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強 許良軍(深圳市寶安區西鄉街道鳳崗小學體育教研室 廣東廣州 518102)
仁川亞運會中國田徑實力現狀①
石強許良軍
(深圳市寶安區西鄉街道鳳崗小學體育教研室廣東廣州518102)
該文通過文獻資料法,數理統計法,邏輯分析法,對第17屆仁川亞運會中國田徑運動成績進行分析,了解中國田徑在亞運會上表現出的總體水平,以此分析中國田徑運動在亞洲和世界的競爭力,找出具備一定競爭力和奪金潛力的優勢項目,旨在提高中國田徑運動在世錦賽上的競爭實力和推動中國田徑運動的發展提供參考。研究結果表明:在仁川亞運會上,中國田徑隊奪得四項第一,有六項成績居今年前十位,短跨投項目全面報捷,傳統優勢項目已經減退,部分奪金項目含金量不高。
仁川亞運會中國田徑實力現狀成績分析
田徑運動作為“體育運動之母”在競技體育發展中的作用是無可替代的,其實力強弱是一個國家競技水平的重要標志。本屆亞運會田徑作為第一大項,如同奧運會一樣、設47個單項,是亞洲級別最高的賽事,來自亞洲各國的運動員幾乎代表了各國田徑的最高水平。該研究通過對我國田徑運動在仁川亞運會上各國田徑成績,進行橫向與縱向的綜合對比分析,了解目前我國田徑運動在亞運會上表現出的總體水平,找出我國田徑運動的優勢和不足,并針對現狀分析進行對策研究,旨在為提高中國田徑運動在世錦賽和奧運會上的競技實力和推動中國田徑運動的發展提供參考。
1.1研究對象
第十七屆仁川亞運會各個國家田徑成績。
1.2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2)數理統計法。
(3)邏輯分析法。
2.1中國田徑項目不同項群在仁川亞運會上的成績分析
任何分類都必須遵守相應相稱(子項之和等于母項)、同一標準以及按一定層次逐級進行這樣一些基本規則。這是我們進行競技運動項目分類所必須遵守的準則[1]。
在遵循這一準則的前提下,根據田麥久等的《論競技運動項目的分類》,按競技能力的主導因素對競技項目分類,田徑運動屬于體能主導類項目。以體能表現形式作為二級分類標準,可以將田徑項目分為:體能主導類快速力量性項目、體能主導類速度性項目、體能主導類耐力性項目[2]。
2.1.1中國田徑速度性項群在仁川亞運會上成績分析
男子方面:男子100米,蘇炳添以10秒10的成績獲得一枚銀牌, 張培萌10秒18獲得了第四。奧古諾德實力最強,以9秒93的成績打破了卡塔爾名將弗朗西斯在2007年亞錦賽上創造的9秒99的亞洲紀錄。
男子110米欄,中國選手謝文駿以13秒36的成績獲得冠軍,實現了亞運會該項目中國選手8連冠。
男子4x100米接力的比賽中,陳時偉、謝震業、蘇炳添和張培萌出戰的中國隊以37秒99,破亞洲紀錄的成績奪冠。
女子方面:女子100米決賽,中國選手韋永麗以11秒48奪得金牌。
女子100米欄決賽,中國隊包攬冠亞軍,吳水嬌以12秒72的個人最好成績奪得金牌,孫雅薇以13秒05的個人賽季最好成績摘得銀牌。
女子4×100米接力,中國隊以42秒83秒奪冠,并打破了該項目的亞運會紀錄。
2.1.2中國田徑快速力量性項群在仁川亞運會上成績分析
男子方面:男子三級跳遠,中國選手曹碩以17米30的成績奪冠,董斌最后一跳跳出16米95的成績,最后時刻摘下銀牌。
男子標槍,趙慶剛最后一投投出89米15,打破了日本選手溝口和洋在1989年創造的87米60的亞洲紀錄,這一奪冠成績比倫敦奧運會和去年莫斯科田徑世錦賽的冠軍成績還好。
男子跳遠,李金哲以8米01獲得男子跳遠冠軍。
女子方面:女子標槍,張莉以65.47米的成績奪取金牌,并打破了亞運會記錄,李玲蔚則以61.43米的成績獲得了銀牌。
李玲以4米35獲得女子撐桿跳冠軍。

表1 2014年仁川亞運會各國田徑獎牌表
女子鉛球,中國著名鉛球選手鞏立姣以19米06成績完成女子鉛球項目的“十連冠”。 1995年出生的郭甜茜則表現一般,僅憑借最后一頭的17米52,摘得銅牌。
女子鏈球,中國女子鏈球名將張文秀投出了77米33的亞運會新紀錄奪冠,這個成績比她的師妹王錚創造的77米的68的亞洲紀錄就差0.35米,也是張文秀最近2年的最好成績。若明年的北京世錦賽,兩人能延續如此發揮,鏈球世錦賽冠軍將不是夢想。
2.1.3中國田徑耐力性項群在仁川亞運會上成績分析
男子20公里競走,中國選手王鎮以1小時19分45秒的成績獲得冠軍,并打破了于國輝在98年曼谷亞運會上創造的1小時20分25秒的亞運會紀錄。女子呂秀芝獲得女子20公里冠軍。
在女子萬米的爭奪中,阿聯酋黑馬阿里-賽義德以31分51秒86獲得冠軍,中國小將丁常琴以31分53秒09的自己萬米歷史最好成績獲得亞軍,日本選手萩原步美奪取銅牌。
2.2仁川亞運會我國田徑綜合實力橫向比較
由表1可以知道中國田徑代表團獲得枚金牌和枚獎牌、遠遠領先第二名,顯示出中國隊在亞洲田徑的統治力。

表2 中國田徑隊在亞運會上近三屆獲獎情況
2.3仁川亞運會我國田徑綜合實力縱向比較
由表2可以看出,仁川亞運會,中國田徑代表隊不僅金牌數量全線超過了上兩屆,獎牌數量更是第一位。該屆盛會,中國田徑健兒奪得15枚金牌,自1986年第10屆亞運會以來連續八次躋身獎牌榜榜首。

表3 金牌分布情況
由表3可以得知,我國田徑在亞運會上的奪金大部分是在快速力量性項目上,占金牌總數的一半以上,為53%,而耐力性項目只有兩枚金牌,只占金牌總數的13%。就男女奪金情況來分析,男子金牌數目為7枚,和上屆一樣,比女子少一枚,女子奪得8枚金牌,比上屆亞運會多兩枚。
(1)仁川亞運會,中國田徑隊以15枚金牌、39枚獎牌占據了金牌、獎牌數兩項第一。自1986年第10屆亞運會以來連續八次躋身獎牌榜榜首。
(2)仁川亞運會,中國運動員改寫了3項亞洲紀錄中的兩項,15項亞運會紀錄中的8項,位居各隊之首,顯示出中國隊在亞洲田徑的統治力。
(3)我國田徑的奪金項目比較多的項目是在快速力量性項目上,而以往的傳統優勢項目耐力性項目已經優勢不再。
(4)此次亞運會,中國選手創造的6項成績可以躋身今年世界十強,這些項目包括男子4項,分別是趙慶剛標槍的89米15(世界第二)、4×100米接力的37秒99(世界第四)、曹碩三級跳遠的17米30(世界第七)、王鎮20公里競走的1小時19分45秒(世界第10);女子兩項是鞏立姣鉛球的19米06、張莉標槍的65米47,均排今年世界第八。
(5)在我國的這些奪金項目上,與2013年世錦賽和2012年倫敦奧運會相比,除了以上這些項目外,其他項目還有較大差距。
G80-32
A
2095-2813(2015)01(b)-0024-02
石強(1990,7—),男,碩士研究生,運動訓練學專業,現工作于廣東省深圳市西鄉街道鳳崗小學體育教研室。
[1]龔建音.2008年北京奧運會世界與中國田徑競技能力的比較研究[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2):70-74.
[2]朱明英,張玉泉,宋進文.中國競技田徑優勢項目制勝因素探微[J].聊城師范學院學報,2001(3):54-5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