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茂林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學具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對于低年級的小學生來說,需要結合具象與抽象的概念來理解數學知識,掌握基本的應用技能。隨著新課改的實施,貼近生活的教學形式已經成為教師追求的目標,近年來,數學教學具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由于一些低年級兒童的智力還未得到開發,無法快速理解數學概念,因此就需要將具象物體與實際操作結合起來,使學生能夠通過觀察與判斷逐漸理解數學規律,提高學習效率。
一、數字教具的使用與制作
外國一些學者曾說,“孩子的智慧都在手指尖上”,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當多引導學生動手,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在教學中教師可運用數字卡片教低年級的學生認識數字,還可引導學生自己動手制作,將硬紙板裁成一些小正方形卡片,在卡片上寫下數字即可。例如:在學習“大數的認識”時,教師就可在黑板上展示數字卡片,將數字卡片擺成較大的數字,例如7543091,讓學生讀一讀,隨后可隨意改變數字的位置,如5349701或者9074531等。學生在讀數字與對比數字時,就需要回顧大數的讀法。在接下來的課程中,教師可移動前后兩個數字,讓學生比較哪個數字組合更大,使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回顧自然數的大小與對比的方法,隨后提出問題“同學們,你們能擺出一個比這兩個數字都大的數嗎?”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由此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此外,教師還可將數字組合改寫成億的單位,回顧數的改寫方法,抽出一張卡片,讓學生按照要求來填寫數字,例如使87()0092413約等于87億,括號里可以填寫幾?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都可運用數字卡片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變換組合的過程中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在動態的變換中進行大量的讀數與比較大小等練習,學會享受學習,活躍課堂氛圍。
二、圖形教具的制作與使用
七巧板是我國發明的拼版玩具,能夠有效地培養兒童的智力與創造精神。在數學教學中運用七巧板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還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在教學中,教師可引導學生制作與使用七巧板,先讓學生準備好相關材料,如正方形木板、美工刀以及鉛筆等,在使用這些工具時,教師需要叮囑學生注意安全。在制作七巧板時,可先在木板上畫出七巧板的圖樣,隨后沿著線進行切割,切割后用砂紙打磨即可。七巧板對于數學教學來說有非常重要的價值,教師可借助七巧板來增強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識圖能力,還可通過想象組合出多種圖案。在學習“認識物體的圖形”一課中,學生已經初步了解了一些平面圖形,此時教師可運用七巧板做游戲,鼓勵學生開動腦筋,運用不同的形式拼湊不同的圖案,使學生在操作的過程中形成創新思維。此外,在學習了數字后,教師可將七巧板在黑板上拼出數字“1”,隨后鼓勵學生發揮想象力,看能否拼湊出其他的圖形,此時學生會積極地開動腦筋,拼湊出其他的數字,在游戲中認識數字,且還能夠鞏固之前學習過的數學知識,使學生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三、幾何教學具的制作與使用
在學習與幾何相關的知識時,需要充分的運用教學具,由于小學生抽象思維能力不足,有時無法快速的理解相關的幾何概念,因此教師應當借助教學具來幫助學生理解幾何概念。在課堂上,教師可先準備卡紙、木條或者塑料凳等易于折疊又能夠標注說明的材料,還需備好剪刀以及繪圖工具等。材料準備完畢后,需要按照教學內容與目標繪制圖形,隨后進行剪裁與粘貼,最后做好標注說明,完成教學具。在講解幾何知識時,教師應當努力克服懶惰的心理,開發制作一些較為簡便的教學具,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數學知識。例如在學習“展開與折疊”時,教師就可與學生一起運用硬紙板等材料來制作一些規格適當的長方體與正方體等幾何體,如此便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還能夠通過展開與折疊,從不同的視角觀察立體圖形的情況,使學生能夠更好地了解幾何體的變化規律。在學習“探索直線平行的條件”時,教師就可引導學生運用小木條或者硬紙板釘做教學具,如下圖所示,通過操作教學具使學生了解三線八角的基本概念與平行的條件等,提高學習效率。此外,在學習“等腰三角形的性質”時,教師就可引導學生將卡紙對折,最后再剪裁成等腰三角形,使學生通過觀察與探究發現等腰三角形的特性,更好地掌握等腰三角形的輔助線做法與基本的技能。而在學習測量物體的高度時,教師就可制作一些簡易的側傾器,隨后將課堂轉移到操場,讓學生分組測量物體的高度,如旗桿的高度以及樹的高度等。在測量的過程中,就能夠檢查學生的制作與測量能力,由此提高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與積極性。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學具的使用非常關鍵,由于小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不足,在學習數學知識時可能會遇到各種問題,假如能夠利用教學具來講解知識,就能夠化抽象為具象,在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同時還能夠使學生快速的理解數學知識,一舉多得。
(作者單位:江蘇省泰州市特殊教育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