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世霖


摘 要:本文從中小企業所處的宏觀背景出發,根據最新現狀,逐步對中小企業的融資困境現狀、融資困難的原因、相關政府的解決方案以及民營銀行最新發展的情況做出探討。
關鍵詞:民營銀行;中小企業;融資
(本文為“江蘇省大學生實踐創新訓練計劃項目”項目編號:201411287047X)
1 中小企業的界定
中小企業一般是一些經營規模小、處于該產業生命周期最初階段、市場競爭力不強的一些企業。出于規范的劃分中小企業的目的,我們參照2011年6月18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統計局、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財政部聯合印發的《關于印發中小企業劃型標準規定的通知》(工信部聯企業〔2011〕300號)中,按照行業門類、大類、中類和組合類別,依據從業人員、營業收入、資產總額等指標或替代指標,將我國的企業劃分為大型、中型、小型、微型等四種類型。
2 研究背景
(一)中小企業的現狀
中小企業在我國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小企業的穩步優質發展,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對促進民生和社會穩定具有重大意義,中小企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有較大比重,在充分就業、優化經濟結構、促進科技創新等方面,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
當前,加快轉變發展方式、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大力推進兩化深度融合,推進工業轉型升級,已是勢在必行。工信部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主任秦志輝在APEC中小企業工商論壇上發布的《中國中小企業發展報告(2014)》中指出,“中小企業和大企業分工合作的程度在不斷深化,中小企業圍繞著專、精、特、新加大投入”。在這個重要的發展戰略機遇期,發展中小企業是推動我國經濟轉型升級、提升經濟增長質量、增進社會和諧的重要抓手,也是推動實現國富民強“中國夢”的重要力量。中小企業需要的資金相對于從前增多,面臨融資困境。
(二)融資困難原因
目前,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國際金融危機對全球經濟的影響仍然存在。歐元區經濟仍處于衰退邊緣,貿易保護主義仍在升溫。中小企業面臨的融資困難突顯。
2014年經濟進入“新常態”,GDP增速放緩,“穩增長”的時代來臨,中國放棄了沿用多年、數度輪回的強刺激做法,由過去的總量調控改為“區間調控”,投資方式由“大水漫灌”改為“噴灌”和“滴灌”, 融資難問題可能進一步突顯。
政府缺少中小企業相關的管理部門,中小企業數量眾多,管理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信用擔保體系不健全,財政支持體系規模太小。
銀行信貸業務上,仍然缺少適用于中小企業融資的產品。并且由于信息不對稱,中小企業數量眾多,搜集完備的信息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銀行很難提供足額貸款資金。
中小企業由于自身發展限制,財務制度不健全,擔保責任落實較難,資信等級不高,普遍壽命較短。由于企業資金短缺,使得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以及經濟合作能力受限,從而形成惡性循環,生產規模較小,抗風險能力弱。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難主要表現在企業融資缺乏穩定可靠的機構,資金供需緊張同時,對于中小企業來說,稅收負擔過重。
3 中小企業融資現狀
由于《公司法》和《證券法》的嚴格限制,銀行融資仍然是現階段中小企業融資的主要渠道。但正規金融機構尤其是銀行對中小企業資金支持有限,在全部銀行信貸中,非國有經濟使用的比例不到30%。
國有銀行以以偏蓋全的目光,看待中小企業,認為中小企業都有財務混亂、實力弱、規模小、資信差、財務管理混亂等問題,忽視中小企業的差異性。同時,國有銀行金融產品單一,缺乏中小企業適合中小企業不同階段的金融產品。
4 相關政策以及解決方案
(一)政府措施
自2012年以來,利率市場化進程不斷深入,金融機構貸款利率有所下降。國務院出臺了《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支持小型企業健康發展的意見》(國發【2012】14號),從財稅、創新、管理水平、公共服務等方面,提出了29條政策措施。中央財政安排14億元專項資金支持565家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和再擔保機構,所支持擔保機構的新增貸款擔保業務達5686億元,受保中小企業12萬戶。
2013年6月,針對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鼓勵民間資本參與金融機構重組改造,強調要“推動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業”。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允許民營資本進入金融領域,民營銀行能夠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難題。允許民營資本進入金融領域,這意味著長期以來困擾中小企業供應主體不足的問題將可能會因為民營銀行而破滅。民營銀行、鄉鎮銀行可能將成為中小企業資金的供應主體。
(二)民營銀行支持城鎮中小企業的優勢
民營銀行相對于國有銀行而言,在改變中小企業融資困境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
1.在信息方面,相對國有銀行而言,由于中小企業數量眾多,分布散落,搜集相關信息,巨大的成本與得到的收益不相匹配。而小型民營銀行則可以從中獲得較多利潤。
2.在成本方面,相對于國有商業銀行來說,按市場化運營,其機構簡練,加上經營機制有效,運行效率高等制度優勢,能有效較低交易成本,為客戶提供優質低價的金融服務。
3.在根據自身情況進行定位時,民營銀行將其市場定位于中小企業,并與他們建立長期有效的合作,可以有效發揮關系型借貸的優勢,同時避免與國有銀行競爭。
4.發展文化模式方面,民營銀行堅持顧客至上的企業文化。作為一個提供金融服務的民營企業,保證了銀行文化和市場經濟的一致性。這種文化優勢促使民營銀行深入研究中小企業的各種金融服務要求,提高服務的完善性與優質性。
(四)現有民營銀行支持城鎮中小企業相關實例
現行的民營銀行更傾向于是中小銀行,一般是一種獨立的股份制銀行,與中小企業之間是合作關系,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民營銀行。但他們是支持中小企業融資的中堅力量。
中國民生銀行,將民營企業戰略、小微企業戰略提升為核心企業戰略,與高端客戶戰略協同發展,在商業模式、市場地位、盈利能力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中國光大銀行,加大中小微貸款的投放力度,提高具有定價權的信貸資產占比。同時調整客戶結構,下沉客戶重心。截至2013年末,小微貸款戶42萬戶,較年初新增22.27萬戶,小微貸款余額突破1000億元達1081.04億元,較年初增加729.96億元。
作為一家城商行,包商銀行在支持中小企業上發展全方位服務,提出“做中國最好的小企業金融服務集成商”。目前為止,包商銀行企業貸款中約有70%的小微貸款為信用貸款;貸款不良率僅為0.51%,回收率在98%以上,小企業信貸業務對包商銀行的利潤貢獻率,已達到40%左右,成為名副其實的支柱性業務。
對于廣大的民營銀行來說,開發中小企業融資市場的經驗便是注重對于信貸資源的批量開發,既在一個商圈內以全部商戶為單位,打包授信,以整個商圈為擔保,貸款的審查也要以商圈整體的經營能力為主;同時還需注重信貸的服務式經營,以中小企業為客戶,以為客戶提供高質量的服務為自身的發展點,扎實在中小企業中的生命力。
5 總結
中小企業面臨的融資難的問題比較復雜,隨著利率的逐步放開、資本市場的不斷深化、證券市場改革的逐步展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豐富的融資工具、便捷、靈活地投融資機制,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將會越來越多,融資需求將會得到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