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霽
摘 要:被保險人存在于保險合同各個要素的關系之中,對其法律地位的探討以被保險人與其他要素之間的關系特質為外延。
關鍵詞:被保險人;確定方式;保險利益;保險合同利益
一、被保險人的確定方式
其一,明確列明被保險人的姓名或名稱被保險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被保險人是自然人的,應當在保險合同中載明其姓名。被保險人是法人的,應當在保險合同中載明其名稱被保險人可以是一人,也可以是多人,每個被保險人應當一一載明。
其二,以變更合同條款的方式確定被保險人。在保險合同中增加一項變更被保險人的條款,一旦該條款約定的條件成立,候補的主體自動成為被保險人,取得被保險人的地位。比如財產的承租人或者受托人作為候補的被保險人,承租人或受托人變更后取得與原被保險人相同的資格。
其三,以擴展的方式確定被保險人這種方式不直接列明被保險人,也不以排序的方式確定被保險人,而采取擴展的方法,使一定范圍的人員都具有被保險人的地位。
二、被保險人與保險合同各要素的關系特質
1.被保險人與保險標的關系特質
被保險人可以概括為其財產利益或生命、身體、健康等受保險合同保障的人,被保險人與保險標的關系可見一斑。在財產保險合同中,被保險人與保險標的關系體現(xiàn)為被保險人是財產保險合同標的的權利人。在現(xiàn)行的法律體系內,這些權利可以概括為以下三種:第一、現(xiàn)有利益;第二,基于現(xiàn)有利益產生的期待利益;第三,基于某一法律上權利基礎而產生的期待;被保險人對保險標的利益關系直接影響和決定了被保險人在財產保險合同中的權利和義務。財產保險中,遵循填補損害的原則,保險目的即是填補發(fā)生保險危險時實際遭受損失之人的損害。投保人雖然是保險合同的當事人,但在發(fā)生保險事故時未必是實際遭受損失之人。利之所在,損害之所在,保險人向被保險人給付保險金符合保險的存在目的而保險合同的訂立以保險標的危險的評估為基礎,所以《保險法》中規(guī)定被保險人和投保人一并承擔旨在揭示保險標的危險狀態(tài)的如實告知義務。保險合同的存續(xù)以保險標的危險范圍的維持為保障,對被保險人減災防損義務的規(guī)定即是控制危險程度的措施。至于被保險人危險發(fā)生的通知義務等均以保險金請求權的實現(xiàn)為目的。
在人身保險合同中,被保險人的生命和身體是保險合同的標的。各國立法對投保人與被保險人的保險利益關系規(guī)定存在差異:一種是同意主義立法,規(guī)定投保人以他人生命或身體投保必須經過該人的同意;一種是保險利益主義立法,規(guī)定投保人對一定范圍之內人具有保險利益,在投保非以死亡為給付保險金的人身保險時不必經過被保險人的同意,即可直接投保。我國采取的是第二種立法方式,一般的人身保險合同投保人具有保險利益的可以直接投保,以死亡為給付保險金條件的人身保險合同須征得被保險人的同意。這樣的規(guī)定避免了簡單的同意主義立法程序上的繁瑣與不便,對倡導社會主義道德發(fā)揚人與人之間的互助與友愛精神起到積極的導向作用,同時也兼顧了對被保險人人身權的尊重與道德危險的防范。但是,這種立法易于使人產生錯誤的認識,即認為投保人對被保險人的生命和身體具有保險利益實質上,被保險人的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屬于被保險人的專屬權利,法律無由規(guī)定這些權利轉歸他人所有保險法中有關投保人對一定范圍人員具有保險利益的規(guī)定僅僅是出于法律對被保險人真實意思的推定,即認為一定范圍的被保險人具有讓渡以自己生命或身體投保權利的意思,
2.被保險人與保險金請求權的關系特質
在財產保險合同中,填補損害的保險原則決定保險事故發(fā)生時遭受損失之人為保險金受領人,被保險人與保險標的之間的利害關系決定了被保險人(而非投保人)是實際遭受損失之人,因而保險金請求權應當屬于被保險人。在人身保險合同中,保險金的給付來源于保險費的累積而投保人是訂立保險合同繳納保險費的人。同時,人身保險合同以被保險人的生、老、死、葬為保險責任,保險金的給付以被保險人的生命、身體狀況為條件。保險金請求權屬于投保人抑或屬于被保險人?我國現(xiàn)行立法并無明確規(guī)定。依據(jù)合同法的一般原理,作為合同當事人的投保人應當具有保險金請求權,但人身保險合同的特性決定了該合同利益的歸屬主體與合同的訂立主體并不同一。在被保險人生存的場合,被保險人雖然通過同意或者法律規(guī)定的方式讓渡了以其身體投保的權利,但這種讓渡包含了自己受益的內容基于防范道德危險的目的,應推定投保人具有使被保險人受益的意思。如此,人身保險合同訂立的基礎方符合被保險人人身權的保護以及公序良俗的需要。可見,在被保險人生存的場合,人身保險合同的保險金請求權非被保險人莫屬,其他人(包括投保人)均無由享有保險金請求權在被保險人死亡的場合,保險金的歸屬表面屬于受益人,受益人對保險金的取得屬于依法律規(guī)定的原始取得。
3.被保險人與投保人的關系特質
在財產保險合同中,被保險人與投保人的關系不在保險合同的考察之列,被保險人與投保人的原因關系亦不影響財產保險合同的效力。以防止賭博為初衷的保險利益原則在英國《1774人身保險法》,通常稱為《反賭博法案》中表述為:人身保險合同的訂立,以投保人對被保險人具有保險利益為條件,否則該合同無效。而這種保險利益除投保人對自己的生命外,以“被保險人的死亡造成其法定或事實上財產權利的實際或可能的喪失或減少”為標準。我國《保險法》未規(guī)定這一標準,所列舉具有保險利益的人員涉及情感上的聯(lián)系也涉及經濟上的聯(lián)系。
4.被保險人與受益人的關系特質
被保險人對受益人的指定和變更源于被保險人的意思表示自治,法無規(guī)制必要。除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保險法以外,世界各國保險法均未規(guī)定受益人對被保險人須有保險利益。投保人與被保險人之間的保險利益規(guī)定已經能夠實現(xiàn)禁止賭博與防范道德危險的功能,并無必要對受益人附加保險利益的限制,應當將其決定權完全交由被保險人。
5.被保險人與保單所有人的關系特質
保單簽發(fā)后,對保單擁有所有權的個人或組織為保單所有人。財產保險合同中,保單沒有現(xiàn)金價值,以自己的財產投保的,投保人自己即為保單所有人;以他人財產投保的,被保險人為保單所有人。很多人身保險合同具有儲蓄性,保險單具有現(xiàn)金價值,可能出現(xiàn)基于保單財產性的轉讓或質押。如此,保單所有人可以是受益人,也可以是被保險人,還可以是除受益人、被保險人以外的任何人。
參考文獻:
[1]姚軍,于莉.被保險人意思表示對人身保險合同的意義[J].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12,(5):125-130.
[2]王金鳳.保險合同條款的解釋及被保險人告知義務的范圍[J].航海,2013,(1):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