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曙
【內容摘要】語文學習的特殊之處,在于學生的課外學習對學習效果的影響非常巨大,懂得自主學習的學生不滿足于有限的課本知識,會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學習更多的相關內容。長期的積累讓這部分學生在語文學習上遙遙領先,所以初中語文教師要鼓勵學生自主學習,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初中語文 自主學習 興趣培養
眾所周知,現在中小學生的學習任務很繁重,學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厭學情緒,很少有學生會在課后自主學習。整體抵觸的情緒氛圍,使得越來越少的學生能沉下心去探索未知的領域。然而自主學習的習慣一旦養成,好處是長遠且巨大的。問題的關鍵在于如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有了興趣學生就有了動力,不必教師或者家長在旁督促。另外,強制性地監督學生學習不能稱之為自主學習,取得的效果也會與自主學習有著天壤之別的。教師在教學中起到的作用更多是指引方向,而自主學習如同學生學會了走路,要到達終點還得看學生自己。
一、加強思想教育,改變學生觀念
學生的厭學情緒阻礙了學生自主學習興趣的培養,教師要加強思想教育,改變學生的固有觀念。很多學生認為課堂時間是學習時間,課后的時間是自己的休閑娛樂時間,不愿意用來學習。其實,閱讀也是一種很好地放松身心的形式,可以調節學習的壓力。錯誤的想法不糾正,學生就永遠不懂得自主學習的意義。自主學習雖然有一定的盲目性,不一定對語文學習有很大的益處,但總體來說是有百益而無一害的。作為21世紀的青少年,目光不能太過短淺,我們學習語文,參加中考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原因。語文學習對人的影響是極為深遠的,文學素養高的人氣質會顯得高貴,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言談舉止間給人優雅的感覺。學生正確看待自主學習,才能真正產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二、結合教材,提供自主學習的方向
雖然有的學生明白自主學習的重要性,也愿意自主學習,但不知道從何下手,顯得很迷茫。作為教師在這種情況下要做的就是為學生指明方向,讓學生少走彎路,保護學生的學習興趣?;镜淖龇ň褪墙Y合教材中的內容,給出需要了解的范圍。比如在講解課文《老王》的時候,有一段描寫老王生病之后容貌的語句,刻畫得極為細膩,形象地描述了老王當時的落魄不堪,也為不久之后老王的離世埋下了伏筆。在帶領學生分析作者的寫作手法時,就可以讓學生在課后查閱一些有關的資料,并且在之后的作文練習中,嘗試模仿這些手法。雖然學生很難達到作者的水平,但嘗試模仿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再比如課文《核舟記》,介紹的是一種傳統手工藝,體現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高超的智慧。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上網了解一下這種絕技,看看工藝流程及一些著名的作品,感受一下微雕藝術的魅力。自主學習不僅可以擴展書本內容,還能開闊學生的視野。
自主學習的核心是學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學習,規定大致的學習方向不是明智的做法,不利于學生獨立性的形成。在學生逐漸掌握了如何找準方向之后,就不需要再由教師給出方向,讓學生進行真正的自主學習。
三、巧設懸念,激發學生的好奇心
教師要懂得設置懸念,讓學生的好奇心在課上不能得以充分滿足,驅使他們在課后自己去了解相關的內容。要巧妙地拋出足夠激發學生好奇心的問題,需要精妙的備課構思,找到合適的懸念設置點。像《出師表》這樣一篇膾炙人口的文章,出自古代智慧者的化身——諸葛亮之手。由于很多學生都對《三國演義》有一定的了解,要激發學生的興趣難度較大,不能問一些簡單的常識性問題。如果對于文中典故設問,需有所選擇。像“三顧茅廬”這個典故的知名度太高,學生肯定都知道,即使設問學生也不會在課后進行相關的知識學習。選擇較為冷門的典故,如“白帝城托孤”,雖然有的學生有一定了解,但大多數人還是比較生疏的。針對這個典故提問,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教師在準備課堂上需要提出的問題時,要詳細了解教材內容,還要考慮學生的認知情況。問題盡量迎合學生的興趣愛好,對學生有足夠的吸引力?!蹲兩垺肥且黄獦O具諷刺意味的作品,很耐人尋味。雖然只是一篇短篇小說,但卻直揭人性的丑惡。教師對此提出的問題就可以有一定的深度,具備較強的探究性。在課上不直接給出文章的核心思想,讓學生自己體會,課后寫一些讀后感。巧妙地設置懸念可以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加深學生的印像。
四、鼓勵學生,保護興趣
學生產生自主學習的興趣不是很難,貴在保持。很多學生可能一時豪情萬丈,但過不了多久就放棄了。教師要不吝鼓勵的話語,頻繁地給予學生肯定。及時的鼓勵可以延續學生的熱情,也是對學生的督促。主要是在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的養成階段,教師必須保持密切的關注。一旦學生養成習慣,便不再需要過于頻繁地進行鼓勵,只需要適時地給出一些建議、指導即可。教師的肯定對學生來說是非常寶貴的,可以轉化為學生的學習動力。聰明的教師應該懂得鼓勵學生,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的習慣。
結語
初中語文學習光靠課上的教學是遠遠不夠的,學生應學會在課后自主學習。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是前提,有了足夠的興趣才能快速達到學習目的。本文探究了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旨在推動初中語文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張秋玲、王彤彥、張萍萍 編著. 新版課程標準解析與教學指導(初中語文)[M].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 施良方、崔允漷 主編. 教學理論:課堂教學的原理、策略與研究[M].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作者單位:甘肅省隴南市西和縣馬元九年制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