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燕
長期以來,中學生的課外閱讀成了被人遺忘的角落。廣大中學生是厭倦在死氣沉沉、毫無生機的學習中流逝時光和才華的,他們渴求課外閱讀,無非是想從課外書中獲得課堂里得不到的知識與能力,得到一點一滴的理解和企盼。在努力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面對廣大中學生的渴求,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課外閱讀的重要性。廣泛的課外閱讀,不僅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而且能激發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從而促進各科的學習。
到底如何關心中學生的課外閱讀呢?要針對當前中學生課外閱讀及可供讀物的現狀,做到有的放矢,講求實效,下面著重就課外讀物的選擇作一些介紹。
一、中學生讀書的幾個特征
中學生從年齡上看正處于人生的青少年時期,具有青少年的個性和特征。他們思想活躍,求知欲強,正是長知識、學本領的重要時期,對未來充滿美好的憧憬,有一定的學習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因此,他們的讀書呈現出以下幾個特征:
1.增長知識已成為讀書的主要目的,但也喜歡抒發情感、滿足夢想的散文和科幻小說。他們讀課外書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增長知識,而為了滿足好奇心和興趣等因素只占很少一部分,這說明現在的中學生能夠自覺地去補充和吸收課本以外的知識。散文、隨筆和科幻小說這類文學體裁,則給他們提供了一個廣闊的空間。
2.所讀圖書來源及購書特點。在獲得圖書方面,中學生大多是自己購買,此外是到外面租書或從圖書館借書及向別人借閱。他們獲得圖書信息一般來自報刊介紹和同學推薦,學生一般都喜歡自己去書店買書,表明當代中學生對自己的購書眼光頗為自信,表現出相當的有主見。
3.讀書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當代中學生在課外閱讀時,有的從興趣出發,追求“獵奇”“刺激”以滿足低層次閱讀愿望;有的不加選擇,有什么讀什么,讀過即丟,收效甚微;有的被作業壓身,無暇閱讀,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啃教科書,知識貧乏,信息閉塞;也有的有余暇余力,能在課外閱讀中拓寬知識面,但缺乏指導;更有的雖然博覽群書,但不善取舍,因而缺乏系統性。
4.教師未能在引導讀書方面充分發揮作用。教師在引導學生如何讀書、讀什么樣的書方面做得不夠,書籍是能夠影響學生的思想和行為的,教師如果能抓住有利時機進行有針對性的引導,對學生的教育將會事半功倍。
二、關于課外讀物的選擇
當前由于出版商追求贏利,所以要讀到一本好書不甚容易,特別要讀到一本適合中學生的好書就更不容易。因此,在關心中學生選擇讀物時,要注意以下五點:
1.要慎重,不能掉以輕心。蘇東坡曾說:“書富如海,百貨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盡取,但得其所欲求者爾。”意思是說,讀書要有目的地選擇。尤其是中學生,主要精力要用于功課學習,又因年齡特點,知識面窄,生活閱歷淺,加上“書海”“文林”中“百貨皆有”,這樣學生選擇讀物就更顯得重要。為此,一方面,要么幫學生選擇,教師一定要嚴把關口,讓學生選擇思想性好、藝求性高的讀物閱讀。
2.要適合中學生自己的閱讀水平,不能違背“循序漸進”的原則。要符合學生的閱讀目的,不能不著邊際。從學好語文的角度來說,課外閱讀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提高閱讀和寫作能力。明確了這一點,才好選擇書目,才好確定重點,才會有針對性。
3.要適合中學生的心理特征,要滿足他們的興趣與愛好,要喚醒他們的好奇心。比如,神話、童話、寓言、民間故事、科幻小說等,最能激發起學生的閱讀興趣;而古今中外的名著,尤其當代優秀的小說、人物傳記等,又最適宜于高中學生的口味。他們在認真閱讀這些自己喜愛的讀物中得到了藝術熏陶,閱讀和寫作能力也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提高。
目前,教育正在從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學校也在努力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讓他們有更多的自我安排的時間,有更好的自我發展的機會。教師和家長要珍惜這個時間與機會,讓學生在課外閱讀中提高素質,增長才干,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