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杰 高云亮
摘 要: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建筑工程事業得到了極大的發展空間,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大量新技術、新工藝的應用,推動了我國建筑事業的高速發展。提高高層建筑結構的抗震性能,是確保建筑施工質量的有效保障,在抗震設計環節,必須充分考慮高層建筑抗震的特點及現場施工條件。本文主要對高層建筑抗震設計的要點、保證結構延性能力的抗震措施進行了分析與探究,以期為提高高層建筑結構抗震能力提供一個可靠的保障。
關鍵詞:高層建筑;抗震設計;要點;抗震措施
1 建筑抗震的理論分析
擬靜力理論。擬靜力理論是20世紀10~40年代發展起來的一種理論,它在估計地震對結構的作用時,僅假定結構為剛性,地震力水平作用在結構或構件的質量中心上。地震力的大小當于結構的重量乘以一個比例常數(地震系數)。
反應譜理論。反應譜理論是在加世紀40~60年代發展起來的,它以強地震動加速度觀測記錄的增多和對地震地面運動特性的進一步了解,以及結構動力反應特性的研究為基礎,是加理工學院的一些研究學者對地震動加速度記錄的特性進行分析后取得的一個重要成果。
動力理論。動力理論是20世紀70-80年廣為應用的地震動力理論。它的發展除了基于60年代以來電子計算機技術和試驗技術的發展外,人們對各類結構在地震作用下的線性與非線性反應過程有了較多的了解,同時隨著強震觀測臺站的不斷增多,各種受損結構的地震反應記錄也不斷增多。進一步動力理論也稱地震時程分析理論,它把地震作為一個時間過程,選擇有代表性的地震動加速度時程作為地震動輸入,建筑物簡化為多自由度體系,計算得到每一時刻建筑物的地震反應,從而完成抗震設計工作。
2 高層建筑結構抗震能力的分析
鋼結構:鋼結構是以鋼材為主要結構材料。鋼材的特點是強度高、重量輕,同時由于鋼材料的勻質性和強韌性,可有較大變形,能很好地承受動力荷載,具有很好的抗震能力。 不過,由于鋼結構建筑的造價相對較高,目前應用不是非常普遍。一般的超高層建筑(100米以上)或者跨度較大的建筑通常應用鋼結構。
剪力墻結構:剪力墻是用鋼筋混凝土墻板來承擔各類荷載引起的內力,并能有效控制結構的水平力,這種用剪力墻來承受豎向和水平力的結構稱為剪力墻結構。剪力墻結構在高層(10層及10層以上的居住建筑或高度超過24米的建筑)房屋中被大量運用。
框架結構:由鋼筋混凝土澆灌成的承重梁柱組成骨架,再用空心磚或預制的加氣混凝土、陶粒等輕質板材作隔墻分戶裝配而成。墻主要是起圍護和隔離的作用,由于墻體不承重,所以可由各種輕質材料制成??蚣芙Y構中,還有一種框剪結構,又名框架—剪力墻結構,它是框架結構和剪力墻結構兩種體系的結合,吸取了各自的長處,既能為建筑平面布置提供較大的使用空間,又具有良好的抗力性能。這種結構的住房有很好的抗震性??蚣芙Y構在現代建筑設計中應用較為普遍,我們所見的大多數建筑都是框架結構。
磚混結構:磚混結構中的“磚”,是指一種統一尺寸的建筑材料,也包括其他尺寸的異型黏土磚、空心磚等。 “混”是指由鋼筋、水泥、沙石、水按一定比例配制的鋼筋混凝土配料,包括樓板、過梁、樓梯、陽臺。這些配件與磚做的承重墻相結合,所以稱為磚混結構。磚混結構住宅一般以多層 (24米以下,住宅10層以下)住宅為主,其抗震性能比起上述三者相對弱一些。磚混結構一般應用在多層或者跨度不大的建筑,但由于磚混結構的房屋格局死板,墻面不能改動,加之近些年框架結構以及剪力墻結構應用得越來越普遍,在城市建設中已經很少應用磚混結構,目前我國只有城郊的一些建筑中還是磚混結構。
3 提升高層建筑結構抗震技術的措施
在高層建筑結構抗震設計中,除考慮概念設計、結構抗震驗算外,歷次地震后人們在限制建筑高度,提高結構延性(限制結構類型和結構材料使用)等方面總結的抗震經驗一直是各國規范重視的問題。合理選擇了結構的屈服水準和延性要求后,就需要通過抗震措施來保證結構確實具有所需的延性能力,從而保證結構在中震、大震下實現抗震設防目標。系統的抗震措施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內容:
首先,“強柱弱梁”:人為增大柱相對于梁的抗彎能力,使鋼筋混凝土框架在大震下,梁端塑性鉸出現較早,在達到最大非線性位移時塑性轉動較大;而柱端塑性鉸出現較晚,在達到最大非線性位移時塑性轉動較小,甚至根本不出現塑性鉸。從而保證框架具有一個較為穩定的塑性耗能機構和較大的塑性耗能能力。
其次,“強剪弱彎”:剪切破壞基本上沒有延性,一旦某部位發生剪切破壞,該部位就將徹底退出結構抗震能力,對于柱端的剪切破壞還可能導致結構的局部或整體倒塌。因此可以人為增大柱端、梁端、節點的組合剪力值,使結構能在大震下的交替非彈性變形中其任何構件都不會先發生剪切破壞。
最后,抗震構造措施:通過抗震構造措施來保證形成塑性鉸的部位具有足夠的塑性變形能力和塑性耗能能力,同時保證結構的整體性。這一系統的抗震措施理念已被世界各國所接受,但是對于耗能機構卻出現了以新西蘭和美國為代表的兩種不完全相同的思路。首先,這兩種思路都是以優先引導梁端出塑性鉸為前提。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高層建筑結構抗震設計的科學性、合理性已經成為國家及人民所關注的焦點。在建筑工程施工前期嚴格按照國家相關規定對其施工設計、施工環節進行嚴格監控,在確保其質量的前提下,提高其抗震性能。隨著施工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加大高層建筑抗震設計的研究力度,只有這樣才能提高高層建筑的抗震性能,減少對國家和人民的嚴重損失。
參考文獻
[1] 陳寅.關于高層混凝土建筑結構的抗震設計探討[J].黑龍江科學, 2013(06).
[2] 魏璉,韋承基,王森.高層建筑結構抗震設計中的剪重比問題[J].深圳土木與建筑,2013(03).
[3] 田志瑩,曾茂.解析混凝土結構高層建筑的抗震性能[J].中國-東盟博覽,2013(02).
[4]徐銀夫;;關于高層建筑結構設計的研究[J];科技經濟市場;2006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