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興強
【內容摘要】信息技術因其高效便捷的特點,被廣泛應用于課堂教學中,尤其受到初中語文教師的青睞,通過信息技術構建初中語文高效課堂,能夠增加語文學習的趣味性,使學生更直接的接收語文知識,幫助教師高效完成教學任務。
【關鍵詞】信息技術 初中語文 高效課堂
信息技術為初中語文課堂教學開創新的局面,能夠為教師提供更豐富的教學資源,為學生拓寬知識視野,激發學習興趣。運用信息技術進行課堂教學是實施新課程改革以來的一項重大創舉,打破傳統封閉的課堂環境,改變以往的灌輸式教學方法,大大提高了初中語文教學質量。所以要構建高效的初中語文課堂,還需要與信息技術更有效的融合,展現語文教學的魅力。
一、信息技術對語文課堂的作用
1.加深學生的課堂學習印象
教師在制作電子課件時,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獲取豐富的教學資源,梳理教學思路,使教師把握課堂教學的整體內容和進度。通過多媒體教學,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加深聽覺和視覺上的印象。例如在講述人教版七年級下冊語文第20課《口技》時,文中以時間為順序描繪了精彩口技表演,口技表演者用各種不同的聲音將人們帶入生活情境,而且本文是一篇文言文,相對現代課文不利于學生理解,通過信息技術給學生播放口技的聲音,能夠加深學生的印象,進而達到更深刻理解文章的目的。
2.突破疑難點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有些難點是需要學生較強的理解感悟能力配合教師的引導才能解決的,可見這種疑難點一直是令老師和學生頭疼的問題,利用信息技術進行語文課堂教學,通過音樂、動畫視頻、圖片等網絡資源,能夠直觀體現課文中的場景,以最直觀的畫面幫助學生感悟,突破語文教學中的疑難問題。例如在八年級上冊第11課《中國石拱橋》中,描繪了各種形狀的石拱橋,學生對描寫趙州橋和盧溝橋的文字理解有難度,利用信息技術通過圖片和視頻向學生展示立交橋的特點,這樣能夠擴大學生的空間思維,打破教師講解難、學生理解難的禁錮。
3.推進完善學案導學
學案導學,是以學案作為載體、以導學為方法、以教師指導為主導、以學生為學習主體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①,通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習效率。學案是教師教學和學生自主學習的依據,課前學生會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根據學案進行預習,去查閱課文的寫作背景,搜集影音資料,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
4.實現個性化教學
每個班級學生的課堂氛圍不同,信息技術能夠讓教師根據課堂氛圍實現個性化教學,譬如有的班級學生比較活躍、課堂氛圍不嚴肅,這就需要教師選用緊張嚴肅的課件,搭配能夠吸引學生注意力的聲音和動畫,把學生帶入課堂情境。有的班級課堂氣氛比較沉悶,這就需要教師使用生動的課件調動學生的熱情,創造輕松活潑的課堂情境。缺乏個性的課堂,只不過是教材的重述,久而久之,不僅束縛學生的思維,教師的教學方式也會僵化。
二、信息技術構建語文課堂的實施措施
1.創建班級網絡課堂
每個班級建立一個網絡課堂,設立課文難點解析、課文預習任務、交流園地等版塊,通過網絡課堂促進師生交流和同學之間的交流,將課件、課外資料等教學資源共享到網絡課堂中,學生可以在放學后下載這些學習資料,通過班級網絡課堂提交作業、提出問題、在線測試,教師進行在線答疑,匯總學生的反饋信息及時調整教學進度,修改教學計劃。
2.引導學生利用信息技術課前預習
課前預習能夠提高聽課效果,通過預習,學生對第二天的課程內容有一定的了解,更容易跟隨老師的思路,提高聽課效果。也能夠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對語文的學習興趣。所以要充分引導學生利用信息技術進行課前預習,列出自己不懂的問題,搜集相關資料,為課堂學習做足準備。引導學生在預習時,自主查閱文章的寫作背景②,合理為學生布置課前問題,對學生的思維進行熱身,幫助學生高效學習語文。
3.激發學生寫作熱情
作文是對語文應用能力的考驗,真情實感是學生寫作的源泉,豐富的思想感悟是寫作的動力。所以要結合信息技術為學生營造寫作環境,可以定期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近期的熱點問題、名人故事、情感文學等各類內容,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素材,引導他們多思考、多感悟,并且將自己的隨感發表到班級網絡課堂中與老師和同學們分享。
4.培養學生閱讀習慣
目前初中生的閱讀時間被大量習題所占用,往往達不到新課程260萬字的標準③,這就要求教師督促學生進行閱讀,建立班級網絡圖書館,為每個學生布置閱讀任務,并在網絡圖書館回答設定閱讀問題,督促學生閱讀,進而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