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星
一、細心安排自主學習的時機
“先學后教”的教學模式是否都是學生課前先學?通過實踐,我們感到,學生自主學習的時機,也需要教師的細心安排。根據教材的內容,既可以安排在課前自學,也可以當堂自學,甚至可以在教學中的某一個環節自學。
例如,“單式折線統計圖”一課。教師讓學生課前自學全課,并發給導學提綱。然后,教師在課堂上針對學生先學的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引導,把注意力集中在“折線統計圖與條形統計圖的不同點、制作上的特別之處以及如何根據折線統計圖做出預測”等問題的組織交流與思辨活動上,從而達成集思廣益、互動提升的效果,使本課教學的重、難點得以一一明晰,使整堂課的教學顯得寬松、簡潔、有序、深刻、高效。而教學“三角形的認識”一課,是幾何概念的教學,教材為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提供了豐富的活動線索。由于操作內容簡單、耗時不多,學生的自主學習可以從課堂引入開始:1?郾自學課本內容,找出情境圖中三角形的物品,舉例說一說生活中哪些地方能看到三角形的物品。2?郾想辦法用自己的學具做一個三角形,并在小組里交流,做的過程中遇到哪些問題?3?郾想一想:什么樣的圖形是三角形?你還有哪些疑問?讓學生先學先思考,在觀察、操作、交流、比較、辨析中建構三角形的概念。再如教學“因數與倍數”一課時,教師設計的“導學提綱”就是在建立了因數、倍數概念,自主初步探索了求一個數的倍數與因數的方法后,讓學生自學課本的有關知識,再完成導學提綱上的問題。學生由于受知識水平和年齡特點的制約,思考問題往往比較具體化,他們更容易滿足于問題答案的尋找,而對于蘊藏于答案尋找過程中的思考策略和思維方法關注不夠。此時引導學生自學,把自己的結論、方法與教材中的結論、方法進行對比,做出改進。在自學后的師生、生生交流溝通中,學生會進一步取教材與他人之長,補自己之短,從而實現方法的融合與思維的提升。
課前自學、課內自學、片段式自學,需因課而異、適機而用,有效地避免了統一教學模式而造成的課堂教學較為沉悶的現象。
二、慧心設計教師的“教”
學生先學了,教師怎么教?這又是一個關鍵問題,如果學生先學后教師依然照本宣科地系統講授,就會失去“先學”的作用,也會使學生產生學習上的厭倦感。所以,先學后的課堂,教師的教要注意兩點:一是針對性。通過對先學情況的檢查,了解學生對教材內容的掌握情況,圍繞學生在先學中提出的和存在的問題進行針對性的教學。簡單說來就是只教學生還不會的。教師通過有針對性的、有價值的問題的介入,可以有效聚焦學生的思維,幫助他們更集中、深入地對問題展開思考與辨析。二是提升性。提升性要求教師的“講”不僅要傳授知識,更要能啟迪智慧。教師必須在知識生成的關鍵處、知識的概括處、學生思維的轉折處、理解的深刻處、思維的提升處,及時進行點撥,從而發展學生思維、啟迪學生智慧,培養學生悟性。
例如教學“三角形的認識”一課,教師根據學生先學情況,課中進行如下設計:1?郾簡要引導學生交流“導學提綱題1”后,利用多媒體課件呈現生活中常見的三角形的物品,而后隱去這些物品的色澤、質地等非本質屬性,最終定格為各個圖形的三條邊線。此處,學生通過課前的自學和同學間的交流,積累了大量三角形的生活經驗,而多媒體課件的呈現與巧妙定格,讓學生經歷了從實物到圖形的抽象過程,形成三角形的表象,明確我們所要認識的是三角形的幾何圖形而不是實物。而“注重了對直觀圖形的抽象思考”正是本課學習三角形與第一學段認識三角形最大的區別,也為下一環節用揭示本質屬性的方式來建立比較嚴謹的幾何概念打下基礎。2?郾交流“導學提綱題2”,教師有選擇地展示不同學生的作品,而后進行引導“大家所做的三角形材料不同、形狀各異、大小也不同,仔細觀察一下有相同的地方嗎?” 這一順學而問,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向對三角形的本質屬性的關注,引導學生對操作過程進行反思,對各式各樣的操作結果進行數學分析。在反思、分析、交流中,三角形本質屬性就突顯出來,三角形的概念已是呼之欲出。
學生先學后,教師的教,更多地體現為師生、生生間的資源共享、互動提高,更多地表現為教師的精心講解與點撥,促進學生思維向縱深發展。
三、巧心編寫恰當的練習
有專家做過對比試驗,證明小學生在課堂上完成作業的質量與時效都優于課外。先學過后的課堂,由于教師的“講”更具目的性與針對性,這就為課堂省下了可以進行當堂鞏固練習的寶貴時間,這也是“先學后教”在提高課堂效率方面的一大優勢。于是,如何巧妙編寫恰當的練習,又是一個教師該用心的地方。由于學生課前通過自學,已經能夠解決部分基本題,所以這里的練習就不應是教材習題的“從頭開始”,應是有所選擇,有所設計的。首先,練習題的選編要精當,要針對一般學生的易錯之處而定,或正面強化,或反面設伏,或正反對比,以引起學生的注意和反思,從而深化學生對知識的認識和理解。例如,“三角形的認識”一課,教材的“想想做做”題1:在點子圖上畫一個三角形。學生基本能夠完成。因此,我們可以將其改為:閉上眼睛試著畫一個三角形。學生畫完后,有選擇地展示學生的作品(圖1)。這里,通過正反例的對比,學生在辨析圖形是否是三角形的過程中,再一次深刻體會了“三角形是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
自主、高效課堂,需要教師用心經營,值得教師用心經營!只要我們用心于導學、教學、練習,就能有效指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從而,達到“先學后教,以學定教,以教導學,以學促教”的目的。課堂因為有了“先學”更真實、有效,學生因為能“先學”而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作者單位:福建省寧德市華僑小學〓本專輯責任編輯:王彬)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