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丹 侯丕宇(.大連外國語大學體育教研部 遼寧大連 6044;.大連海洋大學體育部 遼寧大連 603)
生物節奏與藝術體操教學的關系
張丹1侯丕宇2
(1.大連外國語大學體育教研部遼寧大連116044;2.大連海洋大學體育部遼寧大連 116023)
根據前蘇聯沙波什尼科娃公式計算生物節奏變化,采用觀察法對遼寧省藝術體操隊3名優秀運動員、大連外國語大學2013-2014年參加體操隊訓練的隊員20名、大連海洋大學2013-2014年參加體操訓練的8名隊員共計31名隊員進行1個半月的觀察統計,結果表明,藝術體操隊員在體力、智力、情緒的生物節奏的高潮期、臨界期、低潮期的3個階段無論是器械的拋接還是全套動作的完成,其成功率有顯著地差異?;咀C實生物節奏對運動員訓練影響,基本與生物節奏理論相吻合。
藝術體操生物節奏情緒周期體力智力
生物節奏理論是18世紀末、19世紀初德國的費萊依士和奧地利的蘇柏達首先提出的。這一理論認為人從誕生到生命終止是按一定的生物節奏周期進行其生命活動的,生物節奏分體力、情緒、智力三個周期,對人體的生命活動有重大影響。周期歷時分為23天、28天、33天,每個生物節奏周期中,都有一半的時間為高潮期,另一半時間為低潮期,在高潮期和低潮期交界時為臨界期。
2.1研究對象
遼寧省藝術體操隊3名優秀隊員;大連外國語大學2013-2014年參加體操隊
訓練的20名隊員;大連海洋大學2013-2014年參加體操隊訓練的8名隊員。
2.2研究方法
根據前蘇聯沙波什尼科娃公式計算出生物節奏變化情況。公式

M-測試年;N-出生年;I-出生1月1日至出生日;Y-測試1月1日至測試日;R-閏年次數
采用觀察法,根據生物節奏的幾個周期對遼寧3名優秀運動員進行分期觀察。采用觀察法對大連外國語大學和大連海洋大學體操隊的共計28名隊員進行1個半月的觀察統計。
對有關數據進行統一處理,根據生物節奏的幾個階段選擇藝術體操的幾個典型動作(平衡、轉體、拋接)進行觀察統計。
3.1在不同生物節奏周期身體平衡的穩定性與拋接器械成功率的關系
根據生物節奏的理論,在藝術體操中身體平衡的穩定性和器械拋接的成功率與生物節奏的三個周期有關,并受其影響,通過觀察運動員在生物節奏高潮期內器械拋接成功率,除智力在88.2%外,體力和情緒均為90.2%,而在生物節奏的臨界期和低潮期為72%,情緒和智力均不超過70%。
運動員在訓練中,身體平衡穩定性(單、雙足轉體)的成功率也分別出現高潮期、臨界期和低潮期的規律性如表1。以上結果表明,各生物節奏的高潮期成功率最高。在臨界期則互有高低,低潮期則最低。從三個周期的平均成功率尤其是體力周期和情緒周期來看,顯示出其明顯的規律性,這個結果與生物節奏理論項符合。

表1 運動員訓練中身體平衡的穩定性和器械拋接的成功率

表2 各生物節奏周期各階段身體轉體成功率差異檢驗結果

表3 生物節奏周期各階段身體平衡拋接成功率差異結果
3.2身體平衡穩定性、器械拋接成功率與生物節奏周期各階段的差異
通過觀察統計,用單變量法差分析法對隊員在三個生物節奏周期不同時期的器械拋接成功率和身體轉體成功率進行分析,結果見表2,表3。
結果表明,隊員在體力、智力、情緒3個生物周期的高潮、臨界、低潮均有顯著差異;其中情緒和體力的t值分別為6.28和6.47,而智力的t值雖稍低為3.29,顯示出顯著地差異。
3.3生物節奏的各階段對整套動作完成成功率的影響
藝術體操在運動項目中屬于評分類,在觀察中因人而異,把運動員的完成整套動作情況分為好、一般、差三類,把好的一般相加定位成功值,計算出生物節奏各階段整套動作完成成功率的 平均值。結果在3個生物節奏的高潮期情緒為80.9%、體力為80%、智力為76.9%,而情緒、智力、體力的臨界期相互有高低,最高為情緒臨界期,為此61.5%,最低則是體力的臨界期,為57.7%,低潮期則均60%~70%之間,符合生物節奏理論,情緒高潮與低潮期相差最大為20.8%,智力的高潮期與低潮期相差最小為13.1%,說明情緒周期對整套動作的影響最大,而智力周期影響最小。
3.4生物節奏各階段與音樂的關系
藝術體操是人體有節奏的、合乎韻律的運動。而音樂是經節奏旋律調式等構成的聽覺藝術,對人體運動和人的感情、情緒變化有直接影響,通過觀察得出如下結論:音樂是藝術體操不可分割的部分,音樂可以調節運動員的情感,增強節奏感和表現力,促使運動員發揮出更高的水平。
藝術體操隊員在體力、智力、情緒的生物節奏的高潮期、臨界期、低潮期3個階段無論是器械的拋接還是全套動作的完成,其成功率有顯著差異。通過我們觀察所得結論與傳統的生物節奏理論有異議,為了挖掘運動員的內在潛力,提出以下建議。
4.1針對運動員生物節奏的不同時期,采用不同的訓練手段
運動員處于生物節奏的高潮期,是提高運動員身體素質階段,教練員可以安排一些難度高的技術并加大練習,進行大運動量的訓練,把新技術和新動作的學習也安排到這一階段。運動訓練中,運動員處于生物節奏的臨界期時是要求技術動作規格化的時期,教練員應加強對運動員進行心理訓練,培養運動員穩定的心理素質,在這個時期教練員應提醒運動員預防傷害事故,嚴格要求運動員掌握技術動作的規格化。運動員處于生物周期的低潮期時,教練員采用多種手段練調動運動員的學習興趣,調整運動量,表現為技術的難度和運動量要相應減少,重點在強調完成動作的質量。
4.2應用生物節奏論理論訓練
用生物節奏理論來確定和劃分訓練節奏的周期,以此掌握運動員的能力,控制運動訓練。
總之,生物節奏規律這門科學在體操運動中的應用,將進一步促進訓練的科學化,為提高運動成績造就出更多的優秀運動員作出應有的貢獻。
[1]任作虎.試論體育運動訓練的理論依據--生物節奏學說[J].山西師大學報:自然科學版,1987(2):95-96.
[2]劉建和.競技運動中節奏問題的理論溯源[J].成都體育學院, 2002(5):64-66.
[3]李海峰.我國藝術體操個人項目身體難度價值選編的實用性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
G834
A
2095-2813(2015)01(b)-003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