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婷 王江彬 徐維星 蔚曉慶



摘 要:以天津農學院為例,對在校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和訪談,分析發現:不同因素對大學生創新素質的影響程度不同,最主要的影響因素是學生的性別、生源地、高中學校、學生職位及實踐能力。通過整理數據和訪談得來的資料,結合農科大學生的自身特點,對如何提高農科大學生創新素質提出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農科;大學生;創新素質;調查報告
中圖分類號:G642.0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2-2589(2015)18-0124-02
我國是農業大國,培養一大批創新型復合型農科大學生是貫徹“科技興農”“人才興農”戰略,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重要人才保證,是高等農林院校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2015年全國兩會指出“創新是驅動發展的第一動力,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可見創新已然成為國家發展的生命力。
一、大學生創新素質調查情況綜述
天津農學院是天津市唯一一所高等農林類院校,為了調查農科大學生創新素質的發展現狀,我們于2014年12月進行了問卷調查,分別針對農學、種子科學與工程、生物技術、環境科學、園林、食品、生物工程等本科專業發放問卷1 000份,共收回986份,有效問卷980份,有效問卷的比例為98%,其中男生473人,女生507人,各占比例48.3%、51.7%。在2015年2月對300名大學生進行了訪談,獲得了一些比較客觀的資料。通過問卷數據和訪談數據,可以看出農科大學生具有一定的創新素質能力,但并未得到充分的發展,與現代農業技術發展的要求還有距離,有待提高。
二、大學生創新素質調查數據分析
全面發展的大學生應具備多方面的素質,包括思想道德素質、業務理論素質、創新素質、人文素質、身心素質等等。在這眾多的素質中,創新素質培養已成為教育改革的重頭戲,這是因為,我們所處的時代科技迅速發展、社會不斷變革,人們將面臨許多從未遇到的新問題,無論是科技的進步、新知識的產生、新問題的解決,都要依靠創新人才去解決。通過對天津農學院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以及評分,我們可以客觀地看出大學生創新素質現狀。在這里,我們將得分在1~3分之間的學生判定創新素質較低,3~3.5分的學生為低,3.5~4分的學生為中,得分在4分以上為高。
1.不同地區對大學生創新素質的影響
從表1可以看出,來自農村的學生在創新素質較低這一水平占的比重為62.5%,創新素質高的人數僅僅占3.1%。而來自地級市的學生創新素質較低的只占21.4%,創新素質高的比重達到了14.3%。由此可以看出不同地區的學生創新素質水平是不同的,總的來說,大多數來自農村的學生創新素質比較低,而來自地級市的學生創新素質相對較高,而且各個水平的比重相對均勻。來自縣城的學生創新素質水平相對高于農村學生。所以說,地區因素對大學生的創新素質有影響。
2.不同高中對大學生創新素質的影響
從表2可以看出,來自重點高中的學生創新素質高的比重遠遠高于一般高中,而在創新素質較低的這一檔里,一般高中占58.8%,來自重點高中的學生僅僅占32.1%。顯而易見,來自重點高中的學生的創新素質普遍高于一般高中的學生。這是由于重點高中的生源和師資力量都強于一般高中,所以重點高中的學生無論在基礎知識方面,還是邏輯思維方面都要強于一般高中的學生。
3.是否擔任干部對大學生創新素質的影響
擔任學生干部對大學生創新能力是否有影響,是很多大學生非常關心的一個話題,也將決定著大學生對大學生活的安排。從我們對農科大學生的調查數據來看,擔任學生干部的大學生在創新素質較高這一水平占的比重是35.5%,而沒擔任干部的占22.4%,并且在創新素質較低人群當中沒擔任干部占的比重達57.1%,也是相當大的一個數據,從表3數據可以看出,在大學期間擔任干部是能夠提高人的創新能力的。
4.性別對大學生創新素質的影響
自古至今,都認為男女平等,但真正意義上,男和女的思維結構是不同的,所以對于創新能力也不排除與性別有關。從表4結果來看,較低創新能力男生占29.1%,女生占63.6%,在中、高部分男生占38.2%,女生占20.5%,由此可見,農科大學生當中,男生的創新能力相對來說比女生高。在調查問卷的選項問題“是否經常想打破常規去做一些事情”和”不認為權威專家講都是對的”中,男生選擇“是”和“不認為”的選項要比女生多,由此看出,男生勇于挑戰權威,不會被外在的某些條件束縛,并且男生比女生的實踐能力更強,他們更善于對身邊事物去進行改造,通過自己的理解還有想法,打造屬于自己的東西。
5.創新實踐能力的調查分析
在問卷選項“創新的想法經常有,但真正動手去做的卻很少”中,有9%的學生選擇“完全不符合”,19%的學生選擇“不太符合”,32%的學生選擇“基本符合”,22%的學生選擇“比較符合”,18%的學生選擇“很符合”。這項調查數據表明,像天津農學院這樣的高等農林類院校里大學生有一定的創新意識,但真正實際動手參與總體偏低。在訪談中,問道:“在學習之余,有沒有參加一些創新活動”,大部分學生的回答都是沒有,問其原因,其中絕大部分的女生說都忙著考證,參加各種課外培訓班(教師資格證、計算機證、會計證、二學位等等),而男生的回答則是打游戲、做兼職,沒時間也沒機會。從這些回答中,我們可以看出隨著每年畢業生人數的逐漸增多,就業壓力越來越大,各種證書高學歷越來越被同學們看重,而學校對創新素質培養的重視間接導致了學生只是想想而已,并未實際動手參與。
三、提高大學生創新素質的對策
1.創新意識的培養
在調查中我們知道有一部分學生缺乏一定的創新意識,學校應高度重視這部分學生的創新意識,開展有關創新的講座、創新新意征集賽、有關創新的辯論賽等,讓有創新意識的同學帶動起缺乏創新意識的同學。同時,教師也要具有創新的理念,創新的能力,逐漸改變傳統的農林院校教學模式,注重創新意識培養,讓同學們參與到創新的活動中來。
2.開展農科特色創新實踐活動
我們要充分利用自己的專業優勢,農科專業與食物、植物、動物息息相關,開展豐富多彩的創新活動。例如:美食制作大賽、藝術插花比賽等。
3.科研與課堂教學相結合
學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參與教師的科研實驗,將在課堂上學習到的知識運用到科學研究之中。不僅增加了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交流,還使學生學習到更多的知識,熟悉各種實驗器材的使用,無論對學生以后的學習還是工作都會有很大的幫助。
四、結語
加強農科大學生創新素質教育是國家發展之本,是適應現代化社會建設的必然要求。江澤民同志在全國第三次教育工作會議上指出:“我們必須把增強民族創新能力提高到關系中華民族興衰存亡的高度來認識,教育在培養民族創新精神和培養創造性人才方面,肩負著特殊使命。”可見全面提高農科大學生的創新素質教育是培養21世紀人才的需要,只有不斷改進教育體系,完善教育制度,才能更好地培養出與現代農業技術發展相符的創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丁紅星.農科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探索與實踐[J].內江科技,2011(5):28.
[2]孟秋艷.論大學生創新素質的培養與提高[J].教育探索,2006(10):123.
[3]張美英.高等農林院校大學生創新素質調查研究[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2014,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