據調查顯示(表7):長沙縣農村留守兒童體育參與的持續時間在 11~20 分鐘之間的占調查總數的34.8%,列第一位。符合鍛煉標準的只有19.4%,還不到四分之一。說明長沙縣農村留守兒童體育參與的活動時間還需要增加,達到體育人口標準時間的只有 1/3 左右。從訪問得知,留守兒童主要在學校體育的參與持續時間要多于村鎮體育和家庭體育。

表7 長沙縣農村留守兒童參加體育鍛煉的時間(單位:min)
從表8來看,留守兒童對體育場地設施的總體滿意度一般。長沙縣村鎮和學校基礎設施薄弱、環境的比較落后、體育資源嚴重匱乏,所以學生對各類體育活動的綜合滿意度評價也一般,這降低他們參與體育的積極性。但在訪談中,留守兒童對于節慶體育活動滿意度非常高,主要基于兩個原因:一是熱鬧,小伙伴們都會一起參與;二是大人會來組織,并非常歡迎兒童的參與。

表8 長沙縣農村留守兒童對體育場地設施的滿意度
1、長沙縣農村留守兒童對參與體育活動興趣都比較濃;參與體育活動的動機較為明確,開展愛好和獲得樂趣為主。
2、長沙縣農村留守兒童參與體育活動的方式以學校體育活動和自發組織的兒童群體為主,參與村鎮體育、家庭體育的方式比較單一。
3、長沙縣農村留守兒童參加體育活動的內容以球類項目、跳繩、跑步、踢毽子以及一些民族民間傳統的體育項目;參與體育活動的場所主要是學校運動場地、村鎮運動場地、公路和自己家房前屋后的空地、樹林等。
4、長沙縣農村留守兒童基本上每周會參與體育鍛煉,體育參與的持續時間主要集中在 11~20分鐘,30分鐘以上的只有1/3,學校體育鍛煉的持續時間要明顯長于其他。
5、長沙縣農村留守兒童對體育場地設施的總體滿意度一般,但對村鎮組織的節慶體育活動滿意度都高。
1、政府加大投入完善體育基礎設施
良好的體育基礎設施環境是開展好體育活動工作的前提和基礎。從對長沙縣體育設施調查的總體情況來看,雖然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體育場地設施得到不斷改善,但是農村經濟基礎薄弱,政府投入少,體育設施與城市相比,差距過大。政府需要加大體育設施在財物、人力等方面投入,來提高農村社會、學校的體育基礎設施,努力改善當前現有的狀況,提高留守兒童參與體育的積極性。
2、學校應重視學校的體育教育
學校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學生,強健的身體是保證學生正常學習和生活的基礎和前提。學校體育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充分認識其在素質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努力開展好學校體育教育。
3、培養留守兒童的體育意識,提高體育參與度
體育意識是人們關于體育現象的想象、觀點和心理的總稱,它是社會意識的一種特殊形式。留守兒童正處于青少年時期,對體育的了解還沒有達到良好的意識,對于體育組織者(尤其是學校的體育老師)要加以正確的教育和引導,讓留守兒童形成正確、良好的體育意識,提高體育認知水平,提高體育參與的積極性。
4、加強學校體育活動、村鎮體育活動的開展
農村學校需要多舉辦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體育活動,并通過規范體育課堂,創新體育教學方法,以此來激發留守兒童的體育參與熱情和興趣、幫助他們來樹立健康觀念,從而達到提高他們參與體育活動的主動性、積極性。當地村鎮要重視村鎮體育活動的開展,經常性的定期開展有當地特色并適合留守兒童參與的體育活動,讓他們在校外之余能夠參與到積極健康的體育文化活動來,并從中獲得體育給他們帶來的快樂。
5、構建良好的體育系統,保持體育鍛煉的連續性
政府應發揮村鎮體育、學校體育的體育鍛煉載體作用,加強村鎮、學校體育的發展合作,促使村鎮和學校共同組織和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各樣的體育娛樂活動,來豐富留守兒童的體育活動內容;同時,村鎮和學校構建良好的體育系統,使留守兒童不但參與學校體育同時也可以參與村鎮體育,并以此來保證留守兒童體育參與的持續。
[1]周漢平.農村留守兒童概念界定與相關對策思考[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科版),2011,9(30):92-96.
[2]吳霓.農村留守兒童問題調研報告[J].教育研究,2004,10(10):15-18.
[3]劉騰,雷彥巧.當今社會影響下的留守兒童成長教育問題調研[J].理論前沿,2011,10(10):284.
[4]王洪宇,粟金濤.湖南農村學校體育發展的制約因素及對策研究[J].貴州體育科技,2011(4):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