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金鳳
摘 要 課堂管理是指為了創(chuàng)建和維持一種有利于學生學習和取得成就的課堂環(huán)境而進行的管理活動。課堂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和條件,促進學生有效的學習。許多課堂管理問題與教師能否創(chuàng)建積極的課堂環(huán)境從而滿足學生的心理需要有關(guān)。教學實踐也表明,正是由于課堂環(huán)境不能滿足學生的心理需要,從而造成了學生消極的學習態(tài)度和惹是生非或畏縮不前的行為。因此,課堂管理只有通過創(chuàng)建一個以學生自我管理為主的、有意義的、真正能夠滿足學生需要的積極課堂環(huán)境,才能確保學生作出積極的、教學目標導向的行為,形成良好紀律。
關(guān)鍵詞 學生 自我管理 積極課堂 健康 高效
中圖分類號:G6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17-0108-03
許多課堂管理問題與教師能否創(chuàng)建積極的課堂環(huán)境從而滿足學生的心理需要有關(guān)。教學實踐也表明,正是由于課堂環(huán)境不能滿足學生的心理需要,從而造成了學生消極的學習態(tài)度和惹是生非或畏縮不前的行為。因此,課堂管理只有通過創(chuàng)建一個有意義的、真正能夠滿足學生需要的積極課堂環(huán)境,才能確保學生作出積極的、教學目標導向的行為,形成良好紀律。
總結(jié)國內(nèi)外有關(guān)研究成果和實踐經(jīng)驗,創(chuàng)建積極課堂環(huán)境,滿足學生需求,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培養(yǎng)學生選擇和履行職責的能力,滿足學生有關(guān)權(quán)力和自由的需要
峨山一中的改革實踐證明,學生是具有巨大潛力的管理人才,只要給他們明確的目標,行動的權(quán)力,他們做的不比老師差。要培養(yǎng)學生選擇和履行職責的能力,我覺得首先要注意以下兩點:
1.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責任心,形成自覺意識 。接到一個班,首先要在每個學生心中樹立集體意識,形成集體榮譽感,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心,促進自覺行為。當集體榮譽感形成之后,它就會經(jīng)常鼓勵個人為增進集體榮譽而努力。
2.培養(yǎng)得力的班干部,保障自主 。 班干部是班級的骨干.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一個班級管理的好壞,往往與班干部力量的強弱、發(fā)揮作用的大小很有關(guān)系。班干部上任后,更重要的是對任職后的班干部加強培養(yǎng)教育。班級中的大小事務大膽放手讓班干部自主管理,可以使班干部在實踐中受到鍛煉,培養(yǎng)能力,增長才干。
二、運用有效溝通技能,改進交流方式
1.善于傾聽。教師的傾聽體現(xiàn)著對學生的接納和重視。在所有能讓學生感到被接納和重視的事件中,“傾聽”最為重要。傾聽是表達尊重的標志,是滿足學生被接納、受重視以及安全感需求的最重要途徑。通過教師的傾聽,可以使學生感受到自己的價值。心理咨詢實踐表明,僅僅讓受詢者說出與他的生活挫折有關(guān)的內(nèi)心感受就可能治好他的心理疾苦。因此,教師要善于掌握傾聽的藝術(shù)和技巧,并把這些技巧應用于與學生的交流中。這不但會改善師生關(guān)系,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并且能夠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自尊心理。
2.合理運用肢體語言。課堂管理的肢體語言理論認為,合理運用肢體語言有助于課堂秩序的建立。(1)眼神接觸。眼神接觸是課堂上師生最常用和最有效的交流形式,通過訓練,教師不僅要能自然地注視每一個學生,而且要能讀懂每一個學生的要求和反應,傳達自己對學生的評價及對整個教室情境的把握,預防學生不良行為的發(fā)生。(2)身體接近。對課堂上違紀的學生,教師的言語批評既會中斷教學活動,又可能引起學生的反感。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教師只需走近他(她),或輕輕地拍一下,什么也不必說,就能使其端正行為。(3)身體姿勢和面部表情。身體姿勢和面部表情是肢體語言的重要部分,在交流中傳達著許多重要的信息。因此,教師在調(diào)控學生課堂行為的過程中,應盡可能利用身體姿勢和面部表情輔佐說話。
3.恰當反饋與贊揚。給學生提供具體、清晰、詳盡的反饋是一個重要的溝通技能。這里,教師應正確把握反饋多少、對誰反饋、反饋什么等幾個問題。目前,許多教師的反饋存在著不夠明確、批評多鼓勵少等缺點。有關(guān)研究表明,要使給學生的反饋(表揚)成為有效的鼓勵因素,應該具有如下三個特點。(1)情景性。不要隨便濫用表揚,表揚必須緊跟在良好的行為之后;(2)具體性。贊揚應針對某個特別要強化的行為;(3)可信性。贊揚應因人而異,可信有據(jù)。同時,在課堂管理中,教師應盡量使用“我信息”,如“作為教師,我對你上課看小說的行為感到不盡滿意”,向?qū)W生傳達出教師對問題情境的感受和對學生正當行為的要求,避免“你信息”,如“你太懶惰,你如果不改進,你將一無是處”這類引發(fā)學生反感的標記性言辭,與學生進行平等交流。同時,在溝通中還要注意“對事不對人”。例如,教師可以說“我喜歡你,但是我不喜歡你現(xiàn)在做的事情”,但不能說“你真是不可救藥”“我討厭你”。
4.正面誘導。教師對待學生的行為方式可分為有意負面誘導、無意負面誘導、無意正面誘導、有意正面誘導等四種類型。所謂正面誘導,是對一類信息的總稱——無論是語言的還是非語言的,正式的還是非正式的——即傳遞給學生說他們是負責任的、有能力的、有價值的信息。相反,負面誘導則是指向?qū)W生傳遞說他們是不負責任的、沒有能力的、沒有價值的信息。例如,在期末考試周前一天,有位學生要求教師輔導,教師對該生說:“別擔心,反正你從來就沒通過考試。”這種諷刺的話恰好表現(xiàn)出了教師無意的負面誘導。教師應通過各種途徑對學生進行正面誘導。比如在門口與學生打招呼,表示非常高興見到學生,夸獎學生的學業(yè)等。正面誘導除了能形成學生的積極態(tài)度和良好的師生關(guān)系,還有助于矯正學生的不良行為。有個原本以強迫紀律約束學生的校長做過這樣的實驗:挑選12個有行為問題的學生,將他們分為3組,每組4人。三組學生輪流每天都到他的辦公室,互相談論昨天有什么良好的行為、還應有什么良好的行為及成人能提供什么幫助等問題。每天大約討論4分鐘,結(jié)束后,校長與學生們握手告別。結(jié)果,這些學生在按時上課、完成作業(yè)、認真學習等行為上有了很大進步。從此,這位校長決定改變對待學生的方式。
三、堅持健康課堂管理思想,實施健康課堂紀律
1.實施健康紀律模式,通過激發(fā)動機控制課堂。課堂紀律的實施模式主要可區(qū)分為專制型、放縱型和健康型三種模式。專制型模式要求強制而無視尊重,放縱型模式注重尊重而放棄強制,而健康型紀律實施模式則力圖在強制與尊重之間找到恰當?shù)钠胶狻T诮】敌湍J较拢處煵皇侵笓]家,而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指導學生的行為,告訴學生行為的限度和可以被接受的選擇,讓學生學會對自己的行為或活動負責。此外,教師還要重視動機激發(fā)在課堂管理中的作用。
2.有的放矢地矯治不同誤設目標行為。作為擁有強烈歸屬欲望的社會生物,學生的所有行為都表現(xiàn)出要求被接納和被重視的愿望。當課堂環(huán)境不能滿足這些需要時,學生就會將自己的行為引向?qū)で箨P(guān)注、尋求權(quán)力、尋求報復、規(guī)避失敗或表現(xiàn)無能等錯誤的目標,錯誤地選擇各類違紀行為來滿足歸屬等普遍的心理需要。針對學生的錯誤目標及相關(guān)行為,當代課堂管理目標導向理論認為,教師不能簡單地采用懲罰的方法,而應運用行為本身所產(chǎn)生的自然后果使學生從經(jīng)驗中體驗到行為和后果之間的關(guān)系,進而養(yǎng)成自律的良好行為,發(fā)展正確的自我概念。其具體實施步驟如下:(1)確認錯誤目標。學生的不良行為是錯誤目標導致的,所以教師應通過分析和觀察學生的行為特點來確定學生錯誤目標的具體類型。(2)分析錯誤目標。教師確認錯誤目標后,應直接和學生討論、分析錯誤目標中的錯誤邏輯,然后通過溝通,幫助學生認清自己錯誤行為產(chǎn)生的根源。(3)改進錯誤目標,引發(fā)建設性行為。發(fā)現(xiàn)學生的錯誤目標并找出錯誤的根源后,教師切忌使用懲罰和強行禁止,應通過鼓勵的方式引發(fā)學生的建設性行為,幫助學生通過自己的成就獲得他人的尊重與重視。如果教師對學生的錯誤行為不斷指責和懲罰,只會增強學生的無價值感,甚至引發(fā)報復行為。
3.積極鼓勵引導,恰當使用懲罰。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過:“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針對課堂管理中存在的批評懲罰多、鼓勵關(guān)懷少的現(xiàn)狀,教師應堅持積極鼓勵引導、恰當使用懲罰的教育原則。任何一個孩子都需要教育者積極的教育眼光,需要教育者一個個真誠的微笑和鼓勵,那是他們成長的動力和源泉。
心理學研究表明,在課堂管理中,獎勵的矯治作用遠遠大于懲罰,教師通過鼓勵理想行為去糾正克服不良行為的效果要比對不良行為實施過度的懲罰要好。因為,獎勵加強行為,增強行為發(fā)生的可能性,并逐漸鞏固起來成為牢固的良好習慣,而懲罰則只能減弱行為,缺乏積極的正面引導作用,容易造成學生的恐懼心理,影響師生間的融洽交往。積極鼓勵引導,恰當使用懲罰,在具體實施中應注意以下幾點:第一,關(guān)懷鼓勵為主。 “數(shù)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因此,作為教師,在對待和處理學生問題行為時,應多關(guān)懷鼓勵,少打擊責罵。第二,正確運用懲罰。著名特級教師于永正說:“懲罰,是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必要的懲罰,是讓一個人健康成長必不可少的營養(yǎng)劑。孩子從小在一片贊揚中成長,固然對樹立信心有好處,但是一個人如果沒有受到過懲罰,他也會禁不起挫折,不能敢于承擔責任。在孩子犯錯的情況下,對其進行適當?shù)膽土P是必要的,但一定要在尊重孩子人格、維護孩子自尊心的前提下進行。”第三,多作正面引導。學生犯錯誤不承認,是個棘手的問題,教師說服批評甚至訓斤,往往收效不大,學生依然如故,有的甚至變本加厲。學生做錯了事,有時還并非是學生的錯,我們應該允許學生犯錯,也允許他沉默,可是我們老師為了維護自己的尊嚴,往往沒有耐心聽完學生的申辯,或不作調(diào)查就不分青紅皂白、痛加訓斤,直訓得學生不聲不響,才以為達到教育目的。其實,不允許學生申辯,非但不能奏效,還會帶來一些負面的影響,產(chǎn)生一些不良心理。自尊心和恥辱感是促進學生產(chǎn)生自我教育愿望的直接情緒因素,是進行自我教育的前提條件,一個人有了自尊心和恥辱感才會自愛、自重,做了錯事才會自責。因此,教師的職責也在于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利用他們的恥辱感進行正面引導,這樣既拉近了學生與教師的心理距離,又保證了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價值,從而真正實現(xiàn)教育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成尚榮.新課堂需要什么樣的紀律[J].課程·教材·教法,2004,(7).
[2李慶,C.M.Charles.建立課堂紀律[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3,(47).
(責任編輯 全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