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赟
1 特殊背景的含義
1.特殊背景的時間段
從2009年至今,中國住房市場經歷了有史以來最為密集和最為嚴厲的宏觀調控,比如“國四條”、“國十一條”“新國四條”“國十條”“新國五條”等等,也就是說,這段時期的房地產業都是在調控的背景下發展的,我們稱其為“特殊背景”。
2.特殊背景下房產節目的特殊性
國家為了抑制房地產投資投機,出臺一系列調控政策,房產節目處在這樣一個特殊背景下,也不再只是簡單的向聽眾推薦樓盤,解答問題的服務類節目,而是進一步升級為在整個節目中所呈現出的輿論導向,準確的傳播中央政府的調控決策,為剛需人群選房置業,同時做到適時的用輿論影響投資投機型人群,抑制房價快速上漲,保持房地產業平穩健康發展,這些是房產節目在特殊背景下其特殊性的反映。
3.特殊背景下對主持人的要求
特殊背景下的房產服務類節目對主持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一,豐富和房地產市場及其相關的專業知識;第二,提高對政策的解讀能力:第三,更加注重大局意識:擁有大局意識是堅持正確輿論導向的關鍵,當調控政策與部分受眾的利益有沖突、地方政府出臺的細則與國家宏觀調控不匹配的時候,主持人應該在保持高度自覺的宏觀和大局意識的前提下為受眾更好的服務。
2 正確解讀調控政策的能力
1.主持人正確解讀政策的基礎
(1)了解調控政策的原因
國家出臺一系列宏觀調控政策來干預房地產市場,目的在于促進房地產業與國民經濟協調發展,培養一個健康發展的市場環境。房產節目主持人了解國家出臺宏觀調控政策的原因,對解讀政策是非常必要的,因為究其原因后,才能有更為細致的掌握和了解,才能向聽眾傳播樓市調控政策的含義、本質、效果,才能以更客觀的態度,嚴謹的思維解讀調控政策,服務于受眾。
(2)掌握調控的核心政策
縱觀這幾年國家出臺調控政策的特點主要是:2005年之前——主要針對的是規范土地出讓;2006年到2010之間——動用了少部分的稅費調控手段;2010年至今——“限貸”、“限購”的行政強制等。
每一次調控政策的出臺都有其不同的特點,房產主持人只有不斷的學習和了解新的政策背景和特點,才能全面的解讀政策,比較現有政策和以前的政策之間的變化,了解調控政策的區別性發展,一方面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進行系統的歸納,一方面能從整個專業架構上進行縱向判斷,方便現在更準確的解讀,讓老百姓對現有的房產政策有更為清晰的認識,幫助購房者做出最可行的判斷。
2.解讀調控政策的方法
(1)避“虛”就“實”的解讀
國家出臺宏觀調控政策的出發點是向好的,目的在于希望樓市健康發展,但是由于房地產市場,尤其是土地市場占地方財政收入的比例較高,因此地方在執行中央的政策時難免會有不到位的情況,作為房產服務類節目主持人,理解了政策與執行時出現矛盾的原因后,應該規避直面評價政策的是與非,把主要精力放到熟悉具體樓盤,為購房者提供最直接、最具體的房產消費導購上去。這么做不是說忽視政策,恰恰是以先理解政策為前提。現行樓市調控政策涉及最具體的就是購房條件、貸款條件和稅費政策,這些都是和購房者關系極為緊密的。將受眾的問題引導到“技術”層面,主持人憑借對本地樓市熟知向受眾提供“技術”范疇的購房建議,并以充分劃分、研究不同類型購房需求特點、尊重個人選擇為前提。我認為這是合理解釋政策與執行層面的“沖突”最可行的思路。例如,有聽眾因為合肥細則出臺的不痛不癢,擔心未來房價會直線上漲,抱怨之前的限購是如何不合理等,面對這個問題,安徽經濟廣播《第一房產》節目呈現出來的解決方式分為兩步,首先是撫慰聽眾的情緒,第二步在其言語不激動的情況下將問題引入到技術層面,“我們現在是要討論房產政策,還是先幫你解決如何、在哪兒買到最適合你的房子的問題?”,“您認為討論政策的問題和先解決您個人問題哪個對您來說更實際?”。認識到政策與執行層面的“沖突”的受眾對政策與執行問題的思考都不是短時間的,他們能夠理解主持人這樣解釋的初衷,而作為主持人,也避免在節目中評價政策的是與非,以免引起更極端的情緒,緊接著就應該發揮主持人專業知識的時候了,把受眾的注意點吸引到解決具體問題的“技術層面”后,了解受眾的需求和收入狀況,推薦若干可能適合他們的樓盤和戶型,再分析為什么這些區域和樓盤適合他們,受眾就會從主持人的“專業”那里得到他們從其它渠道得不到的具體建議,這對受眾的心理會是很大的滿足。
(2)深入淺出的解讀
作為一檔實用性較強的房產節目,首先要求節目內容的翔實與準確,其次要求內容生動,能夠吸引聽眾,涉及到專業知識的地方,也應該兼顧聽眾的理解能力和文化水平,盡量做到深入淺出,使聽眾容易理解和接受。這對節目主持人的專業素質以及主持人在節目中的作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現實中通過一些舉例解釋專業名詞,聽眾不僅聽的較為清晰,而且也改變了以前專業節目晦澀難懂、枯燥無趣的傳統現象,也使房產專業知識深入淺出,達到更好的服務效果。
3 加強輿論引導能力
1.加強輿論監督,維護消費者權益
(1)堅持真實客觀報道
一些媒體在對行業市場動態尤其是房價報道時,常常會失去客觀中立的態度,容易造成報道的兩個極端,一邊是不顧實際情況極力鼓吹房價要漲,造成市場的上漲預期,讓房地產泡沫更大,另一邊是片面的極力渲染房價要跌,這造成購房者的持續觀望態度,給房地產市場造成了負面的影響。不論是哪一個極端都是不客觀的,這樣的報道對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發展,消費者的利益,社會的和諧穩定都造成了極大的損害。所以房產服務類節目除了最基本的具有實用性和服務性之外,更應該堅持客觀性報道和正確的輿論導向。
(2)加強維權監督功能
房產節目要注重輿論監督報道,提供維權服務。也就是將維權落到實處。《第一房產》中《記者近距離》版塊,就合肥市大唐置業維權一例,節目就幫助228戶商鋪業主挽回經濟損失近3000萬元。由于節目在維權方面有理有節的工作,合肥市房產局也迅速和《第一房產》欄目共同開通了全省媒體唯一的維權熱線,承諾“會像辦理市長熱線一樣辦理《第一房產》欄目聽眾的投訴”,節目在成功幫助解決個例的同時,也為老百姓和政府部門之間架起了一條更快速的通達渠道,讓此類事件日后有了更快捷,更有效的維權方式。
2、注重理性引導,消化受眾負面情緒
(1)注重理性引導
從2011年國家房地產調控政策取得一定的成效之后,總有個別城市嘗試對房地產調控政策進行“微調”,簡單來說可分為兩類:一類是蕪湖、佛山、成都等城市的松動政策,一類是保證剛需購房,如北京、天津、包括像上海前期出臺的調整普通住宅標準,擴大普通住宅范圍,并給予稅費減免的做法。前一類因為對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產生了不利影響,等于是在放松調控,這類城市均在政策出臺幾天后就擱淺了,沒有執行下去;后一類地方微調是保護自住需求購房者的利益,例如差別化的信貸政策和限購政策,保護以自住剛性需求為主的購房者,這類微調就可以獲得中央政府的支持。作為房產節目主持人,在深入了解這些微調政策內容后,根據自己掌握的核心專業知識,迅速做出理性判斷,避免節目報道誤傷受眾。如在安徽省蕪湖市曾出臺過微調政策,《第一房產》節目也快速做出反應,但是因為主持人根據常年積累的專業知識,理性的判斷這次微調是違背國家宏觀調控的意圖,并且預計短時間內政策會改變,所以在節目中并沒有深入解讀這次微調的利好影響,以免誤導受眾,過了兩天后,微調政策果然被叫停。所以房產節目主持人在遇到這類情況時,應該保持一定的敏感性和敏銳度,堅定的從大局意識出發,注重理性引導。
(2)注重消化受眾的負面情緒
作為房產主持人,輿論引導作用的基礎是客觀,公正,不偏移任何一方,比如:除了為購房者在買房置業的過程中提供維權服務,用輿論監督開發商誠信行為之外,也會站在開發商角度看待一些問題,因為房地產節目不僅僅只是單方面服務購房者,有時候也肩負一種社會責任。當高房價成為社會關注熱點時,應當引導人們如何調整心態,面對現實,理性投資;正確對待樓市的漲漲跌跌。
總之,廣播房產服務類節目主持人要想在特殊背景下提高駕馭節目的能力,最基礎的應該是能夠正確的解讀核心政策,其次要加強輿論引導能力,注重理性引導,消化受眾負面情緒,另外要不斷的豐富自身的專業知識以及增加權威感。只有提高駕馭節目的能力,才能把房產服務類節目提升到一個新的境界,把更加專業、更有價值、更具影響力的面孔展現在受眾面前,讓它擔當起推動經濟發展和促進百姓安居的社會責任。
參考文獻
[1]孫彪 何倩如 《提高信息質量 服務百姓需求——浙江廣播經濟頻道<浙江房 產報道>市場化運作初探》 試聽縱橫 2008.4
[2]王佳一 《廣播直播藝術》華夏出版社 2011
[3]上海社會科學院房地產業研究中心 《我國房地產業中長期發展目標研究》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