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福錦 張露(.重慶市大足區三驅鎮中心小學,重慶 40360;.重慶工商大學藝術學院傳媒藝術分院,重慶 400067)
略論德育教育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應該如何建構
李福錦1張露2
(1.重慶市大足區三驅鎮中心小學,重慶402360;2.重慶工商大學藝術學院傳媒藝術分院,重慶400067)
摘要:德育教育是要讓學生過一種健康積極向上的生活,它不是一種知識體系,而是要一種道德信念以及與此相適應的行為方式、生活方式。為此,在體育教學中落實德育教育,首先要把德育知識的學習轉移到自我選擇、自我判斷、自我教育等品德能力培養的軌道上來,避免品德評價的盲目性,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關鍵詞:體育教學;滲透;德育;以學生為本
中圖分類號:G62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5)05-0111-01
在當下小學體育教育中,教育者應該多去洞察了解學生的心理活動,把學生當成主體對象,讓學生成為構建德育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讓學生在道德這個大舞臺上站主要位置,到達對自己的認識、評估、勉勵、總結。教育者不要過多的干預學生的自助能動性,少許點撥,給學生主人翁意識的發揮予以足夠的空間。教師要做到:1.樹立平等意識去尊重學生;2.樹立服務意識去幫助學生;3.樹立師表意識去影響學生;4.樹立民主意識去相信學生;5.提倡合作競爭的學生關系。
德育滲透到體育教育中,充分有效利用其可能性,事態實際發展過程中把握尺度,在適宜的情況下進行教育,因此學生的優良品德需要教育者在教學中把握適宜的機會培養,具體方法與途徑如下:
1.教師的語言和教師的儀表。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應當以身作則,對于學生的德育起到關鍵性作用。作為一名教師自身的素質與修養應當并重,不斷的提高是作為一個合格的教師必須要完成的任務。應言談舉止大方有禮,教學過程中,條理邏輯性要強,做好標準的示范,講話言出必行,在學生心目中樹立起優秀教師的好榜樣,使得學生的思想道德在耳濡目染中自然而然受到熏陶。從古語“親其師,信其道、身教重于言教”中。我們能夠體會到古人對良好德育形象的重視,作為現代人我們又怎么能懈怠。溫文爾雅不是體育教師的代名詞,但具備鴻儒般的風度是必不可少的,其健康而又朝氣的職業特點也要充分展現。所謂為人師表,教師的的言談舉止直接影響到學生對正確美好事物的理解,教師的儀表是學生認識儀表美及理解其重要性的主要途徑。在日常行為中,教師的用語要做到文雅、精煉、思維要有邏輯,有幽默感的教師是受學生喜愛的,但不能低俗。學生通常會受到教師語言的感染和影響,教師良好的語言習慣會直接關系到學生在成長道路上優良習氣的養成。
因此,我認為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時要做到“六規范”:使用普通話和文明用語做到語言規范;動作正確,熟練優美做到示范規范;字跡工整,格式正確做到板書規范;衣著合乎運動特點,精神飽滿做到儀表規范;舉止大方,遇事得體做到行為規范;教具擺放有序,場地設計合理優美做到環境規范;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和自我教育很大程度上依賴于體育教師的言于律己,身先士卒。
2.教師與學生、教師與教師之間。在眾多的教育手段中,教師選擇對學生的關心和尊重,這是教師高尚品德的表現,使得學生的靈魂在被塑造過程中,能夠獲得無限的精神力量源泉。學生先天具備的自身條件,后天養成的壞行為習慣,以及對體育學科的不重視,對于這些教師一定要耐心幫扶,打擊、刺激和挖苦學生,起到的反作用是學生將變得越來越糟,教師一定遵守這個基本原則。在體育教學中盡量多的讓身體及技術條件差的學生得到鍛煉機會。例如,在跳遠練習的最后點評時,除讓運動水平較好的學生做示范外,還可以請未完成動作以及勉強完成動作的學生,再做幾次練習,肯定他們的進步,并要求大家熱情鼓勵。這樣學生自信心得到了提升同時也感受到了集體帶來的溫暖。對體育尖子生則從嚴要求,讓他們補足缺點不斷的進步。
“嚴師出高徒”是中國的一句古話,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關心和嚴格雖說從表面上看好像對于學生是外部條件,但在由外部條件轉化成學生自動接受教育的內部動力的過程中,需要教師不斷的激發學生內心的積極情緒,培養學生對待人和事的正確觀念。
在課堂中,有能力的教師通常會靈活運用教材,并選擇合理、科學的組織教法,對學生的思想教育是有個很有成效的方法。每一個教師都希望教出尊重人格,自主性強的學生,那么老師就要善于把學生的身心活動有益的結合起來,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在組織教法的各個環節中一一的落實下去。為了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全面的展現,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學生自我獨立自主性、管理能力、能動創造性以及鑒賞美、熱愛美、表現美的情感培養。下面是例1.春暖花開的時節,許多學校為了保護草坪,常用柵欄和繩子將草坪圍住,形成一道“不雅”的風景。如果我們在此時的體育課的準備部分是經常讓學生吟誦“小腳不亂跑,小草微微笑。 讓小樹和我們一起快樂成長! 學校屬于你,綠茵屬于你。 綠色的植物就是我們的寶貝,寶貝需要我們愛護它。 ”的詩句……我們能想象,一道美麗的風景線已經在同學們的心中悄然形成了。含有保護生態環境的德育目標,合情合理,自然會引起學生心靈上的共鳴。
心理學家認為“贊美猶如孩子的營養劑”。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有一雙鷹的眼睛會準確的及時的發現學生細小的閃光點,并及時表揚、鼓勵把它放大,以此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教育批評要適度,相反過重過嚴的批評教育,會給孩子心靈蒙上一層厚厚的陰霾,往往變得孤僻,自暴自棄,不愿主動和人交流,因此批評要遵循三個原則:1.不傷害孩子的身心;2.禁止言行粗暴;3.不以孩子為發泄對象,就事論事,既往不咎。總之,在體育課中教師說話要有智慧,正確的運用各種技巧,讓小學生幼小的心靈得到健康的成長,養成自覺接受批評教育的意識,邁著輕松的步伐走在健康成長的道路上。
要給學生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在此之下進行的實踐活動,能夠培養出具有高尚思想品德和情操的學生。由此得出,體育教學的確可以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掌握正確的思想、理論與觀點,可以培養學生的獨立創造能力、自信心和拼搏進取精神及頑強的意志品質;培養學生愛祖國愛人民,團結奮進、遵守紀律的集體主義精神,尊重他人,公正、謙虛、誠實、禮貌的高尚品質;還可以培養學生開朗活潑以及不屈不饒等良好的心理素質。小學體育教學應以“育人”為出發點,站在“育人”這一角度進行備課,將體育教學和“思想品德”教育有機的結合起來,為學生打下良好的心理素質基礎,使學生把參加體育鍛煉看作是一種良好的習慣,把科學參加體育鍛煉普及開來,為終身體育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中國學校體育》2002年4月刊。
[2]《體育心理學》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第一版。
[3]《教育科學》2001年2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