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良發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體育部 廣東廣州 510420)
第12屆健美操世錦賽男子單人操過渡與連接動作的分析①
黎良發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體育部 廣東廣州 510420)
競技健美操成套動作是由操化動作、難度動作、托舉與配合以及復雜多樣性的過渡與連接動作組合而成。通過對第12屆世界健美操錦標賽男子單人操的前7名運動員的成套中所做的過渡與連接動作進行觀察、統計,根據其連接的空間進行深入分析。研究結果:在本屆比賽中,男子單人操的成套中使用了大量的B-C-A類型的空間的騰空變換。過渡與連接動作的發展趨勢已經不亞于難度動作的發展。
競技健美操 世錦賽 男子單人操 過渡與連接
競技健美操是一項在音樂伴奏下,能夠表現連續、復雜、高強度成套動作的運動項目。成套動作中,過渡動作是指從一個造型、狀態、風格、位置轉換到另一個形式的動作,用以連接成套中兩個不同主題或段落,動作空間允許改變的三大空間(地面A、站立B、騰空C)。而連接動作是指連接兩個不同的動作,該動作本身沒有空間變化。過渡與連接動作可選用舞蹈、體操、藝術體操、技巧、武術等體育項目的元素。在成套動作編排中,過渡與連接動作不僅能使成套動作具有流暢性,并且起到穿針引線、承上啟下的作用,也使成套動作更具有多樣性、發雜性與創新性,甚至可以成為成套動作的亮點,是體現成套動作編排設計的主要內容。
以第12屆世界健美操錦標賽男子單人操決賽前7名運動員的成套動作錄像逐一進行分析。
文獻資料法;錄像觀察法;數理統計法。
過渡與連接動作是一個部分的兩個方面,過渡動作是從一個造型、狀態、風格、位置轉換到另一個形式的動作,用以連接成套中兩個不同主題或段落,動作空間必須改變三大空間(地面A,站立B,騰空C)。而連接動作是指兩個不同內容的動作,該動作本身不允許空間變化。根據連接動作所連的內容來分,可分為操化-操化、難度-難度、操化-難度、難度-操化、操化-托舉(集體)、難度-托舉(集體)六個類型,而男單就只有前三種。
競技健美操屬于技能主導類表現難美性項目,藝術裁判的評分存在著一定程度的主觀性。在本屆世界健美錦標賽中男子單人操的運動員們已經打破以往較簡單的過渡動作的空間轉換、運動軸及連接動作的銜接的方式。而大量采用了較復雜、多樣性空間轉換和較高難度的運動軸的過渡動作以及靈巧的銜接方式。通過使用多樣性的過渡與連接動作使成套看起來更具有創新,給人一種不同的視覺效果。
2.2.1 過渡與連接動作空間的轉換特征
過渡動作的完成空間必須改變,而連接動作一般不發生空間轉換。在成套動作中過渡動作常與部分難度動作一起共同承擔著運動空間的轉換任務,實現地面(A)、站立(B)、和空中(C)3個運動空間的過渡。使成套動作中不同動作內容形成流暢的銜接,空間的層次起伏明顯,使運動員的表演具有藝術閃亮點、更具有觀賞性。
通過表1顯示,一次的空間轉換類型分為2種類型;A-B、B-A,而運動員A-B的空間轉換運用較多,如單膝跪地起。A-B的空間轉換在本次比賽7套成套中運用最多的一個成套次為5次。B-A的空間轉換,如弓步下地,7套中6套采用了一次,中國隊才用了兩次。1次的空間轉換常運用在與難度動作的連接上,如直角支撐轉體-單膝跪地起。兩次的空間轉換分為4種類型:B-C-B;B-A-A;B-AB;B-C-A。而這一類型的過渡與連接動作是展示空間的起伏、如騰空,這一類型中間沒有間歇,不參與任何難度動作。成套中運動員采用B-A-B和B-C-A較多,B-A-B大部分成套采用一次,如弓步下地,單膝跪地起。而B-C-A,7套成套中運動員最少都采用一次,第一名運動員I v a n P a r e j o和第三名的中國運動員黎良發采用了三次B-C-A的轉換,如后空翻成俯撐等。三次以上的空間轉換類型分為;B-C-A-B、B-A-C-A,這一類的空間轉換較為復雜,B-C-A-B,如魚躍前滾翻站起。B-A-C-A,如肘撐踺子后團成俯撐。
2.2.2 過渡與連接的銜接功能
過渡與連接動作重要的功能是能把成套中段落或不同動作的內容之間進行銜接,使成套動作變的流暢,使成套融為一體。競技健美操成套動作中包含難度、操化、過渡連接。因為難度動作有些需在地面完成,只能靠過渡動作來連接地面難度動作的開始,這樣有利于成套動作的流暢性。地面難度動作完成后需靠過渡動作將運動空間轉換到站立狀態才能進行操化動作,這樣有利于操化動作的連接流暢,完成質量。所以在成套中過渡與連接動作占據了重要的位置,其功能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轉換運動空間、借助慣性或緩沖慣性、改變動作路線與方向、調整身體位置、調整節奏、調整成套中音樂所適當的編排、調整運動員自身的體能分配。過渡與連接的合理運用,使成套動作連貫流暢,更好地保障難度及其他動作的完成質量,提升成套動作的整體表現效果以及閃亮的觀賞性。

表1 男單運動員成套中過渡與連接動作空間的轉換類型

表2 男單運動員成套中過渡與連接動作的類別及名稱
通過表2看出,本屆世錦賽中,A-B、B-A,兩種類型使用的次數相對較多,B-C-A也使用的較頻繁。B-C-A-B、B-A-C-A這兩個類型,少許能力較強的運動員運用了這樣復雜多樣性的空間轉換。從表2看出,第一名是來自西班牙的選手I v a n,他最顯為突出的是他的柔韌性,不管任何過渡與連接動作都是運用他的強項柔韌性來完成的,而他這次成套中的開場過渡動作是采用了體操動作中空翻類型的動作演變成健美操的過渡動作,肘撐踺子后團成俯撐,這個過渡動作具有3次空間轉換,是B-A-C-A類型,觀賞性非常高。還有一些過渡與連接動作都非常吸裁判以及觀眾的眼球,如半前軟翻成坐地,同樣采用了體操動作中的空翻類型,再此加上他的個人特點柔韌性來完成,既簡單又巧妙。還有那些翻身片腿360°,跪地搬腿轉體360°更獨特的體現了他的個人特點。
第二名選手來自羅馬尼亞,其過渡與連接動作并沒有很大的特點,他都是采用了一些健美操傳統的基本過渡與連接動作,大部分才用前滾翻下地、單膝跪起,這樣的過渡動作雖沒有特點,但完成簡單。
第三名選手來自中國的黎良發。他的成套動作最為明顯的體現出他的個人特點與能力。他的過渡與連接動作也是在這次比賽中的亮點,他總共采用了11次過渡與連接動作。例如:單腿起跳后空翻、后空翻360°成俯撐、360°魚躍前滾翻、這些過渡與連接動作全部采用體操動作而演繹的過渡與連接動作,通過對健美操的悟性去創新的過渡與連接,充分體現出其過渡的高難度、高技術、高技巧并突出個人的能力、獨特、競技與觀賞性。
并列第三名是來自羅馬尼亞的選手,該選手的過渡與連接動作是采用一些普遍的下地的過渡連接動作改成跳躍至空中再下到地面,如:正踢反轉下地,稍微改變下就變成跳躍正踢反轉下地,這也是一種新的創新,但這種過渡動作較于簡單,但作為地面過渡動作該選手還是比較新穎,如肘撐挑身起,遠距離來觀看這個過渡動作,相似肘撐小翻,給裁判和觀眾一種視覺上的錯覺,此過渡動作在成套中消耗的體能不大,由此看來還是比較有創意的一個過渡動作。
第五名和第六名選手同樣來自法國,采用的過渡也是很有創意,如:單腿起跳后直360°成叉下,單手轉體360°成跪,也是今年過渡與連接動作中的其中之一的創新,無論從空間的變化,難易程度來說,都必須具備一定的能力才能完成該過渡,該過渡超越了難度動作的難度性。該過渡動作,需要很好的身體控制能力,空中身體的靈活性,空中的知覺度,才能完美完成此過渡動作。
第七名是來自意大利的選手,該選手選用的過渡動作較少,采用的都是一些基本的過渡與連接動作。
過渡與連接動作在成套中具有重要的組成部分。它是銜接成套中難度動作與操化動作的核心,貫穿這個成套的流暢性。根據國際競技健美操藝術分評判的規則,在成套中成套動作的創編總分為10分。其中包括:(1)動作編排(最高4分);(2)操化內容(最高3分);(3)表現與音樂(最高3分)。過渡與連接動作屬于成套動作編排,它分為:(1)操化動作;(2)難度動作;(3)過渡與連接動作。它是根據這三個內容、過程、空間及相互關系進行評價,從動作編排的評判標準中(A成套動作的動感與流暢性;B成套動作的復雜與創造性;C成套動作的選擇多樣性;D比賽場地、空間的有效使用和在場地內所有成套動作的時間順序上的安排)。在本次世錦賽中,運動員都采取了具有復雜與創造性的過渡與連接動作,他們引用了舞蹈、體操、藝術體操、技巧、武術等體育項目的元素。使過渡與連接動作變的具有多樣性、觀賞性。在采用這些多樣性的過渡連接時,要看適不適合在成套動作中采用。根據國際競技健美操違例動作規定:(1)使用所有圍繞矢狀軸和額狀軸的轉體動作;(2)所有的用手支撐的動作身體成垂直線;(3)任何違背人體自然姿態的動作,例如身體后屈、轉膝、足尖起。但在這次世錦賽中,過渡與連接動作允許使用前滾翻、后滾翻的動作。任何的過渡動作只要不經倒立位置,偏側就可以,可以使用肘撐避免垂直倒立的位置。過渡與連接動作在動作編排中的每項評定指標中都具有較高的相關性,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操化動作組合和難度動作都不在動作編排評分的范圍。2.5創造性的過渡與連接動作是成套的藝術閃亮點
此次比賽的冠軍西班牙選手Ivan,他個人的柔韌性非常驚人,對于一名男子運動員,既然有如此的柔韌,甚至超越女運動員的柔韌性,他的難度分達到了4.15分,而且做每個難度動作時運用所有的過渡與連接動作非常新穎流暢,完成分8.95分,讓人意想不到,藝術編排也得到了所有裁判的肯定,得到了9.1的高分。還有第三名的中國選手黎良發,憑借他的高強能力、以及獨特驚人的高技巧獨一無二的過渡與連接動作,并且高質量、高創新、大幅度、流暢的完美完成。
(1)過渡與連接動作是藝術價值的體現是實現段落與不同動作內容之間的流暢過渡與銜接,從規則的發展趨勢可以看出,對過渡與連接動作藝術價值的重視程度逐漸提升。
(2)在本屆比賽中,A-B、B-A、B-C-A三種空間轉換動作使用相對較多,同時男單選手也少量采用了三次的空間轉換的類型BC-A-B、B-A-C-A。
(3)在本屆比賽中,大量引用體操動作中而演變成健美操中的過渡與連接動作,使過渡與連接動作的難度越來越大,其發展不亞于難度動作的發展。同時也反映出再下一周期的國際規則中的新特點:滾翻、手翻等繞額狀軸運動的動作被采用,對違例的動作逐漸放寬限定要求,拓寬了過渡與連接動作的創新設計空間。使健美操更具有觀賞性。
(1)教練員與運動員應充分重視過渡與連接動作在成套動作中的作用,同時,加強過渡與連接動作的專門訓練。
(2)運動員應加強綜合上肢、腰腹、彈跳、爆發力量以及柔韌性與協調性的能力。
(3)過渡與連接動作應大膽借鑒舞蹈、體操、藝術體操、技巧、武術等體育項目的元素。用這些元素來演變成健美操成套中的過渡與連接動作,使過渡與連接動作變的復雜、多樣性、巧妙、新奇、閃亮。但在借鑒這些元素編排時,注意違例動作。
(4)編排過渡與連接動作時,不要只想著創新、新穎、巧妙,而運動員沒有能力能表現出來,因為好的過渡與連接不能很輕松自如的在成套中表現出來,反而會因此丟失掉大量分數,因此要根據運動員的自身能力,去適當的分配過渡與連接的難度性和順序,所以在成套中過渡與連接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視的。
(5)過渡與連接動作的編排設計應綜合考慮成套動作與音樂結構特征,考慮過渡與連接動作的前后銜接內容的特點,充分體現過渡與連接動作的編排設計的巧妙性與藝術價值觀,將充分的把握成套動作的總體藝術效果。
[1]國際體操聯合會.2009-2012競技健美操競賽規則[M].中國健美操協會印刷,2009.
[2]李育林.新周期我國競技健美操成套編排的藝術價值研究[J].體育與科學,2009,30(6):53-56.
[3]胡向紅,譚曉冬.競技健美操成套動作中過渡與連接動作的功能與設計要求[J].湖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6(1):58-60.
G831.3
A
2095-2813(2015)01(c)-0008-03
黎良發(1991—),男,廣西人,健美操國際級健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