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娟
【摘 要】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農村普通高中的生物教學,需要進一步的“減負增效”,這樣才能順利實現生物教學改革的目標。而在數字化的校園下,高中生物教學的方式與方法更加豐富,不僅有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還有助于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對此,本文結合數字化校園環境下農村普通高中生物教學的實踐,就“I.E”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實施策略問題進行探討。
【關鍵詞】數字化校園;高中生物;“I.E”模式;農村高中
數字化校園是以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為基礎,將校園中的各種信息,例如:教學、教研、學校管理、生活服務等通過數字化手段進行處理、整合,使各種數字資源得到充分利用的一種虛擬教育環境。包括學生和教師在學習與教學過程中所需要的各種數字化的素材、教學軟件、補充材料、數字化文本、圖形圖像、動畫聲音、數字化音頻、數字化視頻等等。數字化校園環境是建立在傳統校園環境的基礎上,以拓展傳統校園的時間和空間維度,提升校園運行效率、擴展校園業務功能,從而提高教育、教學、管理水平和校園運行效率。數字化校園環境下的生物教學,實現了教學形式、教學內容、教學載體、教學評價等多方面的變化,有助于“I.E”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與探索。
一、農村普通高中生物“I.E”課堂教學模式構建的必要性分析
長期以來,農村貧困地區普通高中幾乎是"薄弱學校"的代名詞。這類學校因經費不足而且辦學條件較差,因招生制度不完善而生源水平一般,因地域和條件難以吸引來更為優秀教師而師資綜合素質參差不齊,各種因素綜合的結果是高考升學壓力大。在普通高中濃厚應試氛圍的影響下,這類學校大多數在競爭中明顯處于劣勢,對于高中生物課程的教學來說,受傳統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比較大,學生多是進行被動式的學習,所以學習興趣非常低下,教師的教學效率也非常低,這在很大程度上凸顯了農村高中生物教學構建“I.E”課堂教學模式的必要性。
“I.E”課堂教學模式:I指interesting,即有興趣的,E指efficient高效的。我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成功的課堂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例如;筆者處理《細胞的分化》一節內容時,首先通過播放人體胚胎發育的視頻吸引學生眼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
何為高效課堂?所謂高效課堂就是以最少的時間、精力的投入,取得最好的教學效果。高中生物每周只有兩課時,怎樣利用這僅有的兩節課來完成教學任務,這就要求老師最大限度地利用數字化校園環境提高課堂效率。如在處理《 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內容時,首先利用多媒體播放格里菲斯的肺炎雙球菌的轉化實驗。請學生借實驗分析回答問題,得出殺死的S型肺炎雙球菌中存在某種轉化因子,能實現R型菌向S型菌的轉化,既節省上課畫圖時間,又能吸引學生注意力,提高上課效率。再如,習題講評時,如果請學生把答案寫到黑板上需要很長時間,但是,如果我們利用數影儀把學生已做的答案投影到電子白板上,也可在課前把學生暴露的問題拍攝成圖片,存在電腦中,課堂上隨時調取,這樣既省時又一目了然,切實提高了上課效率。
“高效課堂”的構建,旨在在教學時間、教學任務量、教學效果等三個要素方面有突破,概括為:輕負擔,低消耗,全維度,高質量。
由此可以看出,農村高中生物教學構建“I.E”課堂教學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各學校可以充分利用自身在建設數字化校園的有力契機,對傳統教學模式進行改革與創新。
二、數字化校園環境下高中生物“I.E”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策略
首先,要加強數字化校園建設與“I.E”課堂教學模式構建之間的融合,二者可以同步進行,相互促進。農村高中數字化校園環境的建設,對提高教育、教學、管理水平和效率都大有裨益。但是在建設過程中,學校難免會出現失誤,將數字化校園建設與“I.E”課堂教學模式構建進行結合,可以及時發現數字化校園建設與“I.E”課堂教學模式構建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實現及時的查漏補缺和不斷的健全完善。
其次,要充分利用數字化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I.E”課堂教學模式構建的重要基點,所以無論是數字化校園的建設,還是“I.E”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都必須重視農村高中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這時高中生物教師就可以充分發揮數字化教學手段的優勢和功能,對高中生物知識進行更加生動、形象、具體的呈現,對學生的感官神經進行有效的刺激,讓學生能夠全方位的感知生物科學的價值和魅力,增強學生在生物課堂上的主體意識和主動意識,激發出學生的探究熱情和學習興趣,帶給學生更加豐富和快樂的學習體驗。
再次,要充分利用數字化教學手段,加快農村高中生物高效課堂的構建。“高效”是“I.E”課堂教學模式構建的另一個重要基點,也是貫徹和落實“減負增效”教改要求的必然選擇。因此,高中生物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可忽視高效課堂的建設。對此,高中生物教師可以結合農村學校建設數字化校園的有利契機,努力學習以提高自身的信息技術水平,爭取對現代化教育技術和數字化教學手段做到靈活運用。在擴大課堂教學容量的基礎上,提高授課效率,促進學生由“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轉化,進而提高整個生物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三、結語
綜上所述,數字化校園環境下農村普通高中生物“I.E” 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能夠對傳統的生物教學模式進行改革與創新,加強數字化校園環境建設與生物課程教學實踐的整合,進一步優化生物教學過程,激發學生在生物課堂上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推動高中生物課改的深入發展。
【參考文獻】
[1]曾祥慧.高中生物課學習興趣的培養[J].學周刊,2014(14)
[2]王敏利.高中生物教學有效性的提升策略探究[J].新課程學習(上),2013(01)
[3]章航海.中學數字化校園的生態化建設探索[J].中國電化教育,2009(11)
[4]陳麗春,謝安俊.基于數字化校園的教育信息化探討[J].中國高教研究,2007(08)
(作者單位:如皋市第二中學)