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松信
壓力不只是在教師群體中繁衍生息,任何群體、任何人不可避免地都會遇到壓力。筆者認為,壓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在與壓力的對峙中,盲目夸大了壓力,往往因為分不清“敵我關系”,被壓力牽著鼻子走,拽著團團轉,最終因為消極面對而偃旗息鼓,在壓力面前敗下陣來。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作為教師,我們應對壓力要有充分的心理準備,在戰術上要重視壓力,正視壓力,主動地走近壓力,分析和了解壓力。筆者認為,教師的壓力主要來自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孺子不可教”。在這信息技術時代,社會發展日新月異,各種影響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事物鋪天蓋地、接踵而來,使不諳世事、是非觀念淡薄、判斷能力較弱的學生深受其害。他們的思想“復雜”了,行為“怪異”了,個性“鮮明”了,不像過去的學生那么單純,容易調教。“尊師愛校”早已被一些學生丟到“爪哇國”去了,他們不屑于學校規章制度的“束縛”,不把教師放在眼里,對教師有恃無恐,甚至還對教師無端挑釁,給教師制造麻煩。許多教師“恨鐵不成鋼”,痛感“朽木不可雕”,天天要絞盡腦汁與學生玩“貓抓老鼠”的游戲,倍感身心俱疲、心力交瘁。
其次,“我的野蠻婆婆”。如今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他們在家中是“小皇帝”“小公主”,“放在嘴里怕化了,放在手上怕飛了”。因此,許多家長對教師的要求也格外挑剔。學生的成績掉了,指責教師不務正業,不學無術;學生之間吵架了,數落教師管理不善,不把別人的孩子當成自己的孩子;教師對學生要求嚴格了,懷疑教師有失公心,是在故意刁難學生;教師批評學生,有些家長則狀告教師“體罰”學生。面對如此家長,教師像個“小媳婦”,學生家長卻如“我的野蠻婆婆”。教師在與學生家長交往時,不得不步步謹慎、小心翼翼,唯恐家長無理取鬧,動不動“大鬧學校”。
再次,“苛政猛于虎”。雖然素質教育和減負的呼聲此起彼伏,綿綿不絕,一浪高過一浪,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許多學校“濤聲依舊”,還是“穿新鞋,走老路”,唯“分數才是硬道理”。于是,許多學校不問教師疾苦,不顧教師身心健康,硬是把教師當成是提高學生成績的“機器”,讓教師日夜“加工”,渴望著他們為學校創造奇跡。超負荷的工作量讓教師不堪重負,苦不堪言。有的學校甚至使出“殺手锏”,采取“末位淘汰制”,讓教師沒有退路,整日憂心忡忡,惶惶不可終日,為了提高學生的考試分數,只能“奮不顧身”“不擇手段”。
最后,“我要飛得更高”。“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要有一桶水”,因此,學習已經成為教師的內在發展需求,學習新理論、新知識已成為教師的家常便飯。教師忙里偷閑,見縫插針,四處尋找機會學習,不斷為自己充電加油,否則,“長江后浪推前浪”,不思進取,很容易就會被社會淘汰。而且,作為教師,不可避免地要被職稱評聘問題困擾。“想說職稱愛你不容易”,由于“僧多粥少”,評審條件缺一不可,聘用條件高不可攀。于是,同事之間“你爭我搶”,進行著一場沒有硝煙的“你死我活”的殘酷爭奪戰。為了讓自己飛得更高,走得更遠,教師深切感受到身心疲憊,承受著不能承受之痛。
教師的壓力“如影隨形”,如果不能有效驅除,將使壓力有過之而無不及,如一塊巨石壓在教師的心頭上,讓教師寢食難安,夜不能寐。且不說會影響工作,誤人子弟,也必將嚴重影響著教師的身心健康。那么,教師應該如何面對來自生活和工作中的壓力呢?下面,筆者略談點自己粗淺的看法。
首先,“天生我材必有用”。教師都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因此,無論是來自學生和家長的壓力,還是來自學校的壓力,我們都要堅信,“沒有過不去的火焰山”。在戰略上要藐視壓力,努力做到“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天生我材必有用”,教師作為“傳道、授業、解惑”者,在壓力面前,要比他人表現得更加堅強,更加自信。如果教師只會自暴自棄,怨天尤人,妄自菲薄,消極應對壓力,那么,必然導致“烏云壓城城欲摧”的局面,使教師在壓力面前轟然倒下,敗下陣來。
其次,“看庭前花開花落,寵辱不驚”。教師要用一顆平常心對待周圍一切,榮譽也好,權勢也罷,都應盡量做到與世無爭。教師要順其自然,坦然面對權勢與利益,與同事和睦相處。切莫為了個人名利與同事鉤心斗角,輕易卷入人際關系的是是非非漩渦之中。當然,“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是說,身為教師,凡事都要委曲求全、逆來順受,而是要“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教師晉升要通過自身不懈努力去爭取,絕對不能為了達到目的不擇手段。這樣一來,教師來自這方面的壓力便蕩然無存,“不攻自破”。
再次,“移情別戀,另尋新歡”。在學校,教師對工作要盡職盡責,全身心投入,為學生“衣帶漸寬終不悔”。但教師要學會“以校門為界”,不把工作上的壓力或者是工作上不愉快的事情帶回家。倘若教師只會庸人自擾,杞人憂天,不但于事無補,反而是自討苦吃,讓自己整日郁郁寡歡。因此,教師走出校門后,何不“移情別戀,另尋新歡”,或讀書,或書法,或下棋,或垂釣,回歸自然,盡情體驗下班后完全的、純粹的安寧。教師要讓自己過得怡然自得,輕松愉快,瀟灑自如,充實自在,從而與“壓力”兩字絕緣。
最后,“打鐵還需自身硬”。社會在進步,時代在發展,教育在改革,作為教師,也要與時俱進,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并永遠不動搖。“酒香不怕巷子深”,倘若教師“一身本事”,是金子都會發光,又何須患得患失,擔心領導問責,害怕“末位淘汰制”降臨自己身上?“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因此,教師務必“兩耳不聞窗外事”,暫且把“下崗”“轉崗”等字眼置之腦后,一心撲在工作上,全身心投入個人的業務學習上,不斷提高個人專業化水平和素養。如果教師目標明確,對個人的學習充電持之以恒,隨著時間推移,必定逐漸“羽翼豐滿”“大功告成”,使自己在教師中“鶴立雞群”,成為同行當中的佼佼者。如此一來,教師定將與“淘汰”無緣,又有何壓力可言呢?
(作者單位:福建省泉州南少林國際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