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艷艷
2009年,在本刊每年一度舉行的商業銀行競爭力排名中,承德銀行作為環渤海地區城市商業銀行的佼佼者,首次進入榜單,位列環渤海地區全國城市商業銀行競爭力第一名。那個時候大家對承德銀行這個名字還深感陌生。接下來的一年,承德銀行依然位列前茅,連續五年,在這個榜單的最前列,總能找到承德銀行的名字。鐵打的榜單流水的英雄,出現在榜單最前列的城商行不在少數,能盤踞前位巋然不動的卻是少之又少,承德銀行成為了這其中的少數派。事實上,承德銀行所獲的榮譽還遠不止此:先后榮獲中國最佳中小企業服務銀行、河北省金融貢獻獎、河北省百家骨干企業、河北省服務名牌等殊榮,連續五年榮獲承德市金融貢獻獎,連續十年被評為“市級文明單位”。在2015年中國銀行業協會首發的商業銀行穩健發展能力“陀螺”評價體系中,承德銀行雄踞資產規模小于1500億的地方性法人綜合能力之首。到底是什么造就了承德銀行持續優異的業績表現,帶著相關疑問,本刊專訪了承德銀行董事長王振廷先生。
保持定力,和而不同
2008年至今,國內經濟環境經歷了一輪波浪起伏,從金融危機余波,到四萬億后遺癥,GDP從高增速到新常態,股市從瘋狂到平寂再到風生水起,中國經濟正經歷一個完整周期的考驗。在這個周期里,城市商業銀行群體體驗過風光,也品嘗到苦澀。2013年下半年開始,國內主要商業銀行包括眾多城市商業銀行信貸風險集中暴露,增長勢頭放緩,盈利指標下滑,與此同時,承德銀行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末,承德銀行資產總額達到425.39億元,比年初增加93.3億元,增幅28.09%;資本利潤率(ROE)29.4%,資產利潤率(ROA)2.07%,而同期國內上市銀行這兩項指標的平均水平則分別為17.95%和1.23%。需要補充的是國內上市銀行商業銀行的ROA和ROE已經連續4年下滑,尤其是在2014年下降十分明顯。在國內銀行業盈利能力普遍下降的情況下,承德銀行卻逆勢而為實現大跨度增長,經營指標也同樣表現優異:資本充足率11.7%,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10.58%,流動性比例72.84%,撥備覆蓋率1207.22%,抗風險能力穩步增強;資產質量保持穩定,特別是在全國各地以及承德本地信貸風險加速暴露的情況下,承德銀行的不良貸款依然實現“雙下降”。 在王振廷看來,承德銀行之所以能夠不受經濟周期的影響保持高增速、高效益、高質量的發展態勢主要得益于兩點:定力與耐力。“定力是別人動搖的時候我們更堅定,耐力是別人放棄時我們更堅持”。以小微企業金融業務為例,小微企業市場是國內很多中小銀行的生命線,許多小銀行的戰略定位一直也是圍繞中小微企業展開的,過去多年的發展也得益于此項業務。但是,隨著國內GDP增速放緩,中小微企業抗經濟波動性差的弱點開始暴露,在銀行資產負債表上就體現為小微業務不良率上升較快。盡管政策面不斷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小微金融的投入力度,仍有不少銀行開始小微業務上猶豫不定,更有一些機構在小微業務上有所倒退,面對中小企業還款困難,一些銀行甚至限貸、抽貸,這其中不乏歷來以小微業務作為拳頭業務的城市商業銀行。
王振廷認為,之所以這一兩年有些機構在小微業務上表現騎墻,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決心不夠,心存僥幸;二是定力不夠,恒心不足。他認為,中小銀行為中小微企業服務,這是由中小銀行的市場地位和天然屬性決定的:中小銀行大多脫胎于地方城信社、農信社,與地方經濟有著天然的血脈關系,在服務中小上有著天然的基礎和優勢,這是市場給予中小銀行最佳的生存發展空間,也是過去十年來被實踐所證明了的最優發展路徑。放棄小微企業,等于自斷臂膀,放棄自身的優勢,以不熟悉的業務或業務的短板去跟別的銀行競爭,短期或許可以規避小企業風險暴露所帶來的負面影響,長期看,卻是給業務發展埋下了更大的風險隱患——大企業做不了,小企業不想做,新業務做不好,在市場中喪失競爭力。
承德銀行的主要企業客戶均來自中小微企業,在經濟下行期這些企業也難免受到影響,承德銀行為此積極走訪企業展開調研,通過調研發現,一些貸款逾期的企業本身并不存在惡意逃貸的傾向,企業基本面也沒有發生根本性惡化,有的由于受上下游企業影響,有的由于暫時資金周轉不靈,導致企業不能按期歸還銀行貸款。在做了相關調查研究后,承德銀行決定非常時期與中小企業共度難關:首先對那些有主動還款意愿且仍在正常運轉的企業始終堅持“不撤貸、不惜貸、不限貸”的授信政策,為企業在困難時期造血、輸血,與其一道共度難關。其次,堅持小微金融特色化經營,加強市場細分,主動為小企業提供量身定做的產品和服務。比如2014年承德銀行打造了以POS機資金歸集、活性碳、食用菌產業鏈、科技型企業商圈等特色業務為主的品牌支行,為細分客戶市場、改變同質化競爭模式做出了有益嘗試,成功探索并搭建“熱河卡特惠商圈”,優質商戶超過150家。再次,加強風險防控,堅持客戶優中選優。王振廷認為,好的企業并不在少數,關鍵在于銀行能否發現這些客戶,挖掘出并滿足客戶的需求。而對于那些動機不純,惡意逃貸的企業則要從源頭上切斷。為第一時間把握風險信號、排除違約隱患,承德銀行建立了涵蓋定期檢查、滾動檢查、交叉檢查、重點專項排查等方式的授信風險排查機制,及時發現違約苗頭;研發上線了新一代信貸管理系統,具備了多元化額度控制、預警信號智能探測、客戶評級與維護等多種功能,實現了對信用風險各個環節的嵌入式、流程化管理。
多年來,承德銀行用心對待客戶,也從客戶那里收益匪淺。“很多客戶從一個小商鋪開始,承德銀行支持他發展壯大,反過來他們也始終對于承德銀行不離不棄,并沒有因為發展起來了就投奔其他銀行了,我相信人與人之間也好,企業與企業之間也好,以信任和真誠為紐帶最終要比以利益為紐帶來的更加穩固”。“關于小微企業,每一家銀行都將其提升到戰略的高度,承德銀行也是如此,如果有什么不同的話,那就是承德銀行不但這樣說,也這樣做了,而且這個方向永遠不會改變。”
保持定力不是一成不變
2014年,面對國內商業銀行大多面臨著盈利增速放緩,以及不良貸款余額和不良貸款率繼續保持“雙升”態勢,各家銀行開始認真思考創新轉型發展,在不斷優化業務結構,塑造核心競爭力的的同時積極引入“互聯網+”的思維,大力實行“創新驅動”戰略,以經營模式、金融產品服務的創新來驅動商業銀行更好更快發展。
多年來,城商行的高速發展得益于外部高速發展的宏觀經濟環境,得益于扎根地方經濟并不斷吸取養分,同時不容否認的是也得益于利率非市場化環境下傳統的剛性利差。王振廷看來,在P2P等互聯網金融和股市繁榮帶來的存款分流、利率市場化和存款保險預期帶來的雙重壓力下,使得商業銀行坐收利差的傳統盈利模式不能持久,經濟下行和結構調整帶來的不良貸款的增長,以及凈利潤增速下滑等現象將成為商業銀行經營發展需要面臨的一個長期的生態環境,即商業銀行發展新常態。“中小微企業是我們發展的根基,但是要建造承德銀行這座大廈,還需要不斷添磚加瓦,不斷創新,不但是業務品種的創新,還要有業務結構的突破。”
為此,承德銀行首先不斷優化業務結構,積極推進零售業務轉型發展。為進一步完善小微企業綜合金融服務,設立零售業務部,專門從事小微業務營銷、管理和組織推動工作;推出了“速易貸”、“助微貸”、“承易貸”三大系列產品,涵蓋30多個產品種類;穩步推進小微信貸中心的籌建工作,屆時將形成涵蓋業務管理、財務核算、產品開發、人力管理、風險防控等全面功能的獨立微貸業務運行系統,使微貸業務更加專業化、系統化。
其次,探索資金市場新平臺。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實現了資金市場的十大“首次”突破,首次加入中國交易商協會,首次加入上海資金清算所,首次加入冀銀合作平臺,首次與興業、平安、民生等大型商業銀行開展業務合作;首次購買了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NCD),首次開展了異地存放同業業務,首次購買了異地非保本理財產品,首次購買了債券品種中的信用產品,首次開展了債券買賣業務,首次創新票據業務。截至2014年12月末,全行資金市場日均資金占有量110.08億元,實現收益5.28億元,同比增長50%,成為前景廣闊的重要盈利增長極。
保持定力,聚力攻堅
“承德銀行一直密切關注宏觀經濟形勢、區域經濟形勢對自身的影響”,2015年年初,王振廷向董事會做了“凝心聚智、銳意改革,圍繞轉型發展核心開創全行‘二次創業新局面”的工作報告,在報告中,他指出:當前,商業銀行的發展環境正在發生著深刻變化,一些沖擊和挑戰直接影響甚至終結了銀行高速發展和高盈利的時代,經營發展亦開始步入新常態。信貸風險開始加速暴露,兩高一剩、房地產、影子銀行等領域的金融風險可能會繼續發酵;利率市場化和金融脫媒加速,導致銀行存款分流、成本增高、貸款規模萎縮,盈利空間被進一步擠壓,對依靠利差的傳統盈利模式的沖擊會越來越大;互聯網金融在分割銀行的儲蓄存款、理財、小微貸款、零售業務的同時,更讓金融交易脫媒加速,對傳統銀行經營模式形成了強烈沖擊;隨著存款偏離度考核、存款保險制度以及巴塞爾協議III的全面實施,金融監管政策和監管環境也將發生深刻變化。立足省內、承唐兩市來看,2015年經濟下行趨勢更加嚴峻,經濟金融環境更加復雜多變,承唐兩地以鋼鐵、礦業、建筑房地產等為主導產業的經濟產業鏈今年將遭受重創,房地產市場低迷將嚴重掣肘投資及鋼鐵、建材、家電、裝飾材料等相關行業,“新環保法”的出臺將對產能過剩、環境污染等行業實行強制措施,加之入駐承唐的同業銀行機構更多,鋪設網點更快,對資金和業務的爭奪將更加激烈,銀行業經營發展顯得尤為艱巨,困難重重。可以說,在多重疊加影響下,承德銀行的轉型發展可能走到了十字路口,下一步如何順勢而為、主動變革,在中國經濟向更高層次邁進的過程中,抓住改革大勢中蘊含的新動力和新機遇,實現自身經營轉型的深層次突破?是需要承德銀行深度思考、反復實踐的難題和艱巨任務。
“過往,承德銀行的發展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這些成績不足以讓我們躺在功勞簿,稍不留意,我們就會被中國金融高速發展的這趟列車甩在身后。”王振廷的憂患意識來自于對市場環境清醒的認識,過去承德銀行所經歷的苦難歲月至今仍歷歷在目。和許多城商行發展的歷史一樣,承德銀行最早也曾命懸一線,“沉重的歷史包袱,一間破舊的辦公室,幾張桌子,幾個從城信社分流出來的人,那時候沒有人相信承德銀行會成為市里的第一納稅大戶,可以說承德銀行走到今天是非常不容易的,我們沒有理由不珍惜來之不易的今天,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我們只能直面挑戰,并且勇于挑戰,為承德銀行的發展謀求更美好的明天”。
為此,承德銀行在深入分析中央宏觀經濟政策、信貸政策以及新常態下經濟金融發展形勢的基礎上,結合全行經營發展的實際情況,提出新常態下的攻堅戰思路:堅持“轉型發展”基本方向不動搖,以機制建設為基本保障,以科技系統和隊伍建設為驅動力,以企業文化建設為引領,筑牢風險防線,夯實發展基礎,加快改革創新。
在業務布局上,積極開拓異地、縣域兩大市場,深入推進發展戰略轉型,打造下延型、需求型、智能型金融服務平臺。努力打造異地分行、縣域支行兩大業務增長極。將業務觸角不斷下沉,通過設立異地支行、縣域支行、小微支行和若干自助銀行,形成涵蓋“傳統支行+社區支行+小微支行+自助銀行”模式的多層級網點服務格局,異地、縣域金融市場將成為承德銀行新的重要增長極。
“雖然新常態給我們帶來了嚴峻挑戰,但在改革調整中也蘊含著新動力和機遇。”在王振廷看來這些機遇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經濟結構調整帶來的機遇。“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三大戰略的實施,帶動了新興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的同步發展,將形成新的業務增長點和增長帶;經濟結構調整將帶動新興產業的興起,加大對現代服務業及新興產業的研究和服務力度,將有效促進承德銀行業務結構調整。其次,居民金融需求多元化帶來的機遇。居民的投資理財需求和消費需求日益旺盛,提升了銀行業在零售、資金運營和消費金融業務上的發展空間。
“新常態下發展放緩、盈利放緩,需要我們轉變思維,主動適應,走內涵式、集約化發展道路。經營理念由規模評價向價值評價、效率評價轉變,提高資源配置效率與產出效能;調整資產結構,將更多信貸資源投向技術含量高、市場前景廣、經濟效益好的新興企業、現代服務業、高科技行業等;通過加快以‘結構優、效率高、質量好、資本消耗少為核心的轉型發展,破解盈利可持續增長的難題,努力實現速度、質量和效益的統一。”
“我們不懼怕競爭,也相信中國經濟持續向好的趨勢并沒有改變,經濟新常態帶來金融新常態,也將給承德銀行的發展帶來新常態,在這一時期我們要發展,但不會盲從,要創新,但不會盲目,還是那句話,用定力和耐力和市場賽跑,我始終堅信,中國的金融市場永遠有我們中小銀行的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