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慧(中原工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0)
學前教育空間規(guī)劃與教學互動關系之探討
師慧
(中原工學院,河南 鄭州450000)
摘要:在學前教育空間的設計方面,由于幼兒教育理念及教學模式的專業(yè)改革速度甚快,致使大部份的空間設計師缺乏幼教理念之素養(yǎng),導致所呈現的空間并不能滿足教師及幼童時代性新課題之需求,這似乎是許多學者專家所見到的共同問題。
關鍵詞:學前教育;空間設計;幼教理念;教育空間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5)05-0105-01
筆者藉由文獻及相關研究的分析與匯整而建構一套最新的幼教理念和空間需求之架構--「幼教模式與教學法之空間概念表」,并由此表發(fā)展出「空間概念檢視表」,以做為本研究之研究工具,并針對二個由兼具空間設計及幼教專長之專家所設計之案例的觀察,深入了解專業(yè)的空間設計者所提供的空間,能否刺激教育活動行為的發(fā)生,以及了解空間設計理念與空間實踐(或教學實踐)互動之差距亦即設計過程之參與性互動或使用者改變或再生產空間模式的積極程度為何?改變?yōu)楹危?/p>
透過本研究以「空間概念檢視表」所調查的結果發(fā)現,任何一種空間概念或空間實踐,都會因老師或兒童的互動而產生空間變動,兒童對空間的充分利用或再創(chuàng)造而刺激學習與發(fā)展,除了需要空間本身所傳達的訊息外,老師的啟發(fā)更是另一個主要因素;因此老師是否具備空間設計的能力,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話題。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往往是大人無法想象的,因此設計者(或教師)應仔細觀察孩子與環(huán)境互動的關系,才有助于教育環(huán)境的提升。
筆者依研究的結果完成了修正后之「空間概念檢視表」,此表的價值在于提供了經營者(幼教工作者)或設計師檢討空間需求或進行溝通互動時的參考,并提出設計師對于學前教育空間設計理念應加強的專題式的討論及規(guī)劃建議,以期能增加經營者(幼教工作者)與空間設計師之間能互相了解,而創(chuàng)造出更好的學前教育空間。
1.以歷史研究法,搜集幼教理念與教學法、空間規(guī)劃相關研究等文獻搜集,綜合上述之資料,加以分析并匯整出「幼教理念及空間概念表」,將常見的幼教理念之空間區(qū)分為室內空間及戶外游戲場之概念表列出來,再依此表及其他相關研究編匯成「空間概念檢視表」,做為此論文在進行訪談及觀察的工具。
2.以訪談法進行研究對象的訪談,并分為二部分:一為訪談空間設計師,采面對面或電話訪談。另一為訪談使用空間的教師(或園長)及兒童。
3.采非參與式觀察法以輔助訪談時的不足,觀察內容分為三大項:(1)觀察教師、兒童、空間三者戶動之情形。(2)檢視「空間概念檢視表」各項目的實際情形記錄。(3)觀察「空間概念檢視表」未列入之項目。
整體來說,學習空間的規(guī)劃,其實并沒有一定的標準,最重要的是要能讓幼兒在該空間下,自主的學習。學者黃世孟便表示,開放教育最主要是希望能擺脫過往依賴教室空間為主的學習方式,學習的時間、內容、方式都應超越空間條件的限制。也就是說,學習空間的開放并不單指學習角的布置,教室的擺設而已,而是在以兒童學習為中心的理念下,對整體環(huán)境的開放。黃政杰就主張,在老師不了解空間改變具有的教育目的時,學習空間的安排對學習的改變意義不大。學者李駱遜明白指出,許多幼兒園設計開放的學習空間時,僅注重外在環(huán)境的布置,教室學習區(qū)的安排以及選擇特定的教材教具;至于對于整個學習環(huán)境和教具操作可能帶給學童多少的啟發(fā),則值得深思。
綜合學者的意見可知,開放教育的空間布置,的確有其大方向可資遵循。資深的開放教育教師,Ohlhaver(1998)曾就多年的教學經驗指出,當學校提供一個刺激、安全的學習環(huán)境時,幼兒的獲得是最多也最充實的。這的確也是開放的學習環(huán)境所希望達成的目標。然而,誠如上述學者所言,只有在所有的學習空間能掌握住開放教育基本精神的前提下,才能真正幫助學童學習,所有的改變才有它真正的意義。綜合上述學者的看法可知,由于教師角色的轉變,開放教育不再采用專斷式的教學,師生間彼此尊重個別差異及多樣性。取代傳統(tǒng)教學中的權威方式,將對學生的關愛更直接地表達,以增進師生間及學生之間的和諧與良好互動。
幼兒教學環(huán)境為學齡前幼兒進入社會首要面對的環(huán)境,并為兒童成長過程中在學習、認知上最具影響的重要階段。在現況教學中,多數采新興教學理念的幼教機構,已開始重視環(huán)境所帶給教學的幫助,但大多只是依教學理念作學習空間的布置,于整體建筑設施上,則以相關幼教機構設置法為依據。然而幼兒學習環(huán)境的計劃并非只依靠豐富的軟硬件設備,即能促進兒童在認知上的發(fā)展。
在余對于幼教環(huán)境的相關研究中發(fā)現,兒童認知學者與環(huán)境設計者在研究上并未交集,而幼教界雖明了環(huán)境的重要性,卻因專業(yè)的不足而無法針對環(huán)境建構和教學之關連性有效探討。因此,余在探討相關文獻后,在論文研究中將以兒童認知發(fā)展為基礎,探討幼教環(huán)境計劃之評量內容,以檢視各類幼教園舍空間,輔助目前現行環(huán)境的缺失,以期能使于認知發(fā)展階段之兒童,有完善的學習環(huán)境,亦是余所目前正在努力之方向。
參考文獻:
[1]梁淑靜,2000,「學前教育空間規(guī)劃與教學互動之探討」,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研究所.
[2]朱沛亭,1993,「幼兒園空間因應幼教理念轉變之研究」,臺灣大學建筑與城鄉(xiāng)研究所.
[3]胡寶林,1996,「托育機構空間設計之研究」,內政部社會司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系生活環(huán)境研究所.
[4]張世杰,1999,「都市中幼兒園學習空間型式與使用方式研究」,成功大學建筑研究所.
[5]魏亞勛,1990,「從行為設境觀點分析探討幼兒園之環(huán)境行為問題」,東海大學建筑研究所.
[6]張怡君 黃耀榮,2002,「兒童認知發(fā)展概念在幼教環(huán)境計劃之應用現況探討」,中華民國建筑學會第十四屆建筑研究成果發(fā)表會論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