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文軍(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 廣西柳州 545616)
西方體育思想對我國職業實用性體育的啟示①
曾文軍
(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廣西柳州545616)
通過文獻資料法、邏輯歸納法研究和借鑒西方體育思想,從理論角度加快構建完善的職業實用性體育體系,從教學實踐角度推動我國職業實用性體育實施。在概念上厘清職業實用性體育的內涵,突出體育本質、凸顯職業特性、強調實用特點;在地位上把職業實用性體育置于職業技術教育之首;在內容上充分利用自然環境、增加理論課程的比例、促進高職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和習慣養成、教材使用專業性和多樣化;在教學模式上借鑒PSI模式將職業實用性體育的ABCDE模式中融入其中,使教師由管理者轉變為指導者,做到教學內容序列化、教學監控個性化;在教學評價上使原有的“四位一體”的評價融入個性化。
西方體育思想職業實用性體育理論實踐啟示
職業實用性體育代表當今我國高等職業院校體育課程教改的總體方向,同時也是有效實施教改的核心內容。但由于其研究只有20多年歷程,所以迄今為止,職業實用性體育在我國只有一個大致清晰的框架,尚未構成科學、完整的體系。因此,有必要研究和借鑒西方體育思想,以加快構建完善的體系,推動我國職業實用性體育的研究。
1.1體育即身體的教育
體育一詞,國際上普遍使用的詞匯是physical education,直譯為“身體的教育”[1];含義指“以身體活動為手段的教育”[1];國際上較一致的解釋是“以身體活動為媒介,以謀求個體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為直接目的,并以培養完善的社會公民為終極目標的一種社會文化現象或教育過程”[1];本質上指“人類社會的一種身體教育活動”[1]。由此可見,體育本身就是一種教育活動,它本來就已經包含教育。在我國體育雖然有兩種解釋:其一“以發展體力,增強體質為主要任務的教育,通過參加各種運動來實現”[2];其二“指體育運動”[2],但在學術界或一般人意識里,絕大部分傾向于第一種解釋,體育是強身健體的教育。
表1 職業實用性體育模式
1.2職業實用性體育應是突出體育本質、凸顯職業特性、強調實用特點的教育
但在職業實用性體育研究中,研究者本質上是探討職業實用性體育,事實上卻派生出一些不科學的概念,例如:“職業實用性體育教育”,“教育”與“體育”重復;又如“職業實用性體育教學”,“體育”與“教學”也有重復之嫌,因為體育本身就是一種教育,而在我國《現代漢語詞典》里,“教育”是指“按一定要求培養人的工作,主要指學校培養人的工作”[2]。職業實用性體育的內涵應突出體育的本質、凸顯職業的特性、強調實用的特點,以此三個維度縱觀研究者對職業實用性體育內涵的界定,到目前為止的5種界定中,其中較全面科學具有代表性的是翁惠根概括的“根據目前所從事職業的特點與需要,為培養職業人直接從事職業活動所需要的實用體育知識、一般身體素質、職業特殊素質和終身體育鍛煉能力而進行的有目的、有計劃的教育活動或活動過程”[3]。
2.1體育居五育之首
從古至今,西方體育備受重視,亞里斯多德、蘇格拉底、柏拉圖、夸美紐斯、盧梭、斯賓塞、凱洛夫對體育的共識是,“體育應為‘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等‘五育之首’,是人們生存、生活、工作、娛樂、發展的基石。”[4]蘇格拉底認為,一個人不管做什么事都需要以健康的身體作為保證,否則智力都受到牽連,因為“由于身體不好,健忘、憂郁、易怒,就會影響他們的神志,以致他們把已獲得的知識遺忘殆盡”[5];柏拉圖認為,“身體最強健的人不容易受飲食或勞作的影響”[6];洛克指出,“有健康的身體,才有健康的精神……我們要能工作,要有幸福,必須先有健康;我們要能忍耐勞苦,要能出人頭地,也必須先有強健的身體。”[7];盧梭則認定體育應先于智育并且是德育的基礎;斯賓塞提出“身體即是心智的基礎,要發展心智就不能使身體吃虧”[8],在他的課程體系中,體育居首位。
2.2職業實用性體育應居職業技術教育之首
近年來,“全國30多個行業不同程度遭受職業病危害,估計有2億勞動者在從事勞動過程中不同程度遭受職業病危害……新的職業病例甚至群體性職業病事件不斷發生……我國已進入職業病高發期和矛盾凸顯期,防治工作十分嚴峻和緊迫。”[9]大學是學生系統接受體育的最后階段,在職業病防治工作中,高等職業院校體育課無疑應責無旁貸地承擔一定的職責,因為“目前不同職業人員的體育素質均主要來源于自身學習和學校體育教育習得,說明目前學校體育教育仍對今后職業活動中體育素質和職業適應能力的養成具有重要作用。”[10]
在研究進程中,學者們逐漸意識到,職業實用性體育“是具有很高實用價值特色的體育教學,是素質教育的一部分。它代表當今職業教育的改革和發展趨勢。”[11]但這種認識是遠遠不夠的。試想這一事實就令人不寒而栗:近25年來我國大學生的身體素質一直在持續下降,中小學生體質下降趨勢才基本得到遏制;提到這些情況則令人不無憂慮:一些高校出于學生安全考慮取消了長跑,部分高職院校因為招生人數嚴重不足或者過于充裕而縮減體育課時。沒有健康的體質,學業尚且無法完成,事業的發展更是無從談起。基于以上認識,在高等職業院校體育普遍遭遇冷落的嚴峻形勢下,可以將體育提到職業教育之首,以引起教育行政部門和教學人員的高度重視。
3.1體育為終身體育打基礎
“體育教學要為終身體育打基礎已成為世界各國的共識”[12],西方學校的競技體育項目“主要目的不在于提高學生的運動技術水平和運動成績,而是以有利于學生形成終身體育習慣為最終目的。”[12]
3.2職業實用性體育應兼具實用性和終身性
對于職業實用性體育的作用,研究者主要傾向于職業的實用性,例如:幫助學生在校儲備職業體能、促進職業技能的掌握,在崗適應職業要求、預防職業病的發生,雖然也涉及對學生終身體育的作用,但事實上沒更好地做到或者說尚未能夠深入研究到怎樣在突出其職業實用性的同時又兼顧體育的終身性。之所以下此結論,是因為一年一度的大學生體測數據清晰無誤地顯示:由于高職二年級實習實訓增加體育課減少,直接導致學生體質總體水平下降。學生在校體質的提高尚如此依賴體育課,當他們步入職業生活又怎能期待其形成終身體育意識和習慣?
4.1體育內容自然性、多樣化、彈性化
體育內容自然性的代表人物是盧梭,他主張“利用季節、氣候和風雨等自然力鍛煉青少年的體格,通過走、跳練習磨練學生的體力”[12],典型內容是瑞典林氏體操,它“既適應于體格強健者,又適合于體格孱弱者”[12],使學生接受體育后更自然有效地提高體質。體育內容多樣化、彈性化是西方體育教改的趨向,“德國的體育課程包含身體教育和全能教育……美國在選編教材時從學生身心特點出發,加大教材選擇的余地,加強體育教學內容與社會和生活的緊密聯系,靈活性很強,自由選擇余地大……德國、加拿大等國家擴大教材彈性的做法值得我們借鑒。”[12]
4.2職業實用性體育的內容需適應職業種類豐富多彩
由于職業的多樣化和細致化,構建職業實用性體育的內容確實是一項極其艱巨繁重的任務,但是遵循的原則和方向還是可以明確的。
4.2.1充分利用自然環境
“高等職業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發展中的一個類型,肩負著培養面向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13]。應用型人才大部分要在艱苦的自然環境中勞動。雖然職業實用性體育無法模擬工作真實環境,但卻可以充分利用我國幅員遼闊氣候差異顯著的特點,指導學生在自然環境中鍛煉以促進其體質向健康的方向發展。發揮體育課作用,使得高職院校學生也能像毛澤東那樣每天用冷水洗澡敢于在滂沱大雨中鍛煉,像蘇格拉底那樣無論嚴寒酷暑每日在室外鍛煉,從而練就超強的忍受饑餓寒冷疲勞能力,那么他們適應職業中的困難環境也就順理成章了。
4.2.2增加理論課程的比例
斯賓塞特別推崇體育的作用,他認為開設生理學、解剖學課程意義重大,因為“這是闡述生命和健康直接保全自己的知識”[14],我國高等學校、中小學校對生理學、解剖學涉及過少,即使開設這些課程也往往是形同虛設,以至于許多高校學生對自己的身體構造、器官的功能一片茫然。在我國高校,只要不下雨,體育課一般在室外進行,如果下雨大都被改為自習課或者視頻課。室外授課固然有其優勢,但也不可避免地帶來忽視體育基本理論的學習和掌握。而國外體育教學對理論是相當重視的,例如:指導學生學習某種時尚運動之前后,讓學生掌握該運動鍛煉哪些部位、哪幾組肌肉,具有哪些功能。西方體育實踐證明,幫助學生掌握必要的體育理論能使學生在終身體育中一生受益。
4.2.3促進終身體育意識和習慣養成
終身體育是西方體育共同追求的目標,無疑也應該成為職業實用性體育選取的內容應遵循的原則。為此,職業實用性體育在考慮順應職業要求開設各種課程時,還應考慮在極其有限的課時里高瞻遠矚地融入具有使學生終身體育的內容,追求為學生一生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正像歐洲大學體育理念提倡的,達到“生活中不能沒有體育,運動中離不開體育,健康需要體育”[14]這一最高層次。
4.2.4教材專業性、多樣化
因職業多樣性特點突出,要在我國高等職業院校統一某一種或者某幾種教材是不可能也是沒有必要的,多樣性必然成為職業實用性體育教材的突出特點,但由于職業實用性體育研究時間短,至今沒有可供參考的權威性、專門的教材,所以按照相同或者類似專業職業需求編著各種類別的權威專業的職業實用性體育教材,任重而道遠。
5.1PSI模式
PSI(Personalized System of Instruction,即個性化教學系統)模式是當前較科學、先進、有效、流行的教學模式,它在高等教育體育課程中的運用相對于傳統體育獨具優勢。
5.1.1教學內容序列化
“教師確定教學內容,并把教學內容按照學習內容的難易度以及學習內容的內在邏輯關系進行排序,制定出學習內容的序列結構,并制定出具體的成績標準來評價學生學習成果。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嚴格按照教學內容的序列結構進行學習”[15]。
5.1.2教學監控個性化
該模式主要實行學生自我監控,一種方式是學生本人自己監控,即嚴格執行教師規定的管理計劃出勤、上課、使用場地和器材,另一種方式是學監(同輩輔導)監控,學監可以是已經掌握某項教學內容但不在本課程中學習的學生,也可以是已經掌握某項教學內容但仍在本課程中學習的學生,他們的任務是“對課堂進行管理、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單元測試和成績的反饋信息,并對學生的學習提供個性化的指導”[15]。
5.1.3教師由管理者轉變為指導者
教師在此模式中不再扮演管理角色,而是承擔服務者和指導者的職責,通過高頻率指導學生,以更有效地促使學生掌握理論知識提高運動技能。
5.1.4具體程序和步驟
課前任務展示:教師在學生上體育課之前,將“學習任務和材料以文本或者影像的形式呈現給學生”[15];課中學生自我練習教師指導:開始上課,學生按照學習指導書,在規定的場地,使用教師早已準備好的器材,自己做準備動作、學習、練習、測試,一個單元測試合格再進入下一單元學習、練習、測試,如此循序漸進;課后學生自我管理:即遵守學習指導書的規定整理場地、歸還體育器材。
5.2職業實用性體育ABCDE模式中融入PSI模式
研究者普遍認同翁惠根教授總結的“ABCDE模式”[10]為職業實用性體育實施的最佳模式,具體內容見表1所示。
ABCDE模式比較科學,亦適合我國高等職業院校實際教學情況,但比較籠統,為使其更具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可吸取PSI模式中教學內容序列化的特點,但鑒于ABCDE模式尚處于研究和實踐的初始階段,也考慮到我國高職院校生源的實際,實現學生的自我監控有一定難度,需謹慎嘗試。
6.1個性化評價
現代西方體育評價具有個性化的顯著特征,即著重于學生個體與自己比較所發生的認知的轉變、技能上的進步、對其終身體育的促進。
6.2職業實用性體育“四位一體”的評價應融入個性化
不少學者認識到,當前我國高校的體育評價存在嚴重不足,這種主要依據測試成績進行的終結性評價只是為了給學生一個分數而不是為學生的發展進行評價,因此,有學者提出“肯定進步、獎勵努力行為應是體育教學評價的追求目標”[16]。但遺憾的是,職業實用性體育的評價與其他研究內容相比,僅僅出于起步階段,其中較科學、適用的是鄭會娟提出的“四位一體”的評價,即“理論考試(包括健身、健康保健知識、職業病預防知識等)占20%+平時考核(平時學習態度)占10%+個人技術考核(身體一般素質)占30%+自主性學習考核(特殊身體素質及選項技術綜合考評)占40%”[17]。如果能在此評價方式中考慮學生原有的基礎和學習過程中取得的進步,對于促進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形成和行為習慣的養成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1] 體育[EB/OL].[2013-01-12].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 com/.
[2]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第5版[M].5版.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692,1342.
[3]翁惠根.金融系統開展職業實用性體育的對策分析[J].浙江金融,2005(7):64.
[4]文燁.國外體育思想對我國學校體育的啟示[J].教學與管理:理論版,2012(6):154,156.
[5]色諾芬.回憶蘇格拉底[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6:132.
[6]柏拉圖.文藝對話集[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3:28,29.
[7]洛克.教育漫話[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5.
[8]斯賓塞.教育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2:145,148, 152.
[9]中國進入職業病高發期 陳竺稱 2億勞動者受危害[EB/OL].新華網時政頻道.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
[10]翁惠根.浙江省高職院校“準職業”實用性體育教育的趨向性特征[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6(10):105,108.
[11]陳勇.高校職業實用性體育教學剛要的理性思考[J].嘉興學院學報,2003(6):100.
[12]張細謙.從國外體育教學內容的演進看我國體育教學內容的改革[J].體育與科學,2002(2)10,11.
[13]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Z]. 2006.
[14]李獻軍.國內外體育教學特征研究[J].教育界,2010(6):53.
[15]姜煕,譚小勇.國外體育教學PSI模式[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 2010(3):84,85,84.
[16]張軍波.國外體育教學評價面面觀[J].體育師友,2006(6):29.
[17]鄭會娟.突出職業特點構建高職實用性體育教學的思考[J].科技信息,2013(7):326.
Western Ideas ofPhysical Education enlightenment to China's VPPE
Zeng Wenjun
(Liuzhou Railway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Liuzhou Guangxi,545616,China)
Through the literature material method,logic induction study and draw lessons from western sports thought,from the Angle of theory to build the VPPE system, from the Angle of teaching practice to promote the implementation ofthe VPPE in our country. In concept to clarify the connotation of the VPPE,sports nature,highlight vocational characteristics,emphasis on practical characteristics; On the status of the VPPE i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Make full use of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in the content, increase the proportion of theory course,promote the cultiv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lifetime sports consciousness and habits, teaching material use professional and diversified;On the teaching mode of PSI mode will be professional practical sports ABCDE model is blended in among them,the transformation of teachers by the managers for the mentor,do serialize the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onitoring personalized;In the teaching evaluation on the original evaluation into the personalized "four one".
Western Sports Thoughti VPPE;Theory;Practice;Revelation
G807
A
2095-2813(2015)01(b)-0223-03
2013年度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教改項目“高職院校職業性體育課程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2013JGB420。
曾文軍(1969,1—),男,湖南湘潭人,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公共教學部體育教研室講師,從事高校體育課教學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