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文群 伍妍菲

摘要: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中明確提出了構建從中職、專科、本科到專業學位研究生的現代職業教育培養體系,滿足行業對各層次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服務一線勞動者的職業成長。然而,如何在培養目標、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材編寫等方面形成遞進的銜接還存在系列實際問題,本文通過實施“中職—高職—本科”人才的培養,探索了中職、專科、本科三個層次一體化人才培養教材的編寫,進而對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構建提供參考案例。
關鍵詞:高職院校;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一體化教材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1422(2015)08-0050-02
收稿日期:2015-06-20
作者簡介:別文群(1969-),女,廣東輕工職業學院教授。研究方向:職業教育與教育信息化。(廣東 廣州/510300)
伍妍菲(1964-),女,廣東輕工職業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教學管理。(廣東 廣州/510300)
基金項目:本文系廣東省教育綜合改革試點項目:校企合作完善職業教育體系、構建職業教育立交橋。現代職業教育是面向經濟社會發展和生產服務一線,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并促進全體勞動者可持續職業發展的教育類型。《教育部關于推進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的指導意見》已經明確指出:“中等職業學校應發揮基礎作用,重點培養技能型人才;高等職業學校要發揮引領作用,重點培養高端技能型人才;探索應用型本科層次職業教育高端技能型人才培養途徑。”雖然,文件已經定位了中高本三個層次培養規格,但在實施人才培養過程中,由于沒有統一的知識和技能體系,缺乏層次間的銜接和溝通,各類資源不能充分整合,教學內容重復度較大,這給教材的編寫也帶來了較大的難度。本文通過構建基于職業知識證書的橫向拓展和縱向延伸知識和技能體系解決重復和遞進的關系,理清三個層次教學內容,探索了基于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中高本”教材開發。
一、中高本銜接教材編寫存在的問題
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包括中等職業教育、高等職業教育、本科應用型教育、高端技能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等層次,每一個層次通過培養目標、專業設置、課程體系與教材、教學實施、評價方式、企業行業參與等形成多層次銜接貫通的技能人才培養體系。目前,中高職課程設置重疊、教學內容斷檔、教材重復等問題突出,本科的課程內容和教材還停留在學科的知識體系中,強調知識結構的完整性和系統性,沒有與職業標準融合,重理論講授、輕技能訓練以及存在的統編和滯后, 與高職形成不了連續性等問題,不利于學生職業能力的養成,不能很好地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對技能型人才培養的要求。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1)現代職業教育體系還沒有形成自身的知識和技能體系,各層次間缺乏銜接和溝通,教材的編寫仍然停留在過去本科學科的知識體系中,教材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不緊密,沒有體現職業和應用的特征。
(2)基礎理論課程內容沒有體現必需和夠用為度的特點,其廣度和深度沒有服務于專業核心課程的需要,在每個層次都講究學科內容系統性和完整性,所以,出現了在中高本有重復的知識內容。
(3)專業核心課程教學內容大段的講解技術原理和依據,以及理論公式的推導過程,沒有突出實踐性和應用技術內容,例如一些操作和維護的方法等。
(4)實習實訓課只是作為理論課程的一個教學環節,沒有單獨成課程,所以,實習實訓教材沒有系統性,只有一個實訓指導書,指導書中沒有注重與專業理論課程銜接和照應,不能把握理論與實踐之間的內在聯系。
(5)教材沒有體現實用性、先進性,不能反映現時生產過程中的實際技術水平。中職學生學過該門課程后應該能上崗操作課程中涉及的內容,高職學生能解決該門課程涉及的生產工藝中出現的技術問題,本科層次學生能針對該門課程涉及的目前生產工藝提出革新和改造。這樣的教材僅僅依靠學校教師閉門造車是很難完成的。只有教師和企業生產一線的技術專家合作開發教材才能完成。
(6)除了紙質教材外,一門課程教學資源已不能滿足日益發展的工藝、新技術的需要,許多時候需要呈現一些虛擬仿真實訓平臺演示、工作過程模擬演示和操作以及生產操作流程的視頻等多種形式的數字化教學資源。而目前的教材主要還是紙質教材為主,教學資源不豐富,不能滿足一體化教學的需要。
二、中高本銜接教材內容銜接的研究
現代職業教育的重要特征就是實踐性,以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為主線,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所以,編寫一體化教材注重以下原則:
(1)首先,圍繞專業對應的職業崗位群,分析滿足崗位及崗位發展,同時,明確以職業資格證書為邏輯起點,確定中職、高職教育和應用型本科應取得的職業資格證書等級,確定職業資格證書所對應的職業知識和技能應達到的標準和程度,構建各層次人才培養的總目標。目前新版國家職業分類大典正在征求意見,大典征求意見稿的職業描述信息基本覆蓋了我國96個行業大類的主要經濟活動,依據社會勞動和職業活動的規定及所從事職業崗位具體工作任務的相關規定來確定標準,全面采集了各職業相關的學歷、職業教育培訓和職業資格要求等附加信息,突出了職業中技能水平的層次,能更好地指導職業教育及職業培訓工作,也可以指導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中教材的編寫工作。如圖1所示。
(2)在確定各層次人才培養的總目標,制定實現總目標的模塊化課程體系結構,在課程體系中,按照中高本三層次橫向和縱向內在邏輯整合成相對獨立的知識點和技能點,以“必需、夠用”為原則,再將知識點和技能點組合成知識單元形成每門課程的教學內容,編寫對應模塊化的教材。模塊化的教材可以打破向研究型本科學科化課程的傾向,模塊教材內容相對獨立,如果哪個知識點和技能點出現了新技術或新知識可以替換或重新組合,形成新的教材內容。
基于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中高本”教材開發探索(3)注重實訓課程體系的教材編寫,實訓教材要注意與專業理論課銜接和照應,應該包括學習該門課程所達到目標(包括必須掌握技能操作、培養職業素質內容)、對應的知識單元、技術要點及標準、操作規程及步驟等。由于該類課程要求在實訓室中上課,所以,考核著重檢查學生操作的熟練程度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
(4)只有校企合作,才能更好地編寫出反應產業技術升級、符合職業教育規律和技能型人才成長規律的高質量教材。在基于職業教育一體化教材編寫過程中,吸收行業發展的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對接職業標準和崗位要求,豐富實踐教材的內容。技能型的人才應具備怎樣能力和知識結構只有企業才最清楚,所以,只有堅持行業指導、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的教材開發,才能使教材開發切實反映職業崗位能力標準,對接企業用人需求。例如:學校成立了輕工職教集團,集團由13個專業委員會組成,該13個專業委員會涵蓋了學校的專業和專業群,其中共同開發教材是專業委員會的主要內容之一。
(5)開發立體化教材,豐富現代職業教育教材表現形式,擴大教學資源。職業教育教材的建設應該更加注重現代化的信息技術在教材呈現形式方面的應用,使教材“生活化、情景化、動態化、形象化”。所以,通過建設基于該課程的網絡課程,融入計算機仿真教學、數字化實訓、微課視頻等內容,擴大學生學習資源,同時,隨時充實和更新,建立動態、共享的課程教材資源庫,防止脫離實際和知識陳舊問題出現。
三、結論
職業教育問題關系我國經濟轉型升級和長遠競爭力提升,是為了培養與產業高符合度的技能人才,中職畢業生讀高職,高職畢業生讀應用型本科的目的,是希望知識得到提升,同時專業技能得到繼續強化和提升,進一步增強其就業競爭力和提高就業質量。然而,由于職業教育體系還沒有貫通,銜接還不夠緊密,所以就是讀了高一層次的教育,畢業后的競爭力很難得到顯著提升,通過一體化教材的編寫能為實現中、高職、本科的無縫對接提供案例。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Z].2014.
[2]劉美靈.淺議高職院校校本教材開發[J].科技創新導報,2010(32):166.
[3]周小平,王玫瑰.實踐三二分段中高銜接,促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J].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1):28-30.
[4]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十二五”職業教育教材建設的若干意見[Z].2012.
責任編輯賴俊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