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如今互聯網金融發展速度似乎超越了大多數人的預期,這樣的發展不僅是金融市場的需求,也是金融行業發展的內在需要和一種創新性的變革。不得不說,傳統銀行業受到了互聯網金融快速發展的巨大影響,在互聯網技術日漸普及的情況之下,這是一場技術變革還是一場改造運動?本文將通過服務費用、理財產品、貸款平臺、創新型金融產品這四個方面來探討互聯網對傳統銀行業的具體影響。
【關鍵詞】互聯網 銀行業 沖擊 影響
一、互聯網金融的興起
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是互聯網金融發展的技術支撐與保障,但是探究其發展的根本原因,應該是整個金融行業之間資金供需和流動的不平衡所導致的結果。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理解這個問題:一是弱勢群體的融資成本較少,并不能夠被傳統的銀行業所重視,融資難度大,籌集資金與使用資金的成本受到限制迫使他們去尋找新的途徑來獲得資金;二是社會需要能夠使財富得以增值的途徑,整個社會的財富的增值與保值的途徑非常有限,需要新的辦法來實現資金和財富的增值;三是傳統商業銀行的經營模式沒有得到合理創新,服務領域有限,業務的靈活度和便捷性沒有辦法滿足客戶日益增長的需求。在2014年底,中國網民的數量就已經達到了6.49億,如此高的普及率也從客觀上促進了金融業借助互聯網發展的大潮突飛猛進。
二、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銀行業的影響
(一)銀行服務費用
由于第三方支付平臺的流入,更多的人在支付時是通過第三方支付平臺來完成支付,這不僅減少了相應的銀行服務費用,而且更加靈活便捷與安全。以往傳統銀行業可以在為客戶辦理此類中間業務時收取一定的手續費來獲得利潤,現在傳統銀行業在服務費和手續費的收取上面大打折扣,尤其在代理業務方面更加顯著。總體來說,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對傳統銀行業的利潤沖擊較大。
(二)理財產品
余額寶是互聯網金融理財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種資金增值服務,通過余額寶,用戶可以在支付寶網站內直接購買基金,存款理財等產品以此來獲得相對較高的利潤,同時,余額寶內的資金還可以用于隨時進行網上購物、支付寶轉賬、自助繳費等一系列支付功能。由互聯網金融所衍生出的理財產品同樣也不在少數,甚至有逐漸超越銀行業理財產品的趨勢,與此同時,人們更愿意購買收益較高,資金占用成本較低,資金流動性相對較強的理財產品來進行投資,在互聯網金融興起之前,社會所能夠提供的理財產品的渠道主要是通過傳統的商業銀行,但如今購買理財產品的渠道增加以后,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具備了很多傳統銀行業不具備的優勢與特點,在人們獲得信息能力強,投資更加趨于理性化的社會,大多數人會更加愿意去購買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因此傳統銀行業在理財產品的經營方面也受到了互聯網金融業的巨大沖擊。
(三)貸款平臺
實際上,網貸平臺具有無抵押、無擔保、網上作業、審批快捷等一些傳統商業銀行所無法比擬的優點。我們不妨借助阿里小額貸款這說明,在2012年末,阿里金融為小微型企業的貸款就超過了20萬戶,平均占用資金123天,實際付出的年利率成本為6.7%,此期間客戶的實際融資成本僅為6%,這相當于一年貸款的基準利率。有人可能會問道:如此優越性的貸款平臺是不是也會對銀行業的貸款平臺造成沖擊呢?對于這個問題,我們的答案是否定的。首先,我們不妨仍然以阿里小貸為例,全國的小微型企業就已經達到了4000萬家,而阿里所服務的對象僅僅是很小的一部分,其他的網絡貸款平臺的情況和阿里小貸的情況相類似,服務的對象也只不過是幾十分之一而已,大部分的企業貸款仍然是依靠傳統銀行業所提供。其次,網貸平臺不能吸儲,只能通過注冊資本來進行放款,即便是通過金融機構來借款,也不得超過注冊資本的2倍,這也就注定了網貸平臺的規模不能擴大,傳統銀行業在放款的同時可以通過吸收存款等其他方式來有效補充資金。除此之外,大部分網貸平臺的利率是高于銀行業所提供的貸款利率。因此受到資金來源與經營規模的因素影響,網貸平臺基本上不會對傳統銀行業造成影響。
(四)創新型金融產品
互聯網金融創新型產品對于傳統銀行業的影響毫無疑問是巨大的,傳統銀行業的服務模式單一,產品創新度較低,業務流程復雜繁瑣,這就使得一些新型衍生工具借助互聯網得到了快速發展,可以有效的提高整個社會的閑置資金資源配置效率,創新型金融產品對于資金實力較弱的人群來說,增加了他們的投資渠道,對于中小企業來說,則是部分解決了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傳統銀行業由于缺乏了一定的創新性導致需要面臨來自互聯網金融在創新產品方面的巨大挑戰。
三、綜述
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對傳統銀行業的挑戰是巨大的,但是還不能說動搖了傳統銀行業的地位。互聯網金融以客戶為中心的思想更加能夠被社會所接受,這是需要傳統銀行業需要學習和借鑒的,傳統銀行業的風險管理能力等也是需要互聯網金融來融合。傳統銀行業要想在互聯網金融的沖擊之下迎難而上,就必須改革。第一,維護現有客戶關系,開拓新的業務,更新市場定位;第二,要以客戶為中心來設計金融產品;第三,提高服務效率,創新管理模式和經營模式;第四,創新服務理念,創新服務渠道。傳統銀行業需要去迎合互聯網金融的挑戰,二者更要相輔相成,才能促進整個金融市場的穩定。
參考文獻
[1]謝平.《互聯網金融模式研究》,2012年8月.
[2]陳宇.《互聯網金融與金融互聯網》,2013年6月.
[3]黃達.《貨幣銀行學》,第五版,2012年8月.
[4]卓尚進.《互聯網金融:在創新中蓬勃發展》,2013年6月.
作者簡介:陳凡,男,漢族,安徽合肥人,就讀于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本科學位,研究方向:金融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